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0 14: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一位国民党将领回忆:“忽然传来了八路军……大捷的好消息。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打了胜仗!当时石家庄的人民群众,以无比兴奋的情绪庆祝了这个胜利”,这场胜利是(  )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彭德怀自述》里记载了发生在1940年的某次战役:“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这次战役是( )
A.阳明堡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3.下图中的革命将领既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又直接指挥新四军抗击日寇,他是
A.刘伯承 B.周恩来 C.叶挺 D.陈毅
4.“苏中区党委作出了‘二五减租、分半减息’的决定,即:从1941年夏季开始,地租按抗战前租额减去25%,抗战前的借贷息额利息最高不得超过一分半,简称‘双减’。”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B.建立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D.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5.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自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6.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为争取民族独立所做的抗争是( )
A.发动百团大战 B.发动武汉会战 C.发动豫湘桂战役 D.发动长沙会战
7."年代尺"帮助我们理清历史的线索。以下抗日战争部分史实的梳理中,相关信息点的对应错误的是(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平型关大捷 D.皖南事变
8.电视剧《亮剑》的主角李云龙有段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他们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关照’日本鬼子”并且“让他们尝到了被八路军打的滋味”的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地道战 C.百团大战 D.水上游击战
9.下列对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史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武汉会战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0.有学者说“民国二十九年,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这场“合适的仗”是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皖南事变
11.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发表的著作中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毛泽东的这部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2.毛泽东给彭德怀发电说“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毛泽东这样说的原因是
A.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B.是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D.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3.史沫特莱:“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5个月,100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敌人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材料所述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14.口述史料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下列研究抗日战争的史料中,属于口述史料的是( )
A.《亮剑》 B.《松花江上》
C.《吕正操(抗日名将)回忆录》 D.《论联合政府》
15.下列毛泽东的文章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略总方针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持久战》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D.《论联合政府》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宣言”公布的背景。
(2)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态度?
(3)用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
17.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开始时虽然也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遭到挫折后,毛泽东适时地率领部队走上一条……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中国军网《八七会议和各地的武装起义》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战,在敌后方开辟抗日根据地,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形成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支持的敌后战场。同时还发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和适当条件下的运动战等,在敌后方勇敢地打击敌人,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正面战场,并为争取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李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相应的事例。
(3)综上所述,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你有何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题干“忽然传来了八路军……大捷的好消息。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打了胜仗!”,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与平型关大捷有关。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成功,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排除A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门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C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获得的第一个胜利,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据“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战役是百团大战,此役的指挥者彭德怀,C项正确;阳明堡之战发生在1937年,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3.C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图中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又直接指挥新四军抗击日寇的人物是叶挺,他在北伐战争中是领导第四军独立团,作战英勇,为独立团赢得铁军美誉;叶挺与周恩来、刘伯承等领导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在抗日战争中,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C项正确;刘伯承领导过南昌起义,但没有参与北伐战争,在抗日战争中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排除A项;周恩来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但不是新四军领导,排除B项;陈毅没有参加过北伐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1941年正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是为了团结苏区广大地主阶级抗日,建立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是1926年开始的,斗争对象是北洋军阀,排除A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排除C项;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团结抗日,而不是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指的是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率领部队在平型关设伏,全歼日军1000多人的平型关大捷,B项正确;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首先不是主动出击日军,其次没有获得胜利,但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排除AC项;长沙会战取得了胜利,但不是主动出击,也不是第一个重大胜利,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0年下半年来,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故A项正确;BCD都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排除BCD项;故选A。
7.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在1937年,与史实对应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ABD都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8.C
【详解】
根据材料“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动‘关照’日本鬼子”并且“让他们尝到了被八路军打的滋味”,由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C项正确;1937年9月25日,为了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排除A项;地道战、水上游击战是作战方法而不是战役,排除BD项;故选C项。
9.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不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A项符合题意;BCD想都是对正面战场史实的描述,不符题意,排除BCD。故选A项。
10.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民国二十九年”“合适的仗”指的是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和“扫荡”,振奋抗战军民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战国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B项正确;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排除C项;皖南事变发生在1941年,是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反共“摩擦”,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反映的是持久作战的方针,出自毛泽东的《论持久战》,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
1940 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 100 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百团大战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排除B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作战,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
依据题干“整个华北地区”“100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和所学知识,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粉碎敌人的“囚笼”,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也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D正确;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徐州会战中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A排除;武汉会战发生在武汉及周边地区,不是在华北地区,B排除;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伏击日军的战役,是全民族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排除。故选D。
14.C
【详解】
口述史料是人们通过口头转述将历史流传下来的史料。《吕正操(抗日名将)回忆录》属于研究抗日战争的口述史料,故C项正确;《亮剑》是影视作品,《松花江上》是歌曲,均为艺术作品,不是口述史料,排除AB;《论联合政府》是一手文献资料,但不是口述史料,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
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抗日的战略总方针,B项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提出,排除A项;CD项与抗日战争相关,但不是没有阐明战略总方针,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16.(1)日本入侵,民族危机。
(2)变化: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接受国民政府的统辖。态度: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以民族利益为先,坚决反抗外来侵略。
(3)1937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0年,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
根据材料一出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背景是卢沟桥事变,日本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2)
变化:根据材料一“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结合所学可从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到偶遇国民党进行合作,接受国民政府的统辖来回答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态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以民族利益为先,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来回答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3)
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可以用来论证的材料只要列举出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起到中流砥柱作用即可。如八路军领导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7.(1)合作走向对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发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配合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
【详解】
(1)依据材料一“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材料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可知反映了当时国共两党关系由合作走向对抗,材料一对应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大革命,而材料二对应的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依据材料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开始时虽然也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遭到挫折后,毛泽东适时地率领部队走上一条……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可知毛泽东在秋收起义攻打敌人中心城市受挫的情况下,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并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据“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充分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战”得出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据“在敌后方开辟抗日根据地,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形成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支持的敌后战场”得出开辟敌后战场,据“还发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和适当条件下的运动战等,在敌后方勇敢地打击敌人,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正面战场”得出发挥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配合正面战场。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相应的事例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综上所述,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可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程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