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3梅兰芳蓄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0 17:0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23*梅兰芳蓄须
一、选择题
1.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蓄须的?( )
A.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蓄须明志。
B.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而蓄须。
2.梅兰芳留胡须是因为( )
A.他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没有心情关注自己的外表。
B.对他来说,留胡须意味着不再登台表演,他不想为日本侵略者演戏,所以才留胡须。
3.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蓄须(xù)  邀请(yāo)妄想(wǎnɡ)
B.逼迫(pò)  旦角(jué)  签订(dìng)
C.拒绝(jù)  骚扰(yǎo)  纠缠(chán)
4.关于《梅兰芳蓄须》一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梅兰芳是著名的话剧艺术家,是中国四大花旦之首。
B.梅兰芳主演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享誉世界。
C.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
D.梅兰芳蓄须是在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宁静 宁可 B.签订 园丁
C.要挟 邀请 D.香港 小巷
二、填空题
6.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衣物上的裂口。比喻讲话或做事时暴露出来的漏洞。( )
2. 狂妄地打算。( )
3.表明志向。( )
4. 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
5. (领土)被敌人占领。( )
6.指人常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 )
7.看拼音,写词语。
(1)niǎo cháo( )里的小鸟lèng zhù( )了,对眼前的情景感到yí huò bù jiě( )。
(2)人们十分jìng pèi( )这位pī kāi( )天地的英雄。
三、语言表达
8.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官绅跪地求饶。
(1)蟋蟀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说:“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兰芳剃了胡须决定登台表演。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外选段,完成练习。
1931年9月,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迫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他把木牌挂在胸前,让每个人都能看到。
10.吉鸿昌接二连三地遭到刺激是因为____________。
11.吉鸿昌对使馆参赞发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吉鸿昌痛恨日本人
B.吉鸿昌觉得当中国人光荣
C.使馆参赞没有民族气节
12.这段话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
13.吉鸿昌在木牌上写“我是中国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阅读。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 ),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正当我被( )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么 ”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不耐烦地挤出人群。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i睛。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到眼前。我接过扣花定睛一看,咦 这难道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 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 ”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地“啊,啊……”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huán)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呢 ”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 ),人呢 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 )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到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4.给短文加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写在文中的( )里。
人山人海 拾金不昧 五颜六色 四下环顾
1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①把省略号的意思补充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里用省略号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提到“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l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说明梅兰芳蓄须是因为日本驻港司令官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以此向日本侵略军表示抗议。因此本题选择A。
2.B
【详解】
梅兰芳演的大多数是女性角色。在抗战期间,日本人逼迫他演戏,他留着胡须明显是不想给日本人演戏,表现了梅兰芳的爱国精神。
3.B
【详解】
A.妄想(wàng)
C.骚扰(rǎo)
4.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理解。回顾《梅兰芳蓄须》一文可知,BCD三项说法正确。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与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是中国四大花旦之首。A选项中“梅兰芳是著名的话剧艺术家”说法错误。
5.C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宁静:níng jìng。
宁可:nìng kě。
B签订:qiān dìng。
园丁:yuán dīng。
C要挟:yāo xié。
邀请:yāo qǐng。
D香港:xiāng gǎng。
小巷:xiǎo xiàng。
6. 破绽 妄想 明志 斩钉截铁 沦陷 深居简出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识记能力、理解和运用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将平日积累的内容进行利用,回忆文中合适的词语即可。
1.破绽,衣物上的裂口。比喻讲话或做事时暴露出来的漏洞。
2.妄想,意思是一种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且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
3.明志,表明志向。
4.斩钉截铁,汉语成语,释义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5.沦陷,领土或国土被敌人占领或陷落在敌人手里,常指被敌占领一段长的时间;沦落,指陷入不良的境地、流落。
6.深居简出,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平日在家里,很少出门。
7. 鸟巢 愣住 疑惑不解 敬佩 劈开

8. 蟋蟀慎重选择住址 军医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详解】
根据例句,判断出对句子的要求是缩句。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故答案为:
(1)蟋蟀慎重选择住址
(2)军医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9. 小明说话办事斩钉截铁,值得大家信任。 梅兰芳高兴地说,胜利了,他该登台演出了。 梅兰芳之所以剃了胡须决定登台表演,是因为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词语造句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本题按照要求,用词语“斩钉截铁”造一个句子,首先要明白“斩钉截铁”意思是: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再在理解好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造句即可。示例:他说话办事斩钉截铁,从不拖泥带水。
2.本题考查学生将引述句改为转换句能力。注意转换方法:①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②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本题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即可。即:梅兰芳高兴地说,胜利了,他该登台演出了。
3.本题考查学生用关联词合并句子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把句子合并成一句话即可。
本题分句“梅兰芳剃了胡须决定登台表演”与“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之间是因果关系,属于因果倒置,结果在前,原因在后,故要用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即可。即:梅兰芳之所以剃了胡须决定登台表演,是因为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
10.当时的帝国主义者瞧不起中国人
11.C
12.吉鸿昌将军是一名爱国人士,敢于维护国家尊严
13.吉鸿昌通过木牌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的尊严,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心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10.根据第二句话相关句子: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奉若神明。可知吉鸿昌接二连三地遭到刺激是因为当时的帝国主义者瞧不起中国人。
11.分析原因的方法:A.从因果中寻求答案。B.从人物的品格中寻求答案。C.结合文中具体事例来分析。D.从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寻求答案。
12.一篇文章内容丰富,作者着力表现的、与中心思想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就是主要内容。常用的方法有:a、综合段意,归纳主要内容。b、抓重点段落,归纳主要内容。c、用过渡短语归纳主要内容。d、提出问题(文章主要写什么、写谁、做什么等等),归纳主要内容。e、分析标题,归纳主要内容。
13.做一篇阅读理解题,学生们在通读文章后首先需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通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方式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2)依据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3)依据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对于蕴含在语句中的作者的态度,我们或者要联系作者写作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和结构层次进行理解,尤其要联系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4)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的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方法。
14.《聋哑人》
15.人山人海 五颜六色 四下环顾 拾金不昧
16. 大概。 发愣。
17. 冤枉人家。 懊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