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0 14:1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1952年让广大农民产生“幸福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农村停产闹革命 D.农村实行“大包干”
2.“1952年底,我国彻底摧毁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与上述材料及下图相关的举措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三大改造
3.下列作品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是( )
A.《暴风骤雨》 B.《林海雪原》 C.《保卫延安》 D.《红岩》
4.消灭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与以上表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西藏和平解放
5.1952年,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变成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这一现象说明( )
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土地改革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6.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关于该法令说法正确的是( )
A.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实行耕者有其田
B.废除地主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D.没收地主土地后不再分土地给地主
7.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
A.巩固新生政权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8.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广大农民无地少地,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C.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下表反映了建国初期粮食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1949年 1951年 1952年
100(基数) 100(1+28%) 100(1+40%),越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9%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B.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
10.“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 9%。”这说明土地改革
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11.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D.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12.下图是1950年流行的一幅木版画《争阅土地改革法》。这幅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土地归集体公有 B.结束了封建帝制
C.国家工业基础落后 D.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在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这样,才使我国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自2004年至2020年,中央已连续发布17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 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全国三亿多农民无偿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 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
(1)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地主阶级是在何种情况下退出历史舞台的?
(3)上述两则材料所述内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14.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展现出光明前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
(1)根据材料一哪一位伟人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不断追梦始于哪件事?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的抗美援朝的军队叫什么?总司令是谁?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3)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15.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三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党和国家实行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中概括这次改革完成的意义?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符合题意;1953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开始走上了集体化道路,B排除;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农民停产闹革命,C排除;1978年开始农村实行“大包干”,D排除。故选择A。
2.B
【详解】
根据图片“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结合所学知识,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B项正确;1958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排除A项;1953——1956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排除C项;1953——1956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暴风骤雨》描写的是以萧祥为队长的土改工作队开进松花江畔的元茂屯,发动和组织广大贫苦农民开展对恶霸地主韩老六的斗争,是反映解放后土地改革的小说,选项A符合题意;《林海雪原》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剿匪的战斗,排除B;《保卫延安》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首次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作品,排除C;《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排除D。故选A。
4.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消灭了我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前提下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排除C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1952年”可知,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我国开始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1952年,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一现象从根本上说明了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项符合题意;AD说法错误,排除;B是土地改革的内容,但是题干没有体现,排除;故此题选C。
6.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改革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主要做法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排除A项;“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没收地主土地后不再分土地给地主”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获得大团结。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为保家卫国,中朝人民共同作战,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三者都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巩固新生政权,A项正确;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从1956年开始,排除B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1956年,排除C项;彻底实现国家独立是新中国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
8.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开始,1952年土改改革完成,A项正确;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当时广大农民无地少地,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排除AC项;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
【点睛】
9.C
【详解】
根据题干“建国初期粮食的增长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1952年粮食产量两年提高。这与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有关。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与粮食产量增长无关,排除B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建立是在1956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
1950年,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全国粮食产量的增长,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土地改革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排除B项;CD项材料信息都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项。
11.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人民成为土地主人,巩固新生政权,D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B项;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D项正确;土改后的土地制度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不是归集体公有,集体公有是在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排除A项;结束了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排除B项;国家工业基础落后与土地政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1)政策:土地改革。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地主阶级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3)作用: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
(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执行的政策是土地改革。背景根据“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和政府时时刻刻关心着农民,关注着农业”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根据“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剥削制度”可知地主阶级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3)作用根据“使全国三亿多农民无偿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而且不必每年再 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以上粮食的地租”可知主要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4.(1)毛泽东;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土地改革。
(1)
依据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可知,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不断追梦始于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抗美援朝的军队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彭德怀。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3)
依据材料三“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可知,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点睛】
15.(1)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目的:巩固新生的政权。意义: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主题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1)
据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结合所学可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
据材料二“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结合所学可知,党和国家实行这次改革的目的是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巩固新生的政权。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
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政权。所以材料反映的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