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三大宗教中起源于古印度的是(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2.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中与中国古代文明有关的是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3.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关键词:埃及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佛陀、甲骨文。上述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罗马文明
C.古代希腊文明 D.古代欧洲文明
4.种姓制度是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以职业世袭、内部通婚为特征的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一直延续下来,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四个等级中,由被征服居民构成的是( )
A.吠舍 B.首陀罗 C.婆罗门 D.刹帝利
5.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它的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该城市是
A.孟斐斯 B.底比斯 C.阿卡德 D.华氏城
6.“佛陀所传的教义,适应了当时反对婆罗门种姓特权的要求,众生平等、反对苦行,并用比较易懂的通俗语言传教,因此得到了摩揭陀等国君主的支持,受到了富人的大量布施,获得了大批信徒,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大宗教。”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
A.佛教的教义 B.佛教的对外传播
C.佛教的影响 D.佛教发展的原因
7.在古印度在种姓制度中,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被称为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8.进化论研究表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在大河流域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是( )
①黄河流域、长江流域②尼罗河流域③两河流域④印度河流域⑤恒河流域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9.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佛教,创立于公元6世纪
B.它的经典是《圣经》
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晚的宗教,创始人是耶稣
D.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
10.据古印度诗集《梨俱吠陀》描述,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都是由巨人普鲁沙身体的不同部位转化而成。该描述反映了
A.佛教的忍耐顺从 B.基督教会的创立 C.罗马帝国的强盛 D.种姓制度的严格
11.《摩诃婆罗多》中的毗湿摩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性的人是鄙视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她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毗湿摩所言
①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②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
③倡导各种姓要严格实行内部联姻④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乔达摩 悉达多是释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离家修行,创立佛教。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的特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等级的是( )
A.掌管祭祀的人 B.掌管行政权力的人 C.从事农业、商业的人 D.奴隶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希罗多德根据传闻,记述了修建胡夫金字塔的情况:“(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
材料二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图1分别反映了哪个国家的文明?说出它们文明的发源地。
(2)材料二中图1的文物上雕刻的是什么文件?你能谈谈这个文件的历史地位吗?
(3)材料二中图2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4)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三个文明的发源地及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1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结合图片指出龙门石窟艺术主要受到什么宗教的影响?该宗教除了对建筑方面有影响外,还对文学等方面有影响,试列出一部受该宗教影响的中国文学著作。
(2)两幅图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中的什么方式?从中国古代史中再举一个符合这种交流方式的例子。
15.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害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杀害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警守戒三年;杀害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
(1)材料一中图一、题二、图三这些文明成果,分别属于哪个文明古国?这些古代亚非文明的发源地有何共同特征?
(2)图一建筑的名称是什么?图三这个宗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3)材料二出自某一社会制度的内容,这个社会等级制度的名称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制度的看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起源于古印度的公元前6世纪,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 B项正确;基督教诞生于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排除A项;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于麦加的宗教,排除C项;道教诞生于东汉末年,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D项正确;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孕育了古印度文明,排除ABC项。故选D项。
3.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佛陀与古印度佛教有关,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字,四者都属于亚非文明,A项正确;古代罗马文明,与欧洲文明相关,排除B项;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渊源,排除C项;古代欧洲文明,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雀王朝(公元前324一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此时的印度农业比较繁荣、工商业比较繁荣、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D项正确;孟斐斯是美国田纳西州的城市,排除A项;底比斯是位于中希腊维奥蒂亚州的城市,排除B项;巴比伦城位于阿卡德,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6.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教义,适应了当时反对婆罗门种姓特权的要求”“用比较易懂的通俗语言传教”“得到了摩揭陀等国君主的支持”“富人的大量布施”是佛教很快发展成一个大宗教的原因,D项正确;佛教的教义不是题干要说明的重点,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佛教的对外传播情况和影响,排除BC项。故选D项。
7.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此可知,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被称为吠舍,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属于四大文明古国,它们为农耕国家,均发源于大河流域,浇灌农业发达。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位于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诞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四大文明古国临近大河,孕育了古老的文明,①②③④说法正确;⑤恒河流域不属于亚洲最早的文明发祥地,⑤说法错误,排除含⑤的ABD项。故选C项。
9.D
【详解】
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是佛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D符合题意,A排除;《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 ,B排除;耶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C排除。故选择D。
10.D
【详解】
根据材料“据古印度诗集《梨俱吠陀》描述,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都是由巨人普鲁沙身体的不同部位转化而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等级森严,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D项正确;佛教起初是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材料与佛教的忍耐顺从无关,排除A项;基督教兴起于古罗马,排除B项;种姓制度源于古印度,与罗马帝国的强盛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1.C
【详解】
材料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主张同一种姓内部通婚,维护高级种姓的特权地位,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①②③正确,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高级种姓不能同低级种姓通婚,并非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排除④,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2.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形成了种姓制度,古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因此掌管祭祀的人是第一等级,A项正确;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排除B项;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排除C项;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排除D项。故选A项。
13.(1)古埃及;尼罗河。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2)《汉谟拉比法典》;迄今所知人类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3)种姓制度。等级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分,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能等级的人之间不能通婚。
(4)大河流域;专制制度。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可知,这是古埃及文明;这个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1可知,这是《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它发源于两河流域。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图片1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所知人类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图片2是种姓制度;它的特点是,等级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分,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能等级的人之间不能通婚。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文明均发源于大河流域,政治制度均是专制制度。
14.(1)佛教;《西游记》。
(2)和平交流;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详解】
(1)依据图一信息“龙门石窟奉先寺图”和图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南北朝时期开凿的龙门石窟主要受到佛教的影响;成书于明朝时期的《西游记》,是以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的故事为题材编写的长篇神话小说。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艺术和中国的雕刻艺术相结合,开凿了龙门石窟。图二反映的佛教的传播。两幅图反映了人类文明交流中的和平交流;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都是和平交流的事例。
15.(1)图一是古埃及;图二是古巴比伦文明;图三是古印度。都发源于大河流域。(言之有理即可)
(2)狮身人面像;西汉末年(或公元1世纪)。
(3)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图一是古埃及文明,图二是古巴比伦文明,图三是古印度文明;根据所学可知,它们都发源于大河流域。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它是狮身人面像;图片3是佛教,它在西汉末年,也就是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可知,这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