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2.2 汽化和液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自己家的小汽车的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夏天、冬天都在内表面 B.夏天、冬天都在外表面
C.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D.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2.江都地区入冬后,我们常将教室门窗紧闭。早晨我们常看到窗户上“模糊一片”,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模糊一片”是液态小水珠
B.“模糊一片”与口中呼出“白气”形成原因相同
C.“模糊一片”通常在窗户外侧
D.通常教室北侧窗户上“模糊一片”现象更为明显
3.如图是“探究水沸腾”的装置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图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后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不需要吸收热量
C.图乙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空气
D.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4.夏天用电风扇吹,人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是冷气 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C.电风扇吹出的风吸收人体的热量 D.电风扇吹出的风加速人体表面水分蒸发
5.工业生产中用蒸馏法来提高酒精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给含水较多的酒精加热使它汽化,把蒸气引出,再经过冷凝管(冷凝管是双层玻璃管,冷却剂从管口1流入,管口2流出)冷却液化成纯度较高的酒精溶液,烧瓶中剩下的主要是水。这种方法的依据是( )
A.水的密度比酒精大 B.水的沸点比酒精低
C.水的密度比酒精小 D.水的沸点比酒精高
6.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这是因为( )
A.沸腾时水不蒸发
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
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7.如图所示,汽车后视镜有水雾时,司机按车上的“除雾”开关可以除掉水雾,以保障行车安全。除雾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 )
A.液化 放热 B.熔化 放热 C.升华 吸热 D.汽化 吸热
8.2022年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会起一层水雾,影响视线,如图所示。这些水雾的产生属于(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9.小明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烧杯下面垫有石棉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一定达到100℃
B.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C.杯口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刻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需要吸热
10.下列生活现象中,为减慢蒸发的是( )
A.用电吹风吹湿头发
B.把湿衣服晾在向阳处
C.将新鲜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D.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
11.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和100℃,把它们分别装在两只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 )
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 B.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C.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D.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
1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
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
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
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
13.有经验的面点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之前,总是先用手蘸上少许凉水,从而避免手被烫伤。这一做法最合理的解释为( )
A.凉水将手冷却,而且水的比热容大吸热能力强
B.凉水蒸发吸热,迅速降低了笼内水蒸气的温度
C.凉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手的温度
D.凉水把手与热馒头隔开了
14.在家烧开水时,观察到炊壶嘴外面A区域有“白气”,如图所示对于A、B区域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A区域水气浓度较高、B区域水稀薄 B.B区域水太细、A区域水珠颗粒变大
C.B区域水是气态、A区域出现了水珠 D.A、B区域应差不多、图中是偶然现象
15.谚语说:“水缸出汗,不用挑担”。春天,暴雨来临前,水缸表面常会蒙上一层水珠(形似“出汗”),水珠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升华
二、填空题
16.水的沸腾时,仔细观察会发现气泡在上升途中会逐渐 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是因为沸腾时气泡里也发生了 _____现象。要使水保持沸腾状态,必须 _____。
17.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石棉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____的现象,则可判断水已经沸腾了。
18.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_____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____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
19.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顺利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如图所示,火箭点火升空时,巨大的火焰喷向下方的水池,产生大量白雾,白雾是水池中的水先发生________后________(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0.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 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_____热量,家庭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一般是石油加工时产生的可燃气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 _____的方法液化而成的。
三、综合题
21.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小明的学校也开通了校车.如图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遇到行人时司机鸣笛示意,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________(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细心的小明发现,冬天乘坐校车时,校车的窗户上常常有白茫茫的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的________侧.(选填“内”、“外”)
(4)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小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________.
22.如图是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的发身情景.在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的底部,底部的钢支架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塔,工作人员便在塔底建了一个大水池.我们在电视
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长征火箭是以氢氧作为燃料的,为了减小体积,采用降温和加压的方法使气态氢氧储存在燃料室中.
请根据以上情景,写出一条物理信息及其涵盖的物理知识,
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
物理现象:采用降温和加压的方法使气态氢氧储存在燃料室中;
物理知识:气态氢氧降温加压液化时会放热.
物理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某天晚上10点左右,某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经有大约10厘米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上就开始结冰,不久地面上就是一层厚厚的冰.原来,这辆属于某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气,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漏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这种情况比较危险…
小明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看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你能帮他解答吗?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的车罐内怎么会出现液态氮?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有什么好处?
(2)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漏时为何会冒出“白烟”?
(3)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和自然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请你说明原因.
25.我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当飞机达到1倍音速时,我们把它的速度叫1马赫.通常情况下,当飞机以超音速飞行时会伴随的一个奇特现象便是“音爆云”(如图),它传到地面上形成如同雷鸣的爆炸声.这是由于飞机在空中作超音速飞行时,在机头或突出部分,也会像水中前进的快艇一样出现一种楔形或锥形波,这就是激波.飞机所发出的疏密状的音波无法跑到飞机前方,所以就全部叠在机身后方,形成了圆锥形状的激波,在激波面后方由于气压增加而压缩周围空气,使水气凝结形成微小的水珠,看上去就像云雾一般.请计算出
(1)1马赫是多少km/h.?
(2)“音爆云”是物态变化中的什么现象?它利用了什么方法实现这一物态变化.
26.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
(1)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这都属于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__.(均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2)他还发现车上备有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利用________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手先握住钢瓶的木柄,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__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车窗上的“水雾”是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夏天开着空调的小汽车,车内温度低于室外,车外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窗,液化形成“水雾”,故“水雾”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冬天开着空调的小汽车,车外温度低于室内,车内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窗,液化形成“水雾”,故“水雾”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A.“模糊一片”是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模糊一片”与口中呼出“白气”都是液化形成,因此形成原因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室内水蒸气在窗户上液化,因此“模糊一片”通常在窗户内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教室北侧窗户比南侧窗户光照时间更短,温度更低,水蒸气液化更明显,所以北侧窗户上“模糊一片”现象更为明显,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
A.水的沸点在100℃左右,超出了酒精温度计的量程,故不可以选用酒精温度计,故A错误;
B.撤去酒精灯后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是因为石棉网上有余热,水能继续吸热,故水能继续沸腾一段时间,故B错误;
C.由图乙中可知,水在沸腾,水中的气泡主要是烧杯中的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故可知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夏天用电风扇吹,尽管不能降低气温,但是通过加快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快汗水的蒸发,蒸发是一个吸热过程,即汗水的蒸发会吸收人身体的热,所以会觉得凉快,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
对含水较高的酒精加热时,因酒精的沸点比水低,故酒精会先沸腾,而酒精沸腾时温度不变,故不断加热后,酒精会不断汽化,变成酒精蒸气,而水的温度未达到沸点,不会沸腾,由此可以将酒精和水分离,提高酒精的精度,故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
A.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也伴随着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水的温度是100℃,产生的水蒸气的温度也是100℃,所以此时大量的水蒸气在水面处不能液化,也就看不到大量的“白气”,故B不符合题意;
CD.停火后出现大量的“白气”,是由于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冷从而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形成“白气”,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
除雾过程中后视镜上的水滴吸收热量蒸发,是汽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
水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医务人员呼吸时呼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护目镜液化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A.水沸腾后,水的温度达到了沸点,但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如果大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就不是100℃,温度计示数不一定达到100℃,故A错误;
B.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故B正确;
C.杯口的“白气”是烧杯内的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在烧杯口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刻停止沸腾是因为此时石棉网和烧杯的杯底温度还很高,水可以继续从石棉网和烧杯的杯底吸热,并不能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
A.用电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和加快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两种措施都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把湿衣服晾到向阳处,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新鲜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降低了温度,从而减慢了液体的蒸发,故C符合题意;
D.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加快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了液体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详解】
将酒精和水分别装入试管,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由于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沸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沸水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当试管中装有酒精时,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但由于酒精的沸点78℃,低于水的沸点,当水沸腾时,酒精仍能从烧杯中吸热,达到酒精的沸点,所以会沸腾,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详解】
ACD.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等都是减缓水分蒸发的方法,故ACD不符合题意;
B.能使蒸发变快的方法有:提高液体温度、增加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和增加液体表面积等等,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能够使水分蒸发加快,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
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之前,先用手蘸上少许凉水,在拿馒头时,凉水蒸发吸热,可以带走手上的热量,降低了手的温度,从而避免手被烫伤,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4.C
【详解】
最靠近水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易液化,B区域水是气态,所以该地方不出现“白气”;而距离壶嘴远的地方温度低,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出现“白气”,A区域是水珠。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B
【详解】
夏天,水缸的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水缸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水缸外面,水珠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
故选B。
16. 变大 汽化 持续吸热
【详解】
[1][2][3]沸腾后的水,各处温度相同,液态水汽化成水蒸气进入气泡内使得气泡变大,故上升的气泡会逐渐变大,到水面破裂并产生大量水蒸气;要使水保持沸腾状态,必须持续吸热。
17. 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
【详解】
[1]烧杯下垫石棉瓦可以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2]水沸腾后上下温度相同,产生的气泡,逐渐上升,受外界压强变小,气泡变大,因此当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时,说明水已经沸腾了。
18. 吸热 减慢
【详解】
[1]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
[2]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一定程度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
19. 汽化 液化
【详解】
[1][2]发射台下是水池,而让火焰喷射到水中,则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即发生汽化,从而能从周围吸收热量;这些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0. 液化 放出 压缩体积
【详解】
[1][2]寒冬,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内侧,水蒸气变成水珠会放热。
[3]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变成液体的。
21. 信息 最大速度 内 12km
【详解】
(1)校车行驶过程中,遇到行人时司机鸣笛示意,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即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3)冬天时,车内温度高,外面温度低,所以玻璃窗上的水珠是车厢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在内侧;
(4)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所以乘车时间为,根据得,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
.
22. 略 略
【详解】
(1)物理现象: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
(2)物理知识:气团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点睛:对于此类试题,要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所描绘的物理现象,并用相关的物理知识正确解答.
23.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水池中的水受热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再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了雾,即“白色气团”.这些“白气”产生的原因是: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
【详解】
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水池中的水受热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再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了雾,即“白色气团”.这些“白气”产生的原因是: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
【点睛】
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液体在汽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降低时,水蒸气会液化为小水珠.
24.(1)利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氮气液化,液化后体积小,便于携带运输;(2)液态氮泄漏后迅速发生汽化,而汽化要吸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因此会冒出“白雾”;(3)“液体刚滴到地上就开始结冰”不妥,液态氮泄漏后立刻就汽化了,不会滴到地上;“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不妥,因为液态氮汽化吸热时才具有制冷效果.
(1)液化的方法:降温和压缩体积;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放热;
(3)汽化吸热具有制冷效果.
【详解】
(1)槽罐车罐内的液态氮是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即增大氮气的气压,使其沸点升高,在常温下变成液体.这样可以使氮气的体积减小,便于携带运输;
(2)因为液态氮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所以泄漏后迅速就会发生汽化,而汽化要吸热,使周围的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液化成小水珠,因此会冒出“白烟”;
(3)文中有两处不妥:
一、“液体刚滴到地上就开始结冰”不妥,液态氮泄漏后立刻就汽化了,不会滴到地上;
二、“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不妥,因为液态氮汽化吸热时才具有制冷效果.
25.(1) (2)液化 压缩体积的方法
【详解】
(1)由题意可知,1马赫等于一倍音速,因此1马赫速度是:
(2)由题意可知,“音爆云”是由于气压增加而压缩周围空气,使水气凝结形成微小的水珠而形成的,因此“音爆云”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液化的方法是压缩体积;
答:(1)1马赫是;
(2)“音爆云”是物态变化中的液化现象;它利用了压缩体积的方法实现这一物态变化.
26. 液化 外表面 内表面 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详解】
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这些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属于液化现象.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故只有温度相对较高的空气中的水蒸气才能遇冷液化,即水珠只能出现在相对温度较高的一侧,故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手先握住钢瓶的木柄,然后再打开螺帽,液态二氧化碳由液态变为气态,故该过程属于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点睛】
物态变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这类题目不难,但学生容易错误,不能正确区分各种物态变化和对应的吸放热现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