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0 15:1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
1.下图中的雕塑位于汉朝丝绸之路起点遗址上。该起点在
丝绸之路群雕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临安
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受到了远至今中亚地区渴望与汉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置河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建立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B.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C.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D.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3.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清朝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下列选项中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项是
A.张骞通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西域各国归附汉朝统治
4.“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这段诙谐有趣的话反映的史实是
A.通西域 B.通长安 C.通河西走廊 D.通欧洲
5.“它是一条经济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它是一条友谊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它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繁荣、交往、和平。”这一论述中的“它”是( )
A.丝绸之路 B.郑和下西洋 C.茶马古道 D.张骞通西域
6.下表中,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史实 历史解释
A 北京人的发现 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B 丝绸之路的开辟 沟通了亚、非、美三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 甲骨文的发现 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
D 西域都护的设置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A.A B.B C.C D.D
7.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出现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郑和下西洋
8.假如你穿越时空,成为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名百姓,你能听到或者看到下面哪些史实
①黄巾起义②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③西域都护的设置④张骞出使西域后归来⑤人们使用五铢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
9.“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位于“一带一路”的新疆在历史上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10.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①处应为( )
史实 结论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 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东北
11.“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材料所述的是( )
A.张骞通西城 B.北魏首都洛阳 C.丝绸之路 D.甘英出使大秦
1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在此设置了( )
A.丞相 B.西域都护 C.太尉 D.御史大夫
13.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开辟丝绸之路 B.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加强中外交往 D.发展与西域的友好关系
14.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B.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
D.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印度—西亚—欧洲
15.西汉宣帝时,以郑吉为卫司马,负责维护都善以西的西域南道。公元前60年,汉宣帝把保护车师(今新疆吐鲁番一带)以西的西域北道的任务也交给他,郑吉在西域中部设置幕府,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材料反映了( )
A.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B.光武中兴
C.西汉建立实行休养生息 D.官渡之战
二、综合题
16.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秦朝统一于哪一年?为什么秦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2)汉武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汉书 主父偃传》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史料与汉武帝政治上的什么措施相关?这一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3)近年来,东突厥恐怖分子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请用汉朝有关史实2例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请谈谈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
17. 阅读下列材料:
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区,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展区一:地理篇
古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图1
(1)请你将图1中的A(城市)和B(国家)补充完整。
展区二:人物篇
(2)你认为谁最有资格获得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他的壮举得益于汉朝哪位皇帝的大力支持?请列举出东汉时期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做出杰出贡献两位历史人物。
展区三:文物篇
罗马金币 波斯鎏金银壶 “大东乐明光承福受右”锦片
图2
(3)图2是他们搜集的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它们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辟有怎样的意义?
展区四:时代篇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予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他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4)根据展区四的材料,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价值或作用。(答案根据材料归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J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通西域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这条沟通中西的交通要道,东起长安,途径河西走廊、新疆和西亚等地,最终到达欧洲,B项正确;汉朝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咸阳、洛阳、临安均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最远到达了大宛、大月氏等国,这些国家在葱岭以西,属于中亚地区,由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张骞在出使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能说明“建立汉朝与西方的联系”和“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最早的直接往来是东汉时期大秦的使者来华,排除A项;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但丝绸之路并非由张骞开辟,排除D项;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期,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排除B项。故选C项。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选项C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A排除;“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B排除;“西域各国归附汉朝统治”,不符合史实,D排除。故选C。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最远至欧洲(大秦),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史称丝绸之路;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班超经营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由此可知“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这句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汉通西域。A项正确;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排除B项;通河西走廊,只与丝绸之路有联系,排除C项;欧洲是丝绸之路的终点,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
依据“它是一条经济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它是一条友谊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它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繁荣、交往、和平。”可知“它”是指丝绸之路,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沟通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为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要道的开通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排除D项;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排除B项;茶马古道地跨川、滇、青、藏四区,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排除C项。故选A项。
6.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洲和欧洲,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B项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1929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北京人。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排除A项;甲骨文的发现使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排除C项;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7.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重要贡献,A项正确;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体现的是唐朝对外友好往来,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无关,排除BC项;郑和下西洋开辟的是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使西域后归来也是在汉武帝在位时期。汉武帝时期发行的五铢钱,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②④⑤正确,D项正确;黄巾起义是发生在东汉末年时期,汉宣帝建立西域都护府,①③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9.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历史上把现在的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成为西域。西汉为加强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这就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所以新疆在历史上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西汉,B项正确;秦朝时期与西域还没有往来,排除A项;东汉时期 和三国时期均在西汉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这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项正确;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设立黑龙江将军等管理东北,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1.C
【详解】
根据材料“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沟通了东西方的物品交流与商业贸易,商人们运载中原的丝绸等货物转运到西方,又把西方的物产运到中原,C项正确;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北魏首都洛阳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段,排除B项;甘英出使大秦是在东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B项正确;ACD是秦朝的中央官职,排除。故选B项。
13.B
【详解】
结合所学姿势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此次前去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但途中遭遇坎坷,最终未能达成预定的目的,但此行却了解了西域。B项正确;开辟丝绸之路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产生的影响,不是直接目的,排除A项;加强中外交往和发展与西域的友好关系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逐渐产生的目的,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14.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开辟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再到西亚,最终到达欧洲,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5.A
【详解】
根据材料“公元前60年,汉宣帝把保护车师(今新疆吐鲁番一带)以西的西域北道的任务也交给他,郑吉在西域中部设置幕府,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西汉汉宣帝时期设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吉成为西域都护这一职位的第一人,A项正确;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时期,排除B项;西汉建立实行休养生息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官渡之战发生在东汉末,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6.(1)公元前221年;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推恩令;消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30年。
(4)国家统一是发展的前提,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统一于公元前221年;秦能够完成统一大业,是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可知,这是推恩令,它消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
根据所学可知,汉朝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实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30年。
(4)
根据所学可知,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是,国家统一是发展的前提,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7.(1)A:长安;B:大秦
(2)张骞;汉武帝;班超;班勇。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4)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1)
根据地图可知,A是丝绸之路的出发地西汉都城长安,B是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的国家欧洲的大秦。
(2)
根据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张骞出使西域均是奉汉武帝之命;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重新建立了联系,并且经营西域长达30年;班超之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3)
根据图片可知,在丝绸之路上发现各个国家的物品说明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4)
根据材料可知,“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说明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的价值或作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