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3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3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0 17:0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
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凝固点低于45℃
B.在BC段,该物质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C.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D.EF段物质吸收了热量
3.如图为某国产品牌冰箱配备的“超导料理盘”。它采用了超导热管技术,被科技界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好的导热技术。常温下将冰冻食物放在该料理盘上,其解冻速度是在空气中直接解冻的4倍;若在冰箱冷冻室中使用,食物放在上面的冷冻速度则是普通冰箱的3倍,“滴水成冰”只需几秒钟。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解冻食物时,食物中的冰发生了液化现象
B.解冻食物时,该料理盘可帮助食物快速吸收热量
C.冷冻食物时,食物中的水发生了凝华现象
D.冷冻食物时,该料理盘迅速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并传递给食物
4.下列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A.玻璃 B.海波 C.食盐 D.雪花
5.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在BC段吸收热量
C.该物质在BC段固液共存 D.该物质熔化过程用时约8min
6.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铁 1535 275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用酒精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可以测量我国全国各地的气温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D.铅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7.如图所示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线可知(  )
A.AB段是冰的凝固过程 B.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C.CD段是水的凝固过程 D.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8.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做凝固实验,得到“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凝固点是49℃ B.甲在ab段吸热
C.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 D.乙是晶体
9.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有些是人工制造。其造雪原理是: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液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小液滴在落到地面前会变成小冰晶,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造雪过程中,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华
B.人工造雪过程中,气温必须达到0℃或0℃以下
C.人工造雪过程中,小液滴需要吸收热量
D.人工造雪过程中,水不会蒸发,喷出的水与形成的雪质量相等
10.镓是一种金属,一体温正常的科技人员从恒定温度为25oC的仓库中,拿起一块固体镓放在手心上,一会儿,发现贴近手心的镓熔化成了银白色的液体,如图所示,则镓的熔点可能是(  )
A.20oC B.30oC C.40oC D.50oC
11.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可能是沥青
C.在第2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该物质的熔点是80℃,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12.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
B.乙物质一定是晶体
C.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
D.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冰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冰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min内物体状态是______;在第4~8min内冰不断______热量熔化为水。
14.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这样喝起来感觉更凉爽,原因是______;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感觉凉爽,其原因是______。
15.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图判断出_____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熔化时间是_____分钟。
16.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玻璃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现象,在冰变成了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将______。
三、综合题
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总水量的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 B。 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 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18.如图是给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此晶体的熔点是______℃;
(1)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分钟;
(3)在第4分钟晶体处于______状态。
19.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试根据图象求:
(1)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多少J的热量?________
(2)求出冰的比热容是多少?(c水=4.2×103J/(kg ℃))______
(3)图丙是另一位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老师认为他的CD段数据有问题,老师做出这样的判断依据是_____.
20.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
(1)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蒸发时要_____,所以这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一支的示数_____,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_____,水蒸发速度越_____.
(2)下表为研究“海波熔化过程”实验时记录的数据,请根据数据做出海波的熔化曲线.
(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32 36 40 44 48 48 48 52 56 60
(3)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____
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21.北京时间4月23日7点52分(美国东部时间4月22日19点52分),美国研制的人类首架太空战斗机北京时间4月23日7点52分(美国东部时间4月22日19点52分),美国研制的人类首架太空战斗机X﹣37B成功发射升空,“阿特拉斯5号”火箭执行了此次发射任务.成功发射升空,“阿特拉斯5号”火箭执行了此次发射任务.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_____(填“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既_____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_____后_____形成的.
请你也举出一个生产技术或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_____
(3)太空战斗机返回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太空战斗机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_____从而保证X﹣37B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故A错误;
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B错误;
C.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小孔,故C正确;
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壁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E点达到凝固点,因此凝固点等于45℃,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吸热不升温,在BC段该物质正在熔化,温度不变,但要持续吸热,故B错误;
C.t=2min时,该物质还没有达到熔点,因此处于固体状态,故C正确;
D.EF段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晶体凝固时,放热不降温,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食物解冻时,食物中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解冻食物时,因冰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该料理盘可帮助食物快速吸收热量从而加快解冻,故B正确;
C.冷冻食物时,食物中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冷冻食物时,食物中的水发生凝固现象,向外放出热量,该料理盘可以迅速将热量从食物中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加快冷冻,故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
A.玻璃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非晶体,故A符合题意;
BCD.海波、食盐、雪花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属于晶体,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
A.由图可知,物质在熔化过程有有一段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的特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该物质在BC段为熔化阶段,持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为固液共存状态,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从第4min开始熔化,至第8min结束,熔化过程用时约4min,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
A.酒精的沸点78℃,80℃的酒精是气态,故A错误;
B.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我国全国各地的气温在这个范围内,故B正确;
C.水银的熔点是﹣39℃,﹣39℃的水银吸热熔化,但温度不升高,故C错误;
D.铁的熔点1535℃,铁水的温度至少是1535℃,铅的熔点是328℃,铜球放在铁水中会熔化,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
图示是水随温度变化的图线,BC段温度为0摄氏度,AB段温度低于0摄氏度,则AB段处于固态,BC温度保持不变,是熔化过程,C点冰完全熔化,则CD处于液态,DE段的温度为100摄氏度,且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水已沸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C
【详解】
AB.由图知,ab段甲的温度保持48°C不变,所以甲是晶体,ab段是其凝固过程,凝固点是48°C,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AB错误;
C.由图知,甲在第2min还未开始凝固,所以是液态,故C正确;
D.乙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所以乙属于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A.人工造雪是小液滴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属于凝固,故A错误;
B.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所以小液滴凝固成小冰晶时温度必须到0℃或0℃以下,故B正确;
C.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
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所以在人工造雪过程中,水会蒸发,喷出的水与形成的雪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
开始时镓在恒定温度为25℃的仓库中是固态,说明镓的熔点高于25℃,把镓放在手心能熔化成银白色的液体,说明已经达到熔点,并能从手上吸热,说明镓熔点低于手掌的温度,手掌的温度约为36℃,所以镓的熔点可能是30℃,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详解】
ABD.分析图像可知,图像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而沥青是非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左右结束,熔化过程持续了15 min,故ABD错误;
C.在第20 min时,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
AB.由于晶体的熔化图像和液体的沸腾图像都与图中相同,也不能确定甲、乙两种物质本身的状态,所以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也不能确定是否是晶体,故AB错误;
CD.由于不能确定图像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也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果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如果是液体的沸腾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液态,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 晶体 固液共存态 吸收
【详解】
[1][2][3]如图所示是冰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冰要达到0℃的温度才熔化,且持续一定时间从第4min到第8min,这个过程中有固态的冰也有液态的水,因此第6min内物体状态是固液共存态,冰属于晶体,熔点是0℃。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固态的冰逐熔化为液态的水,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14. 冰熔化吸热 汗液蒸发吸热
【详解】
[1]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冰熔化吸热使可乐温度降低,喝起来感觉更凉爽。
[2]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空气流动速度越快,蒸发越快,蒸发吸热,人感觉凉爽。
15. 乙 210℃ 3
【详解】
[1]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图像,乙在BC段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乙为晶体。
[2]晶体在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根据图像,乙在BC段吸热温度保持210℃不变,故乙的熔点为210℃。
[3]乙熔化时间为第2min到第5min,所以熔化所用的时间为
16. 熔化 不变
【详解】
[1][2]冰是固态,水是液态,冰变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有冰也有水即冰水混合物,温度始终保持0℃不变,故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
17. 熔化:冰、雪变成水 凝固:水结冰 汽化:水变成水蒸气 液化:水蒸气变成水 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 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 D
【详解】
(1)[1][2][3][4][5][6]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熔化:冰、雪变成水;凝固:结冰;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
(2)[7]A..建议并提倡居民使用节水龙头。作法正确;
B.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园林或农田。作法正确;
C.将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作法正确;
D.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作法错误。故选D。
18. 220 3 固液共存
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便是晶体的熔点;
熔化结束时间减去开始熔化时间即为熔化过程所用时间;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详解】
(1)[1]由图可知,熔化时温度不变,说明该物质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是220℃,也就是该物体的熔点。
(2)[2]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为
5min﹣2min=3min
(3)[3]由图可知,在第4分钟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9. 4.2×103 2.1×103J/(kg ℃) 因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等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水升温较慢
【详解】
试题分析:(1)(2)由于冰化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可知水的质量,利用Q吸=cm(t﹣t0)求CD阶段的水在10min吸收的热量;由于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可求BC阶段(10min)吸收的热量;同样的道理可求AB段(5min)的冰吸收的热量,再利用Q吸=cm(t﹣t0)求冰的比热容;
(3)首先根据该物质的熔点判断出该物质为冰.知道水的比热容最大.
解:
(1)由于冰化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m水=m冰=100g=0.1kg,
CD阶段的水在10min吸收的热量:
Q吸CD=c水m(t﹣t0)=4.2×103J/(kg ℃)×0.1kg×(10℃﹣0℃)=4.2×103J,
因为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10min)物质共吸收的热量:
Q吸BC=Q吸CD=4.2×103J;
(2)AB段(5min)的冰吸收的热量:
Q吸AB=×Q吸CD=×4.2×103J=2.1×103J,
Q吸AB=c冰m冰(t﹣t0)=c冰×0.1kg×[0℃﹣(﹣10℃)]=2.1×103J,
解得:
c冰=2.1×103J/(kg ℃);
(3)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应较慢,而图丙中水升温应比冰慢.
故答案为(1)4.2×103;(2)2.1×103J/(kg ℃);
(3)因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等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水升温较慢.
20. 吸热 低 低 快 A
(1)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
(2)利用描点连线画出海波熔化图像;
(3)人耳能分清前后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大于0.1秒.单程时间是大于0.05秒,根据公式s=vt可计算路程.
【详解】
(1)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大致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打开湿布后,湿泡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较低时,湿泡温度计上的水分蒸发较快,温度下降的较多,干、湿温度计的示数差较大;
(2)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340m/s,单程时间,s=vt=340m/s×0.05s=17m,因时间必须大于0.1s,故距离必须大于17m.
故选A.
21. 液 降低温度 吸热 汽化 液化 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凉快些等 先熔化后汽化,从飞船上吸收了大量的热
【详解】
试题分析:(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温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生活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整环境温度的例子如: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凉快些等.
(3)在外壳上有一层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从飞船上吸收了大量的热,从而保证其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