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7.1 行星的运动
一、单选题
1.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近似成圆形,那么它轨道半径R的三次方与运行周期T的平方的比值为k,即,则常数k的大小( )
A.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B.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
C.与行星的运行周期T有关 D.与行星的轨道半径R有关
2.2021年2月11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火星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如图所示。若探测器在该圆周轨道环绕火星飞行一周的时间为t1,经地面工作人员操控实施变轨后,探测器紧贴火星表面环绕火星飞行一周的时间为t2,则探测器变轨前后轨道半径之比为( )
A. B.
C. D.
3.关于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心说是哥白尼提出的,观点是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运动
B.开普勒第一定律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在轨道的中心
C.k=中r代表轨道半长轴,T代表公转周期,比值k只与中心天体有关
D.行星绕太阳运动时,所有行星都在同一轨道上
4.下列对开普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同一个椭圆并且有共同的焦点
B.火星与太阳的连线、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C.在行星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内,太阳始终在行星轨道的中心点上
D.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等于地球轨道(可视为圆形)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
5.哈雷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公转半径的18倍,哈雷彗星每隔一定的时间飞临地球一次,如图所示。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回归,中国均有记录。它最近一次回归的时间是1986年。从公元前240年至今,我国关于哈雷彗星回归记录的次数,最合理的是( )
A.24次 B.30次 C.124次 D.319次
6.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其中火星轨道长半径1.524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等于1.496亿千米)。则火星公转一周约为( )
A.0.8年 B.2年 C.3年 D.4年
7.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B.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C.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D.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8.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以金星为参考系,太阳是静止的
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9.如图所示,火星和地球都在围绕太阳旋转,其运行轨道是椭圆,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火星绕太阳运动过程中,速率不变
B.火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比地球的长
C.地球靠近太阳的过程中,运行速率将减小
D.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一定等于地球与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
10.下列哪颗行星具有坚硬的岩石外壳( )
A.水星 B.木星 C.土星 D.天王星
11.宇宙中两颗恒星A和B,它们的半径分别为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和,各自均有一颗卫星α和b,绕A和B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分别为和。卫星a和恒星A中心的连线在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为S,卫星b和恒星B中心的连线在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也为S,则的值为( )
A. B. C. D.
12.如图所示是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影像图。已知火星绕日公转一年,相当于地球上的两年,假设火星和地球均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则火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 )
A.0.5倍 B.倍 C.倍 D.2倍
13.如图所示,甲、乙两颗卫星绕地球做同向圆周运动,已知甲卫星的周期为N小时,每过9N小时,乙卫星都要运动到与甲卫星同居于地球一侧且三者共线的位置上,则甲、乙两颗卫星的线速度之比为( )
A. B. C. D.
14.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s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预定轨道近地点距地面的高度为200km,远地点距地面的高度为400km。已知地球同步卫星轨道距地面的高度约为3.6×104km,地球半径约为6000km,则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运行周期约为( )
A.84min B.115min C.180min D.206min
15.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与秋分均为太阳直射赤道,春分为太阳从南回归线回到赤道,秋分则为太阳从北回归线回到赤道。2020年3月20日为春分,9月22日为秋分,可以推算从春分到秋分为186天,而从秋分到春分为180天。设以上两个时间段内地球公转的轨迹长度相等,如图所示,关于上述自然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春分到秋分地球离太阳远
B.从秋分到春分地球离太阳远
C.夏天地球离太阳近
D.冬天地球离太阳远
二、填空题
16.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之外,还有许多围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其中有一颗名叫“谷神”的小行星,质量为1.00×1021kg,它运行的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2.77倍,则它绕行太阳一周需要_____年。
17.其他天体的发现:海王星的轨道之外残存着太阳系形成初期遗留的物质,近100年来,人们发现了______、阋神星等几个较大的天体.
18.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在椭圆形轨道上运转,设a点为近地点,b点为远地点.卫星沿轨道做顺时针转动,卫星通过a点时的线速度____通过b点时的线速度(填>、=或<).
三、解答题
19.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发现为人类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作出巨大贡献。其中开普勒第三定律告诉我们:行星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的平方根其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之比是一个常数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轨道半径 5.8 10.8 15 22.8 77.8 147.8
如表表示太阳系中某些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设各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轨道半长轴等于轨道半径。请计算出水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
20.宇宙飞船围绕太阳在近似圆形的轨道上运动,若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9倍,则宇宙飞船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多少年?
2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即=k,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k的表达式.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太阳的质量为M太.
22.飞船沿半径为R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某点A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0,求飞船由A点运动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
可得
则常数k的大小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
故选B。
2.A
【详解】
设探测器变轨前后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和r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解得
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C
【详解】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故A错误;
B.开普勒第一定律认为: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在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故B错误;
C.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中r代表轨道半长轴,T代表公转周期,比值k只与中心天体有关,故C正确;
D.行星绕太阳运动时,所有行星都在不同轨道上,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A错误;
B.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同一椭圆运动过程中,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不同的行星周期不同,它们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相等,B错误;
C.行星绕太阳运转轨道是椭圆,它离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C错误;
D.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哈雷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等于地球轨道(可视为圆形)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
设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T1、轨道半长轴为R1,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2、公转半径为R2,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76
即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则回归的次数为
因此最合理的次数为30次,B正确。
故选B。
6.B
【详解】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可得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D
【详解】
A.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也相等,但二者与太阳连线扫过面积不相等。故A错误;
B.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可知,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故B错误;
C.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会随到太阳的距离不同而发生变化,在近日点速度最大,在远日点速度最小。故C错误;
D.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能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
B.因为观测“金星凌日”时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
C.以金星为参考系,太阳是运动的,选项C错误;
D.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ACD.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在此椭圆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不断变化,离太阳越近速率越大,所以地球靠近太阳的过程中,运行速率将增大,火星绕太阳运动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化,故ACD错误;
B.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由于火星的半长轴比较大,所以火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比地球的长,故B正确;
故选B。
10.A
【详解】
通过观测,水星表面具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故水星具有岩石外壳。而土星与木星是气态星球,天王星是冰巨星。
故选A。
11.C
【详解】
卫星在t时间内与中心天体连线扫过的扇形面积为
则
故
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2.C
【详解】
令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周期分别为r1,T1,火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周期分别为r2,T2,则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
解得
故选C。
13.A
【详解】
由
T1=N
解得
根据开普勒定律
线速度
则
故选A。
14.A
【详解】
设地球的半径为R,则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预定轨道的半长轴约为1.05R,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7R,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解得
T≈1.4h=84min
A正确。
15.A
【详解】
AB.从春分到秋分与从秋分到春分两个时间段内地球公转的轨迹长度相等,由v=可知时间长说明地球运动速率小,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运动速率小说明地球离太阳远,故A正确,B错误;
CD.我国处于北半球,冬季时地球离太阳近,夏季时地球离太阳远,故CD错误。
故选A。
16.4.61
【详解】
应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解得
17.冥王
【详解】
略
18.>
【详解】
[1]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可知,近地点运动的比较快,远地点运动的比较慢,所以卫星通过a点时的线速度大于通过b点时的线速度。
19.0.24年
【详解】
设水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水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水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是:
解得:
年年
20.27年
【详解】
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公式 ;解得周期为:,飞船围绕太阳在近似圆形的轨道上运动,若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9倍,所以飞船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地球绕太阳周期的27倍,即小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27年.
【点睛】
本题考查开普勒第三定律,要知道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其中k与环绕天体无关,由中心天体决定.
21.k=
【详解】
因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于是轨道半长轴a即为轨道半径r,根据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m行r
于是有
=
即
k=
22.T
【详解】
由题图可知,飞船由A点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刚好是沿图中椭圆轨道运动周期的一半,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
设飞船沿椭圆轨道运动的周期为T′,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解得
所以飞船由A点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