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梅花魂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梅花魂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0 16:5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 4*梅花魂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B.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C.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儿童节、中秋节。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腮边(sāi)  玷污( zhān) B.漂泊(pō)   葬身(zàng)
C.撩乱( liáo)  眷念(juàn) D.分外( fēn)  秉性( bǐng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3.颇负盛名( )
A.兴盛; B.强烈; C.很大; D.丰富。
4.葬身异国( )
A.不相同; B.奇异; C.惊奇; D.另外的。
5.作者借梅花来比喻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我们把这种写法叫( )
A.对比描写 B.借物喻人 C.借景抒情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B.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C.后来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啊!
D.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二、填空题
7.辨字组词。
牧( )哀( )醉( )
枚( )蓑( )碎( )
绿( )遮( )
剥( )蔗( )
8.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稚( )子 昼( )夜
闲逛( ) 蚌( )壳
啃( )着 倭( )瓜
樱( )桃 澄( )澈
旖( )旎( ) 万顷( )
玷( )污 秉( )性
三、语言表达
9.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不改变句子的意思,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鹏边、手背。
B.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椅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这两段话都写到了外祖父哭,第一次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哭是因为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0.按要求写句子。
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清白的梅花,是用污得的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个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他们”和“梅花”的共同特征是(  )(在括号内填写序号)
A.顶天立地    B.鲜艳无比
12.文中画“﹏﹏﹏”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  )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坚强不屈秉性。
B.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C.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
13.老人赞美梅花,实际赞美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知道哪些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失根的兰花(节选)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太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15.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16.第1自然段中,作者先后到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7.作者真的可以到处为家吗?后来作者的思想有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2自然段中画“____”的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语病的辨析,本题中没有语病的是D项。
A项:两面对一面,可以去掉“是否”
B项:词语搭配不当,“增强”不能和“方法”搭配。可将“和方法”去掉。
C项:归类不当,“儿童节”不是传统节日。
2.C
【详解】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掌握。
选项A有误,玷污(zhān)改为:玷污(diàn)
选项B有误,漂泊(pō)改为:漂泊(bó)
选项C正确。
选项D有误,分外(fēn)改为:分外(fèn)
3.C
4.D
3.
本题中“颇负盛名”意思是相当的有名声,形容名人或名物名气很大。所以“盛”的意思是很大。
4.
本题中“葬身异国”是在非自己国籍所在的国家死去的意思。所以“异”的意思是另外的。
5.B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辨析。
A对比描写:描绘两种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情况,将其特征鲜明地层示出来,以便互相对照、映衬,并在这种对照、映衬中反映出事物的本质,透露出作者的倾向,评价和思想感情。
B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
C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古人喜好借梅花来比喻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6.A

7. 牧童 悲哀 喝醉 一枚 蓑衣 心碎 绿色 遮住 剥落 甘蔗

8. zhì zhòu guàng bàng kěn wō yīng chéng yǐ nǐ qǐng diàn bǐng

9.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由诗句想到自己,心中涌起了思乡之情 年岁已高,不能回国 思念祖国,渴望回国
【详解】
1.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能……吗?”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 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两段话都写到了外祖父哭,读诗时常会有冰凉的泪珠眼泪落在“我”的腮边、手背;不能回国时,竟象小孩子一样呜呜的哭泣。从外祖父的这两次落泪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他那渴望回到祖国的强烈感情。
10. 愈是有困难,愈是有阻力,就愈需要无私奉献的人,愈需要勇于担当的人。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风撩乱了银发。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紧闭着双眼,凝着眉头,“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详解】

11.比喻 A
12.C
13.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14.示例:文天祥、邓世昌等。
11.
本题考查了对比喻句的认识与理解。文段中“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把“有气节的人物”比作“梅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他们”和“梅花”的共同特征是顶天立地。
12.
本题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可知,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
13.
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文段写了崇尚梅花精神,立志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所以老人赞美梅花,实际赞美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14.
本题考查了课外知识的积累。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有:岳飞、文天祥、方志敏、刘胡兰等。
15.士可杀不可辱
16. 渭水滨 咸阳城 秦岭 蜀中
17.作者只要在国内,就可以到处为家;然而,来到国外,离开国土一步,就不可以到处为家了。
18.不矛盾。作者身处异国,渴望见到故乡的种种景物,所以“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但真的见到与故乡相同的东西又会勾起对祖国无限的思念,所以说“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样的说法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深爱着的祖国有刻骨铭心而又无法排遣的思念之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