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0 14:1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选择题
1. 2012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7周年纪念日。他生前常说:“我们过去的革命所以失败……原因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A.创建了同盟会
B.确立了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C.建立了黄埔军校
D.创立了中华民国
2.“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中国近代史上,国共曾有过两次合作,下列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事件是
①辛亥革命
②北伐战争
③黄埔军校的建立
④遵义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3.遵义会议成为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
A.结束了李德等人“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
4.“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伟大的长征精神永远激励一代一代的年轻人。标志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A.遵义会议 B.过雪山草地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5.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会议确立了( )
A.创建革命军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开展游击战争
6.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以下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口号是
A.振兴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自强、求富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7.国共两党第一次成功合作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解放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北伐战争
8.1927年,大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毛泽东作《菩萨蛮 黄鹤楼》一词。词中“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表达了对革命前途的信心与乐观。在此背景下,毛泽东领导共产党探索出的具有 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 )
A.南下广东并建立根据地
B.攻打敌人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9.有研究者统计出不同时期《新青年》(《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其中某一时期出现的频率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0.下列理论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基础的是( )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马克思主义 D.新三民主义
11.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照搬苏联的成功经验
12.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兵民是胜利之本”
13.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这里”是( )
A.南昌 B.南京 C.井冈山 D.延安
14.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持续支援湖北。一车车支援物资、一笔笔爱心善款奔向湖北。一支驰援医疗队从红色南昌出征,奔赴武汉1开展救治工作。从历史的角度看,与“红色南昌”有关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15.下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间轴。其中中国共产党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处于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1)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请写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地点。
(2)“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件?
(3)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三点即可)
17.看图识史
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更要识其意,探究其背后的历史发展逻辑。
蒋介石检阅部队(照片) 中山舰(照片)
蒋介石下令查封、解散革命组织和进步团体,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照片)
(1)看一看:上述材料反映了蒋介石对国共合作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危亡,因此建立了黄埔军校。故选C。
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期间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政治军事人才;进行了北伐战争,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①发生于1911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前,④发生于1935年,在国共内战期间,排除A、C、D三项;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信息,结合课本基础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3.D
【详解】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中国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 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故选D项;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之后红军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都不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排除ABC项。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选项C符合题意;南昌起义,开始创建革命军队,A排除;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B排除;中国共产党从领导武装斗争开始就十分重视游击战争,D排除。故选C。
6.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著名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符合题意,D项正确;“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的挽救国家危亡的口号,排除A项;“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B项;“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7.D
【详解】
1924年到1927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1926年,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之后国共进行了长达10年的内战,给日本侵华带来了可乘之机,D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到1950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为了推翻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一次战争,排除A项;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同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排除B项;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为了欺骗人民,蒋介石要求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的问题,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在1927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中国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转入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开辟了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C项正确;南下广东并建立根据地是南昌起义之后,不是毛泽东领导共产党探索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攻打敌人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是苏联的革命道路,排除B项;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此时期已经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
依据表格数据变化可知,1923年至1926年,《新青年》发表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结合所学知识,1924年到1927年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北伐运动蓬勃发展,因此“革命”一词出现频率较高,C正确;南昌起义爆发是在1927年,与题干“革命”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不符,A排除;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B排除;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排除;故选C。
10.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井冈山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果,两者均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C项正确,排除D项;井冈山道路是新民主主义道路,以革命为中心,排除AB两项。故选C项。
1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体现了武装斗争的原则,B项正确;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在对美国记者谈话中提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3.A
【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里的“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昌起义的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中共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义
14.B
【详解】
根据题意要求,从历史的角度看,与“红色南昌”有关的是南昌起义。据所学知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南昌被称为“英雄城”是军旗升起的地方,B项正确;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与“红色南昌”无关,A项排除;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C项排除;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D项排除。故选B项。
【点睛】
15.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多次攻打敌人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但基本都遭到失败,毛泽东于1927年9月领导秋收起义失利后果断地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农村进军,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从而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因此中国共产党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在国民革命之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对应的是国民革命时期,B对应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对应的是抗日战争时期,D对应的是解放战争时期。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1)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2)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
(3)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等(言之成理即可,三点)
(1)
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2)
根据所学可知,“金沙”指的是金沙江,长征途中与金沙江有关的事件是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3)
根据所学可知,长征突出红军将士遭遇重重困难,铸就了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的长征精神。
17.(1)从积极支持国共合作转变为叛变革命,要消灭共产党人。
(2)首先,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其次,帝国主义列强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
根据“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亦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也”、“共产党是非打不走的,非我们去消灭他,他就要来消灭我们。”概括可知,蒋介石从积极支持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到破坏国共合作,要消灭共产党人的巨大变化。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疾风骤雨般的农民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持。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迎接北伐军进人上海,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