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8.4、大气压强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8.4、大气压强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0 16:5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 8.4、大气压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当盘中的水位下降到使瓶口露出水面时空气进入瓶中,瓶中就会有水流出,使盘中的水位升高,瓶口又被浸没,瓶中的水不再流出。这样盆景盘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盛满水的盆景盘中,如果瓶底没有空气,则瓶中的水会流出
B.倒放在盆景盘中塑料瓶有空气进入后,瓶中水面上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C.瓶口被浸没,瓶中的水没有流出,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D.若在瓶底开一孔,瓶中水就会流出直至瓶中水面与盆景中水面相平
2.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描绘的是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看不见的水蒸气
B.水的沸点是99℃,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C.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散失
3.“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面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水坝的下部要比上部修得宽一些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而增加
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液体沸点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
C.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增大对人的肩膀的压强
D.菜刀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4.下列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
A.高山上的大气压为1.5×105Pa B.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104Pa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N
5.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原来玻璃管竖直,后来让玻璃管倾斜,水银充满全管,有关尺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图,玻璃管竖直时,上端无水银的部分是真空的
B.玻璃管倾斜时,外界大气压强变为74cm高水银柱
C.玻璃管倾斜后,若不慎将上端碰出一小孔,则水银会向上喷出
D.若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小
6.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同种液体橡皮膜向左凸出
B.水“悬空”在塑料管中
C.用吸管喝饮料
D.吸盘被压在光滑墙壁上
7.如下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总共加热4 min
B.沸腾温度不足100 ℃,可能是因为供热不足
C.BC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过程中吸热而不升温
D.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8.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海绵凹陷越明显
B.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吸盘的面积,可估测大气压强的值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9.下列事例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
A.瓶内抽空后被压扁
B.覆杯实验中纸板不掉
C.火车轨道上铺有枕木
D.吸在光滑墙面上的吸盘
10.如图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所挂钩码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的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11.下列事例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是(  )
A.纸片托水
B.注射新冠疫苗
C.吸盘挂重物
D.吸管吸饮料
12.下列生活现象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实例是(  )
A.钢笔把墨水吸进钢笔的墨囊中 B.真空包装的食品被压得紧紧的
C.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入肌肉里 D.用吸尘器能吸取地板上的灰尘
二、填空题
13.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图(a)所示射箭时用的手指皮垫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_______;如图(b)所示的橡胶吸盘是利用_________“吸附”在墙上的;图(c)所示装有水的塑料袋向外鼓出的原因是_______。
14.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______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茶壶是利用______原理工作的。
15.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负压救护车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图所示为负压救护车的工作原理图,车内空间为负压舱,它能滴水不漏地防护病毒再传播。这个装置主要部分是一个抽气机,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用抽气机将其______(选填“从车内抽出”或“抽入至车内” ),使车内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车外大气压,在______作用下,清洁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并使空气由清洁区(医务人员区)流向感染源区(病人区)。
16.小明一家暑假从凯里到西藏游玩,汽车所受重力为1.7×105N,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共为0.1m2,汽车对地面压强为___________Pa。到达西藏后,小明感到呼吸有些困难,爸爸说这是由于西藏地区海拔高,大气压比凯里___________的缘故;并且告诉他大气压对液体的沸点也有影响,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___________,所以当地烹饪牛羊肉以烧烤为主。(均选填“高”或“低”)
三、综合题
17.我们在吹气球时,开始感觉特别困难,但当把气球吹到一定体积后,反而比较轻松。一个探究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充入不同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测量了气球内气体的体积V与对应的压强p,得到了如图(a)所示的p-V图象,其中p0为标准大气压。把不同量的上述理想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气球,此时,甲、乙气球内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甲和V乙,且V乙>V甲>VG,甲、乙气球内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现把甲、乙两气球以及一个容积为VG的钢瓶用带阀门的三通细管(容积可忽略)连接,如图(b)所示。初始时,钢瓶内为真空,阀门K1和K2均为关闭状态。所有过程,气体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1)打开阀门K1,甲气球体积将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甲气球内压强的变化是_____(填“变大”“先变小后变大最后不变”或“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不变”),乙气球内的压强变化是______(填“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或“一直不变”),在整个过程中______气球压强变化快;
(2)当K1和K2同时打开的瞬间______有气体流向钢瓶(填“只有甲球”或“只有乙球”或“甲、乙球同时”);
(3)若V乙18.如图所示是自带吸管的玻璃杯,杯中装有水,小明用手掌封住杯口,通过玻璃吸管不容易“吸”到水;移开手后,能轻松“吸”到水。
(1)小明能轻松“吸”到水是利用了___________。
(2)图中A、B两点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A___________pB。
(3)装有水的玻璃杯总质量为0.3kg,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杯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3cm2,此时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g取10N/kg)
19.在针筒内部放置一个正在发声的蜂鸣器,把活塞推到如图位置,用橡皮塞将注射孔密封.
(1)往下拉活塞,听见蜂鸣器传出来的声音会越来越_________,假设针筒足够长,继续往下拉活塞,可以推理最后将听不到声音.这种实验研究方法与以下哪个实验的研究方法相同_________.
A.用总电阻替代各分电阻
B.将撬棒、剪刀等抽象为杠杆
C.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
D.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往下拉活塞,放手后,会看到活塞向上滑动,说明了_________的存在.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负压式救护车
负压式救护车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车上安装了消毒灯、中心供氧接口等,还配备了呼吸机、除颤仪等系列抢救设备所谓负压,就是利用技术手段,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这样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为了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人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尽力保证医护人员头部位置的空气是干净无菌的;而病人躺卧处的空气是被污染的,利用真空系将车内的污染空气通入特制的电热器内进行高温消毒后排出。
(1)人类靠肺呼吸,在______(选填“呼气”或“吸气”)时肺内处于负压状态;
(2)负压式救护车内气流的方向是______;(选序号)
①从车上方进入车内,从车下方被排出
②从车下方进入车内,从车上方被排出
(3)若负压车内的气压相比车外的标准大气压减小了千分之一,车顶的面积约为4m2,车顶受到的内外气体压力差约为______N。(标准大气压为1.0×105Pa)
21.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图所示是测量____________的示意图,人们将这个实验称为_______ 实验.对于该实验操作,以下说法中正确_____________.
A、玻璃管的粗细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不能做此实验
B、开始时,玻璃管内必须灌满水银,否则就测不出准确值
C、实验时,玻璃管必须保持竖直,如果倾斜则不能测出准确值
D、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必须是76cm,否则就说明实验有问题
E、向水银槽内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减小
F、玻璃管内混入气泡,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变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盛满水的盆景盘中,如果瓶底没有空气,则瓶中的水不会流出,因为大气压能够支撑约10.3m高的水柱,故A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倒放在盆景盘中塑料瓶有空气进入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等于瓶内气压和水压之和,所以瓶中水面上的空气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瓶口被浸没,瓶中的水没有流出,大气压支持瓶中的水柱,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在瓶底开一孔,则瓶内外气压大小相等,在重力的作用下,瓶中水就会流出直至瓶中水面与盆景中水面相平,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
A.水沸腾时,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图乙知,水在99摄氏度时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此时水已沸腾,沸点为99摄氏度,而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摄氏度,水的沸点随水面上方气压减小而降低,所以此处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沸腾过程中,水需要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由于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时造成的热量散失,从而减少实验时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
A.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而增加,所以水坝的下部要比上部修得宽一些,故A正确;
B.用高压锅煮食物容易熟,是因为液体沸点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故B错误;
C.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
D.菜刀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A。
4.B
【详解】
A.一个标准大气压为1.0×105Pa,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高山上的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中学生的重力约为G=500N,中学生双脚站立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
S=500cm2=0.05m2
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故B符合题意;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
A.玻璃管倾斜后能够充满全管,说明上端无水银的部分肯定是真空,若不是真空,管内水银不会充满全管,故A正确;
B.水银充满全管,水银对玻璃管上端有压强。大气压不变,倾斜后管内水银的压强不变,所以会有2cm的向上压强,故B错误;
C.上端碰出一小孔,由于受到大气压的作用,管内水银会下降,而不会向上喷,故C错误;
D.若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6.A
【详解】
A.橡皮膜左右两侧液体的密度相同,而深度不同,橡皮膜向左凸出,说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与大气压无关,故A符合题意;
B.纸外受到向上的大气压的作用,纸内受到管中水产生的压强的作用,大气压远大于管中的水产生的压强,所以水和纸被大气压托着,不会下落,利用了大气压,故B不合题意;
C.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故C不合题意;
D.使用吸盘时,首先将吸盘内的气体挤出,盘内不存在气体,气压几乎为零,在盘外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吸盘压在墙壁上,这是应用大气压,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
AC.前4min加热时水温不断升高,从第4min开始,BC段水平线表明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水处于沸腾过程,沸腾过程中仍需不断吸热,所以没有停止加热,故A错误,C正确;
B.沸腾温度不足100℃,是因为当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
D.水处于沸腾过程中仍需不断吸热,停止加热,水将停止沸腾,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对海绵的压力越小,受力面积不变,对海绵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故A错误;
B.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故B错误;
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和吸盘的面积S,大气压强
故C正确;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水再一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
A.瓶内抽空后被压扁是由于瓶内的大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与大气压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力托住了杯中的水,与大气压有关,故B不合题意;
C.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与大气压无关,故C符合题意;
D.吸盘的工作过程是:用力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将吸盘中的空气排出,松手后,由于吸盘内的空气减少,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
AC.甲图中吸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支持力,二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没有任何关系,故不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AC错误;
BD.乙图中吸盘受到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和物体对下面的拉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由以上分析可知,乙图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
A.图中纸片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对它向上的压强,大气压强大于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所以纸片不会掉下来,利用的是大气压,故A不合题意;
B.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是利用人的压力将药液注入人体肌肉的,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A符合题意;
C.塑料吸盘挂重物,使用前先把空气排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被压在墙壁上,故C不合题意;
D.用力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饮料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
A.用力一按墨囊,排出了里面的空气,当其恢复原状时,墨囊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被压入墨囊中,利用了大气压,故A不符合题意;
B.把包装袋内气体抽出,大气压将真空包装的食品被压得紧紧的,利用了大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入肌肉里靠的是人的推力,与大气压无关,故C符合题意;
D.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可知吸尘器在工作时,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小,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灰尘、纸屑等垃圾“吸”入,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压强 大气压强 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详解】
[1]射箭时用的手指皮垫是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2]橡胶吸盘使用时将吸盘和墙之间的空气排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紧紧地贴在墙壁上。
[3]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有压强,装有水的塑料袋在水的压强的作用下向外鼓出。
14. 大气压 连通器
【详解】
[1]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
[2]茶壶中水不流动时,两边水面总是相平的,是应用了连通器原理。
15. 从车内抽出 低于 大气压
【详解】
[1]车内空间为负压舱,小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必须用抽气机将被污染的空气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从车内抽出。
[2]空气被抽出后,车内气压低于车外大气压。
[3]车内气压比较低,在大气压作用下,清洁的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并使空气由清洁区(医务人员区)流向感染源区(病人区)。
16. 1.7×106 低 低
【详解】
[1]汽车对地面压强为
[2][3]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西藏地区海拔高,大气压比凯里低。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所以西藏地区烹饪牛羊肉以烧烤为主。
17. 变小 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不变 先变小后不变 甲 只有甲球 变小
【详解】
(1)[1][2]由题意知V乙>V甲>VG,由图可知p甲>p乙,所以打开K1后气体从甲气球进入乙气球,甲气球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当甲气球体积减小到V甲<VG后,随着体积的减小,压强减小,直到两气球压强平衡为止,所以甲气球内压强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不变。
[3][4]乙气球的压强随着甲气球压强的变化,一直增大,由图可知乙球体积一直减小,直到平衡为止,由以上分析和图a可知,整个过程中甲气球压强变化快。
(2)[5]当K1和K2同时打开的瞬间,由于p甲>p乙,所以先流向钢瓶的只有甲。
(3)[6]若V乙<V甲<VG,由图可知p甲>p乙,气体从甲气球进入乙气球,p甲减小,p乙增大,甲气球体积将变小,直到两球压强平衡。
18. 大气压 等于 104
【详解】
(1)[1]用吸管从瓶子里吸水时,先把吸管内的部分空气吸走,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上升到嘴里。
(2)[2]由图可知,A点的深度等于B点的深度,所以根据p=ρ液gh可知,A点压强等于B点压强。
(3)[3]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
19. 弱 C 大气压(强)
【详解】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由图知道,当往下拉活塞时,筒内的空气逐渐被抽出,筒内空气越来越稀薄,所以听到的蜂鸣器声音逐渐变弱,由此猜想,假如把筒内的空气全部抽去,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由此可以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用到了理想实验的方法;
用总电阻替代各分电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A不符合题意;将撬棒、剪刀等抽象为杠杆,采用的是模型法,故B不符合题意;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用到了理想实验法,故C符合题意;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2)往下拉活塞,里面气压降低,小于外界大气压,放手后,由于外界大气压大于管内大气压,所以,活塞会向上滑动,由此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0. 吸气 ① 400
【详解】
(1)[1]人吸气时肺的内部扩张,内部气压变小,气体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肺中,即吸气时肺内处于负压状态。
(2)[2]在车内气流控制上,清洁的空气从上方进入车内,从车下被排出,这就可以尽力保证医护人员头部位置的空气是干净无菌的,而病人躺卧处的空气是被污染的,随着排风和过滤装置被排到车外,排到车外的空气经过过滤,同样是干净无菌的空气,故选①。
(3)[3]已知负压车内的气压相比车外的标准大气压减小了千分之一,即
△p内=p0=×1.0×105Pa=100Pa
由p=可得,车顶受到内外气体压力差
△F=△pS=100Pa×4m2=400N
即车顶受到的内外气体压力差约为400N。
21. 马德堡半球 大气压 托里拆利 BF
【详解】
[1]由课本中提到的物理史实可知,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并且最著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市的市长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2][3]如图的实验装置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4]玻璃管粗细、是否倾斜、是否弯曲及及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不会影响大气压的测量值;故ACE错误;
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顶端有少量空气的情况下,会产生气压,管内外水银柱的高度差会变小,故BF正确;
大气压受高度、天气等因素影响,所以玻璃管中水银柱高度不一定是76cm,故D错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