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0 15:2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物组合中,相似点最多的一组应是:( )
A.阿骨打-努尔哈赤 B.铁木真-皇太极
C.阿保机-努尔哈赤 D.阿骨打-皇太极
2.李自成起义,推翻了哪一王朝的统治?(  )
A.隋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 一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隋末农民起义 B.黄巢起义 C.元末农民起义 D.李自成起义
4.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明朝宣告覆亡。推翻明朝统治的是( )
A.吴三桂 B.李自成 C.皇太极 D.努尔哈赤
5. 下图是1393年到1820年中国人口统计表。据此可知( )
A.明清时期的人口数量持续快速地增长
B.19世纪初人口总量是1630年的两倍
C.明末清初我国的人口数量曾一度减少
D.康雍乾时期中国人口的总量达到峰值
6.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它反映出的社会状况是
A.文字狱的盛行 B.官吏贪污成风 C.民族关系融洽 D.人口快速增长
7.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其主要原因是
A.李自成作战英勇,领导有方 B.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
C.陕西北部一带连年自然灾害 D.“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
8.据下表可知,当时的政治形势是
时间 事件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同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A.藩镇割据 B.五代十国 C.宋金对峙 D.明清易代
9.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四起。据此可知,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A.天灾不断 B.政治腐败 C.土地兼并 D.法纪松弛
10.“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历代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均田免粮”口号是在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李自成农民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元末农民大起义 D.黄巢起义
11.清朝的建立者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多尔衮 D.康熙帝
12.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斗争的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这是因为起义军
A.推翻了明王朝 B.活动范围非常大
C.建立农民政权 D.倡导“均田免赋”
13.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的是
A.完颜阿骨打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元昊
14.明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建立的政权是
A.大金 B.张楚 C.大顺 D.大辽
15.“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中“农民军”的统一指挥者是
A.安禄山 B.施耐庵 C.黄巢 D.李自成
二、综合题
16.在我国封建社会,尤其在各朝代末年,农民大起义经常发生,例如隋、唐、元、明就很典型。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由于隋的暴政,农民起义首先在山东爆发,后来逐渐形成三支强大的力量: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农民起义军经过8年浴血奋战,造成了隋朝总崩溃的趋势,促成了隋炀帝江都被杀,李渊攻取长安的局面。
材料二: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率众几十万,转战十几省,持续十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宏伟壮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材料三: 元末农民起义绵延达十八年之久,起义烽火遍及全国, 其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这次起义是古代中国最有典型的一次起义┉┉一来起义有宗教背景,二来不单是农民起义,更是民族起义,
材料四: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均田免粮”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1)请举出材料一中“隋的暴政”一例?“李渊攻取长安”后建立了哪个政权?
(2)材料二的黄巢起义,在哪里建立政权?“黄巢起义”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元末农民起义”的哪位领袖后来建立了明朝?依据材料三原文判断,元末农民起义有哪些最典型特点?
(4)材料四中,领导“明末农民战争”并推翻明朝的领导人是谁?依据材料原文回答,此次农民起义有何不足之处(一点即可)
(5)通过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17.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摘自《中国历史》
(1)材料一的“皇帝”是谁?他废丞相的目的是什么?
(2)在地方取消了行中书省,设置哪一机构使权力更加分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3)明朝科举考试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4)明朝后期朝政政治日益腐败,一场农民起义的熊熊大火结束了这个王朝。农民起义军的一支李自成在进入中原地区提出来什么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学习汉族制度文化,对金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定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对满清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由此可见,阿骨打、努尔哈赤具有同为女真族首领、都是开国皇帝、军事才能高超、对本民族及政权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等方面的相似点,故选A;铁木真是蒙古族首领,统一了蒙古草原,而皇太极继承努尔哈赤汗位后,在1636年称帝建立清朝,二者分属不同民族,故排除B;阿保机是契丹族首领,辽国开国之君,与努尔哈赤分属不同民族,故排除C;阿骨打是金国开国之君,而皇太极是后金第二任帝王,故排除D。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入北京,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C项正确;隋朝在瓦岗军起义打击下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排除A项;北宋被金所灭,南宋被元所灭,排除B项;清朝统治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
根据“农民军……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李自成起义农民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崇祯皇帝的统治,D项正确;隋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隋王朝、唐末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元末农民起义将蒙古贵族赶出中原,与材料中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等信息不符合,排除A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所以B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故选B。
【点睛】
本题以推翻了明朝统治为依托,考查明末农民起义.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即可。
5.C
【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需知识可知,崇祯三年中国人口数超过两亿,而康熙十九年时却低于两亿,这说明由于战乱,明末清初我国的人口数量曾一度减少,C项正确;表格显示康熙十九年人口数量曾一度减少,并非持续快速增长,排除A项;19世纪初中国人口数量不足4亿,1630年人口数量达2亿多,所以19世纪初人口总量不足1630年两倍,排除B项;表格显示嘉庆帝时期人口数量最多,而非康雍乾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6.B
【详解】
依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的意思是说当了三年清廉知府,也能到手十万两雪花似的银子,反映出清朝官吏的腐败,贪污成风,B项正确;文字狱是指思想方面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官吏的腐败,不是民族关系融洽、人口快速增长,排除CD项。故选B项。
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免赋”是中国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口号,起义军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空前苛重,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反对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D项正确;李自成作战英勇,领导有方不是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的最主要原因,排除A项;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不是当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的原因,排除B项;陕西北部一带连年自然灾害与李自成军队得到广大人民拥护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李自成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这体现了明清易代,D项正确;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中后期,幽州、魏博等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排除A项;五代十国是大分裂时期,它是处于907年—979年之间,排除B项;宋金对峙指的是南宋时期和金政权的并立局面,与题干时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
据材料“整个明末时期始终伴随着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等,此后中原气温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起”可知,整个明末灾害不断,且气温下降,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A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腐败,B排除;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的内容,C排除;材料只是强调明末天灾不断,未涉及法纪松弛,D排除。
10.A
【详解】
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即把土地分给农民、取消封建赋役剥削,深得民心,最终推翻了明王朝,A项正确;隋末农民大起义、元末农民大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并没有提出这一口号,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当时明王朝还没有灭亡,皇太极继位后金可汗, 1636年,皇太极于盛京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所以清朝的建立者是皇太极,B项正确,排除A项;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排除C项;康熙帝是清朝建立之后继位的皇帝,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把中国农民斗争的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D项正确;推翻了明王朝、活动范围非常大、建立农民政权不是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B项正确;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是金朝,皇太极建立清朝,元昊建立西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代表,其建立的政权是大顺,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
15.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 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 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根据“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及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李自成起义,D项正确;安禄山是唐朝人,发动安史之乱,排除A项;施耐庵的代表作品有《水浒传》,排除B项;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排除C项。故选D项。
16.(1)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营造一些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等;唐朝
(2)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3)朱元璋;范围广,一来起义有宗教背景,二来不单是农民起义,更是民族起义(任何一点即给分)
(4)李自成;“均田免粮”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任何一点即给分)
(5)农民起义往往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只有为政为民,统治才能长治久安等(贴近题意即给分)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期,统治残暴,开通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对百姓劳役不息,好大喜功,三征高丽,不恤民力,纵情享乐,三下江都,奢侈浪费,采用严刑酷法等;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根据所学可知,881年,黄巢带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黄巢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根据所学可知,朱元璋领导元末农民起义,之后建立明朝;根据材料三“其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可知特点范围广,“一来起义有宗教背景,二来不单是农民起义,更是民族起义”说明其特点还有:一来起义有宗教背景,二来不单是农民起义,更是民族起义。
(4)第一小问,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不断壮大,后来推翻明朝;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均田免粮’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可知,明末农民战争的不足之处为:“均田免粮”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唐末、明末农民起义原因、失败教训、元末农民起义只是改朝换代可知农民起义往往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只有为政为民,统治才能长治久安等。
17.(1)朱元璋 强化皇权
(2)三司
(3)四书五经
(4)均田免赋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为加强君权,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因此材料中“皇帝”是朱元璋;他废丞相的目的是加强君权。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在地方取消了行中书省,设置三司使权力更加分散。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八股取士的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因此明朝科举考试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因此农民起义军的一支李自成在进入中原地区提出来“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