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通过抗疫在家的两个多月的“线上学习”,我们知道了鲁迅笔下偏(pì)的平桥村是迅哥儿理想的乐土;我们也感受到气势(páng)礴的陕北安塞腰鼓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
(kàng)奋;我们还体会到吴伯箫背井离乡后想起挑着灯笼上学时的怅(wǎng)之情。
2 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在北湖广场上载歌载舞,引得行人驻足观赏。
B.家里的小弟弟非常可爱,童言童语经常让全家人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D.元宵节,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县城主城区道路两侧张灯结彩。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环境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C.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示范点的“超优千号”杂交水稻,平均亩产1004.83公斤,比预测亩产量多了约100公斤左右。
D.有识之士认为,能否科学设计家庭作业是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条件之一。
4 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从节日中最能看到一个民族的特色。 , , , ,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是人的节日。这一点与西方宗教性节日是迥然不同的,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
①所谓“相与之情厚”,通俗点讲就是人情味浓
②这一点在中国传统节日上也有鲜明的体现
③梁漱溟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总结概括为两点:一是向上之心强,二是相与之情厚
④春节的阖家团圆、融融泄泄,清明的祭扫先人、慎终追远,端午的追慕先烈、祈福纳祥,中秋的赏月饮酒、思念亲人,无不洋溢着浓厚的人间气息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②③①④
5 班级将举办以“民俗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9分)
(1)请你为这次班会设计一项活动,并写出这项活动的设计思路。(3分)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装饰物,你推荐哪一种 说说你的理由。(3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剑客行
陆游
我友剑客非常人,袖中青蛇①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
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②入燕诛逆虏。
一身独报万国仇,归告昌陵③泪如雨。
【注释】①袖中青蛇:“八仙”中的吕洞宾曾于岳阳楼题诗,有“袖里青蛇”之语。后以“袖里青蛇”“袖剑”咏剑术的典故。②正昼:大白天。③昌陵:永昌陵,宋太祖的陵墓。
6 剑客本应豪情万丈,又怎会“泪如雨”?说说你的理解。(2分)
7 诗中提及荆轲、专诸,有何用意?(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
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邀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释】①鬻(yù):卖。②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积三十年不辍 辍:收拾
B.众人异之 异:认为……奇怪
C.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 假:借
D.凡有欲染皂者 皂:黑色
9 [改编]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赁小屋于水柜街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B.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C.告知于帝(《愚公移山》)
D.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B.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C.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三)[2020·江苏扬州树人学校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龙灯
罗念生
①太阳是红的,桃符是红的,女人的脸也是红的,这是新年的一般喜象。你耳边不时透过爆竹的炸裂声,儿童的欢呼声,和亲友们道“拜年拜年”的祝贺声。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
②初八晚上,龙王庙竖起了天灯,柱旁挂起两行菱角形红灯,招引着远近的人前来膜拜。十一晚上,庙里的人挤得不通风,欢跃着,狂呼着,等候出龙。忽然从龙王的宝座后,爬出一条大而发光的海龙:头上一对金亮的触角,比牛角还大;一对眼球突出尺来长,口张着,舌摆着,颏下还有青龙须;身子有十来节,每节都有丈长,上面满画着鳞甲;尾巴是扁的,像鲤鱼尾鳍。全身点着浸过油的纸条,纸条上还沾有火硝。龙身移出正殿,锣鼓花炮响闹喧天,前面是一对元宝引灯,后面是各种彩灯:鲤鱼、莲花,还有鼓形的花灯,提灯人尽是天使般的儿童。后面有个红元宝,上下转动,龙头紧紧地追逐那元宝。龙尾上跟着一大群赶龙的人。
③街坊的店户远远听龙灯锣响:“当当,钱钱,当啾当啾钱啾钱!”连忙焚起香烛,香烛前还有一个红纸包着的青钱,送给龙王作贺仪。海龙走来,向神龛叩头拜年,还给主人招财进宝。主人化了束钱纸,海龙又移向他家。每条街上架起一副牌坊,上画着戏图和劝善的彩画,里面的灯光都是很亮的。龙头行到此处,要低头穿过。
④远望前面火光四射,花炮一阵阵地爆着,这不是接龙,是替王大爷送求子的宝灯:一对童子抬着这宝灯在火炮欢呼里送进王家的堂屋,不到明年王大娘准添贵子!海龙进到王氏堂前,一心想吞下那个宝灯,忽然听说主人要烧花筒,心中一怔,水倒不怕,火可受不了。它朝了家神,转身出来,长长的摆在街心。主人先放几串花炮,中间夹有“天冲子”和“地耗子”,燃着时到处乱穿,有时会穿进龙的眼里,或观客的袖中。花筒点燃了;起初朝天放,等火力燃足时,火花射出几丈,放花的人才提起花筒指着龙烧。耍龙人不住地抖动身子,火花一簇簇地坠下,龙头和龙尾烧得顶惨。耍龙人不怕冷,更不怕烧,这几个花筒算得什么。一连放了十来个,有两筒因为火眼太小爆炸了,耍龙的人还要请主人烧;但主人回道:“是好手明晚再来!”大家才叫一声:“恭喜发财!”海龙又耍到他家。
⑤又穿过几座牌坊,忽听大锣大鼓迎到面前来,走近一看,才是一条彩龙。这是两人耍的小龙,全身披上绫罗彩缎,金晃晃的在灯光下闪耀着。二龙相对点了点头,跟着抢一回宝,彩龙小巧玲珑,一会儿在地上滚动,一会儿又腾上空中;但大龙不慌不忙地用尾子将小龙缠住,转头过去却擒不住宝。这时前面燃起了九连联火炮,彩龙因怕受伤,早就逃之夭夭,剩下大龙又遭了一次火攻。
⑥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人更是多。因为乡间空旷,容得了更多的人。远远望去,真像一条活龙,前前后后还有千百个灯笼火把。首先走过一间茅屋,屋主人是个渔夫,他恭恭敬敬地向海龙进香叩首,惟愿龙王今年多送他几尾大鱼。
⑦跟着龙灯耍到保正庄上,打引灯的会首先向保正贺年,祝福他人财两旺。保正把祭台抬出大门,上面摆一台很体面的茶食。保正亲身接了龙,大家齐声道个“恭喜发财”。龙进了正堂,向神主朝贺,叩三下头,摆几下尾,才仰起退出。在地坝上兜了几道圈子,打了几个滚,现出很活泼的样儿,花炮不断在它身周响,地面的纸壳积了很厚一层,满屋中缭绕着火药的烟味。看热闹的人尽都挤上阶沿,地坝上只剩龙灯在火花中四处浮游,做出各样的舞态。花筒围着龙烧,火花充满了天空,没有一丝儿空隙;有时更听得几声巨响。烧到后来,龙灯里的火全舞熄了,保正看见,笑得半天合不了口。等他合了口,便吩咐一声:“饶了他们,明晚再来!”耍龙人立定了,高唱几声:“恭喜发财!”请到堂中吃茶点。大家谢了主人,舞起龙灯又耍到他家,像这样的花火不知今晚还要碰着几回。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有删改)
12 通读全文,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2分)
海龙出庙逐宝——①_____________——海龙欲吞灯被烧——②_____________——海龙下乡贺年
13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4分)
(1)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这里的“流”能不能换成“掉”字?为什么?)
(2)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人更是多。(这里的“耍”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
14 围绕“海龙”,作者描写了各色人等的表现与反应,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3分)
15 结合选文和出自《社戏》的链接材料,说说戏曲、民俗等传统文化艺术怎样才能被儿童接受和喜爱。(4分)
【材料一】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
【材料二】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艾香悠悠溢端午
钟芳
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
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
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透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
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6 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第②至⑤段的内容概括。(4分)
17 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18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4分)
三、写作(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金岳霖教授在西南联大讲逻辑学,有学生(后来成为巴金夫人的萧珊)觉得这门学问很枯燥,就问先生:“你为什么要搞逻辑?”金教授答:“好玩。”大语言学家赵元任也对女儿说,自己研究语言学是因为“好玩儿”。在今天看来,淡淡的一句“好玩儿”背后藏着颇多深意。好玩儿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一本万利;也不是职业式的技术操作,不是仅仅为了谋生,而是为了自我的欢乐与自由。
请以《这也很好玩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1.略
2. B
3. B
4. A
5. (1)【示例一】活动:民俗文化知识竞赛。设计思路: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3分)【示例二】活动: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设计思路: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进行角色分工,组织排练,最后在班会上依次展示。(3分)本题考查活动项目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项目,要符合“民俗与传统文化”的主题。设计思路可以说出具体的活动步骤。
(2)【示例一】我推荐悬挂中国结。红色的中国结富有民族特色,悬挂在会场里可以烘托出会场热烈、喜庆的气氛。(3分)
【示例二】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可以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韵味。(3分)
6. 这里的“泪如雨”是诗人的想象,由此表达了诗人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痛心与无奈之情。(2分)
7. 荆轲、专诸都是战国时期勇武过人的剑客,诗人借这两人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实现复国抱负的赤诚之心,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2分)
8. A
9. D
10. A
11. 他的性子刚直,担心被名声所连累,很少和人交往,所以知道他书法成就的人很少。
【参考译文】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常常待在一个小阁楼上,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止。有一个别馆,价值三百万,全卖了来买纸。他的书法笔迹清高简约,有晋宋人的风格味道。原来的房子在甜水巷,一天忽然舍弃离开,在水柜街租了一个小房子,和染工成为邻居。众人对此非常奇怪,有人问他原因。友正回答说:“我想要借他白色的绢学习书法罢了。”(他)和染工约定:凡是有想要染成黑色的,先借给他,布帛二丈酬谢二百金。像这样每天写好几个二丈,笔没有停过。有人把纸赠给他,(他)不问多少,到手就写,到写完才停止。
(他)向来和苏子瞻交好。元祐末年,苏子瞻从扬州被召还,友正就准备饭菜邀请他。等苏子瞻到了,就相对着摆设了长桌子,上面分别放上好笔、好墨、纸三百张,却把佳肴放在边上。苏子瞻看到,大笑。就坐,两人每喝过一轮酒,就展开纸挥笔书写。一两个小僮磨墨,几乎不能供应。喝酒结束,纸也写完了,都自认为是平日的书法比不上的。
友正不曾出仕做官。他的性子刚直,担心被名声所连累,很少和人交往,所以知道他书法成就的人很少。
12. 海龙进店拜年(贺年)(1分) 海龙抢宝缠斗(1分)
13. (1)不能。“流”,指流淌,有顺畅流淌的意思;“掉”指落下,有快速直落的意思。耳边不时地听到贺年的声响,快感有逐渐发展的趋势,“流”的时间持续较长,自然准确。“掉”的速度过快,表达突兀。“流”比“掉”更能表达出作者过年的愉悦心情,对参与、欣赏海龙表演的渴盼之情。(2分)
(2)“耍”是“表演”的意思,这是口语化的表达,亲切自然,富有地域特色,且能表明海龙表演的自如、精彩,受民众的欢迎,体现出了游戏娱乐的特征。(2分)
14. ①对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温馨、祥和的乡村生活的喜爱。②对淳朴的民风民情的喜爱与欣赏。③对耍海龙这一类传统民俗文化的喜爱与欣赏。④对美好生活的祝愿。(1点1分,任意写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15. ①表演内容要丰富有趣,激发儿童观察与参与的兴趣。②让儿童亲历传统文化样式的表演,增强亲身体验。③增强表演的故事性与戏剧性。④表演内容要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要接地气。(1点1分,共4分)
16. 端午节插艾草,能使人身体健康,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让人难忘;艾草充满活力,身姿挺拔瘦直,气质清秀淡雅,温婉脱俗;母亲用艾草缝制的香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疼爱和温情;艾草有药用功能,母亲用艾草泡水给我们洗澡,让我们整个夏天清清爽爽。(4分)
17. 这句话是对母亲采艾草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对艾草的珍视、爱惜和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满足与喜悦,也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4分)
18. ①对故乡的眷恋之情;②对浓浓母爱的赞美;③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热爱;④希望传统文化能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4分)
19. 【示例】
这也很好玩儿
好玩儿的事有很多,去游乐场、去看电影、去打游戏、去野炊……我一口气可以数十几个不重样的,但我们心知肚明,那种要我们每周去一次的所谓的兴趣班,其实并没有什么好玩儿的,谁不是开始有点兴趣,后来就成为痛苦和折磨的?可家长总是哄着我们说,你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慢慢地就会喜欢了。
两年前,妈妈的朋友开了一个书法班,暑假时我就去那里学习写毛笔字。刚开始练习我就不耐烦:我以后又不当书法家,把书法练习得这么优秀干吗?再说,练习毛笔字时要把手臂悬起来,那多累呀。天天就画“一”字,一点也不好玩儿!于是,每次交书法作业,我都是草草了事,到后来,一想到要去上课就苦得直摇头。
但妈妈对我练习毛笔字这件事比较坚持,她不允许我放弃,说总有一天我会感谢她的。
就这么消极怠工了一年,我见“离职”无望,只好耐着性子待在书法班。有一次我抬起头,突然发现孙老师写字的姿势很漂亮,那气定神闲的样子特别帅气。再仔细看她写出来的字,也别有韵味,有着一种不同于铅笔字、钢笔字的柔和之美。我感到很惊喜,又起身看了看同伴们贴在墙上的习作,各有各的美,只有我的字还是一年前的“爬虫”样。我羞愧极了,终于下定决心要认真地学一学。
当真正喜欢一件事并下定决心好好做的时候,就会慢慢发现好玩的地方。
驯服毛笔很好玩,让那软软的毛听话,或分或聚,在纸上移动,组合出我满意的字,真好玩儿。
辨认字体很好玩。中国书法字体很多,这些字体各有各的风采:龙飞凤舞的草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与众不同。别的字体大都排列得整整齐齐,可是草书却很杂乱。但它乱得很有韵律,勾画之间似断还连,令人回味。行书有优美飘逸的特点。它行气流畅,清新而淡雅,让人感觉浩气长舒。楷书的笔锋苍劲有力,与其他字体比起来,别有一番气势,但气势中包含着宁静。在这诸多的字体中,我最爱古朴大气的隶书。隶书讲究蚕头燕尾,比起其他字体,更加显得庄严肃穆、韵味十足。利用一个字找出不同字体的特点,真好玩儿。
谁说书法不好玩儿呢?自从我和书法交了朋友,只要我一有时间,就忍不住拿起毛笔,带上几张毛边纸,到我“书房”里练上几笔。闻着浓浓的纸墨香,整个人就会很快沉静下来,乐在其中。
我的经历告诉我:不要轻易说兴趣班不好玩儿,当你沉浸其中时,你会发现,这也很好玩儿。名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