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单选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则( )
A.蜡烛距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B.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C.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D.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2.下列有关“影”的解释正确的是
A.皮影﹣﹣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倒影﹣﹣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摄影﹣﹣照相机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 D.树影﹣﹣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如图所示,二维码已成为人们手机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疫情期间,进入各场所都需要扫码进入,识别软件正是依靠颜色的深浅来完成对二维码的识别。关于其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镜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B.手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C.二维码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
D.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所成的像变小
4.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cm)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蜡烛从图中向右移动,像逐渐变小
B.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不能成像
C.将蜡烛放在8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D.将蜡烛放在32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5.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显做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6.图是一位同学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所患眼疾及矫正视力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7.放映幻灯的时候,银幕上的像太小,想让像变大些,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将幻灯片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B.将幻灯片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C.将幻灯片机移近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D.将幻灯片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8.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蜡烛经透镜形成了倒立缩小的虚像
B.蜡烛向左移会让清晰的像变大一点
C.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跟图中情形相同
D.图中的凸透镜的焦距大约是10cm
9.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环食”现象
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 照相机成像
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10.在全国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大环境下,我们出行需要手机扫描二维健康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手机摄像头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手机镜头
二、填空题
1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_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是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2.2021年 12 月 9 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主持的“天宫课堂”再次开讲。
(1)如图甲为航天员王亚平通过水球成的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_像,其原理与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原理相同;
(2)如图乙为王亚平在用太空自行车锻炼上肢力量。以舱壁为参照物,她是___________的;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
13.如图所示,手机在扫描二维码的时候,其摄像头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要使屏幕显示的二维码变大,可将摄像头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
14.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cm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当发光体沿主光轴向凸透镜移动10cm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变化情况:___________(填“由小变大”、“由大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
15.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大家直播演示了很多有趣的小实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神奇的太空小水球”如图,一开始王亚平将水注入水膜之中最终形成一个漂亮的完整水球,可以看到一个倒立的像,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______。随后,王亚平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注入气泡后,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______组成的(以上两空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
三、综合题
16.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答汽车的相关现象:
(1)汽车的后视镜是一个______镜,是因为它能扩大视野;
(2)汽车后挡风玻璃上面有很多的细条纹,其实那些细条纹都是非常细的发热丝,汽车启动后发热丝就会发热,使后挡风玻璃上的水雾发生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就不会影响司机的视野了,到了冬天水凝固结成冰会把水箱胀破,所以往往在水里添加某种试剂使水的凝固点______(选填“降低”、“升高”);
(3)汽车上的“倒车防撞可视雷达”,通过安装在车尾的摄像头对准车后的障碍物,障碍物经摄像头中的凸透镜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像通过电子调整并传递到显示屏上,司机据此可以准确地了解车后的情况。如果看到显示屏中的障碍物的像变大,则障碍物离车尾的距离变______;(选填“近”或“远”)
(4)小轿车前面安装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这样做的好处之一是______。(填字母)
A.倾斜放置的挡风玻璃不易被震碎
B.有利于光的反射,便于观察车外的情况
C.避免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正前方,保证行车安全
D.使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前上方,有利于观察车内情况
17.如图为一种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O1为物镜光心。F1为物镜焦点,O2为目镜的光心,F2为目镜的焦点。用该望远镜观测物体AB时:
(1)AB经物镜成一个 ______ (选填“倒立”、“正立”)、 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 ______ (选填“实”、“虚”)像A'B'。此时物镜的成像原理与 ______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2)AB离物镜的距离u与物镜焦距f的大小满足的关系是 ______ (选填“u<f”、“f<u<2f”、“u>2f”)。物体AB远离物镜时,经物镜所成的像 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3)画出光线a、b经目镜折射后的光线 ______ 。
18.如图是教学中常用的一台光学投影仪的示意图。
;
TI250-ZA 透射式投影仪使用说明书 结构:A:_____,B:_____,…… 操作步骤: 1.……2.…… 3.转动反光镜至所需投影方向,调节张角,使画面适中。 4.置投影片于承物玻璃上,上下调节B的位置至银幕图像清晰。 5.如果感觉银幕画面太小,请将投影仪向远离投影幕方向移动,同时应将B向_____移,直银幕图像清晰。 6.
(1)如图是其使用说明书,请你在画线部分填写合适的答案。
(2)A的作用是_____;如果画面偏下,应将A的张角变_____。
(3)投影幕的幕布是白色的、粗糙的,其原因一是光照射到幕布时发生_____,让各个方向的学生都能看到画面;其原因二是_____,让学生看到色彩丰富的画面。
19.(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如图所示,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若凸透镜不动,把蜡烛移到光具座15cm刻度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会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是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在探究物质熔化特点时,得到图甲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中A点的温度如图乙温度计所示,读数为______℃,熔化过程需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B.光屏距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说明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
20cm>2f
f<10cm
故B不符合题意;
A.此时物体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物距
10cm故A不符合题意;
CD.在光屏上正好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投影仪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
A、皮影,即影子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倒影,实质是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故C错误;
D、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即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其背后形成影子,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扫描二维码时,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AB错误;
C.二维码的白色部分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部分不反射光,吸收所有色光,故C正确;
D.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A.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蜡烛从图中向右移动,蜡烛距透镜越来越近,物距变小,所成实像逐渐变大,故A错误;
B.由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把蜡烛与光屏对调,光屏上可以成像,故B错误;
C.将蜡烛放在8cm刻度线处,物距为
物距大于2倍焦距,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将蜡烛放在32cm刻度线处,物距为
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A错误;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B错误;
C.显做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由图可知,平行光经过眼球后在视网膜前会聚成像,屈光能力变强,属于近视眼。此时要矫正的话,需要在眼球前加一个凹透镜,将光线提前发散,从而使得最后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故选D。
7.D
【详解】
因当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此时让像变大,就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银幕与镜头的距离为像距,故应将幻灯片机远离银幕,同时使幻灯片移近镜头。
故选D。
8.C
【详解】
AC.由图可知,此时的光屏上能承接到像,则所成的像是实像;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A错误,C正确;
B.蜡烛向左移,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会变小,故B错误;
D.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
u=20.0cm>2f
f<v=10cm<2f
解得
5.0cm<f<10.0cm
故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10cm,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A.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物体上的二维码自身不会发光,只是反射光,所以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扫码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故B错误,C正确;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物距变大像变小,因此需将二维码远离手机镜头。故D错误。
故选C。
11. 放大 投影仪
【详解】
[1][2]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12. 实 照相机 静止 地球
【详解】
(1)[1][2]图中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由图可知,我们看到的是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与这一成像原理相同。
(2)[3]王亚平老师在用太空自行车锻炼上肢力量,她相对于舱壁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舱壁为参照物,她是静止的。
[4]王亚平老师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以地球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
13. 会聚 靠近
【详解】
[1]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要使屏幕显示的二维码变大,即像变大,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可将摄像头靠近二维码。
14. 缩小 由小变大
【详解】
[1]凸透镜的焦距为焦距为10cm,物体到的凸透镜距离为25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2]发光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物距在不断地减小,像距增大,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在不断的变大。
15. 凸透镜 凹透镜
【详解】
[1][2]王亚平制作了一个大大的水球,并在水球中加入气泡,大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水球和气泡一起又构成了一个凹透镜,透镜的焦距在水球表面附近,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像异侧;凹透镜成像中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物像同侧,即我们看见了一正一倒两个像。
16. 凸面 汽化 降低 缩小 近 C
【详解】
(1)[1]汽车的后视镜实质是一个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视野。
(2)[2]汽车启动后发热丝就会发热,使后挡风玻璃上的水雾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所以发生了汽化。
[3]到了冬天水凝固结成冰会把水箱胀破,所以为了使水不容易凝固结冰,往往在水里添加某种试剂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3)[4]摄像头在工作时,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5]如果看到显示屏中的障碍物的像变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即碍物离车尾的距离变近。
(4)[5]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竖直安装,车内物体的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倾斜安装可以避免车内物品的像成在司机的正前方,保证行车安全。
故选C。
17.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u>2f 变小
【详解】
(1)[1][2][3][4]由图可知,AB的物距大于2倍焦距,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B',此时物镜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摄像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2)[5] AB的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离物镜的距离u与物镜焦距f的大小满足的关系是u>2f。
[6]物体AB远离物镜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经物镜所成的像也变小。
(3)[7]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经折射后过透镜的焦点,光线b过目镜的光心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
18. 平面镜 凸透镜 下 改变光路 大 漫反射 白色可以反射各种色光
【详解】
(1)[1][2]如图,A是平面镜,B是凸透镜;
[3]如果感到屏幕上的像太小,需要使像变大,要减小物距,同时增大像距,所以将B向下移动,同时将投影仪远离屏幕;
(2)[4]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在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5]如果画面偏下,说明入射角太小,所以要增大入射角,将A的张角变大;
(3)[6]投影幕的幕布做的粗糙,粗糙的幕布可以发生漫反射,利用粗糙的幕布发生漫反射,使各个角度的人都可以看见幕布上的画面;
[7]其原因二是白色幕布能反射所有色光,让学生看到色彩丰富的画面。
19. 放大 投影仪 晶体 39 吸热
【详解】
(1)[1][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凸透镜位于30.0cm处,其焦距为10.0cm,蜡烛移到光具座15cm刻度处,则物距为
即物体处在凸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成像特点与之相同,故生活中的投影仪是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3]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如图甲所示,该物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属于晶体。
[4]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39℃。
[5]熔化过程需要不断加热,是一个吸热的物态变化,所以熔化需要吸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