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4 名师导航(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4 名师导航(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4 11: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中华文学,卷帙浩繁,至《红楼梦》达到巅峰。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到目前为止也是绝后的文学奇迹,毛泽东曾把它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人们对它阅读、探究的热情经久不衰。特别是它在平淡生活中掀起波澜的情节特点,使《红楼梦》获得了巨大的吸引力。
一部小说竟然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把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又都津津有味地体会出不同的“旨义”,真可谓雅俗共赏、洋洋大观、博大精深了!
本文作者主要就《红楼梦》的情节发展特点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层层铺垫,推举高潮”,以简洁的笔触,从必然性、层次感、偶然性三个方面,并以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为例,全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是一篇典范的文学评论。
基础梳理
一、字音字形
1.字音识记
捋起(luō)   焙茗(bèi míng)  小厮(sī)21世纪教育网
湍急(tuān)    中伤(zhònɡ)    惶遽(huáng jù)
肮脏(āng zāng)    如坐针毡(zhān)    禄蠹(dù)
缔构(dì)    笞挞(chī tà)    分道扬镳(biāo)
2.多音字辨析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形近字辨析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
惶遽:神色慌张着急。
肮脏:脏污,玷污,作动词用。
禄蠹:比喻贪求官位俸禄的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缔构:创建、构造。
笞挞:鞭打,抽打。
经济:经世济民,治理国家。
朕兆:征兆,兆头。21世纪教育网
构陷:定计陷害,使别人落下罪名。
2.近义词
偶然 偶尔
偶然: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侧重于出乎意料。偶尔: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
3.相关成语
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宁。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气势宏大。
天造地设:事物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入人工。21世纪教育网
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
不可或失:不可缺少。或,稍微。
飞短流长:也作“蜚短流长”。散布谣言,中伤他人。飞,散布。
垂头耷耳:精神不振、神情委靡的样子。
语失伦次:话讲得很乱,失去条理层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大逆不道:封建统治者对反抗封建统治、背叛封建礼教的人所加的重大的罪名。
脉络分明:比喻条理或头绪清楚。
?三、文学常识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1.吴功正(1943~ ),当代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江苏如皋人。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沫若史剧研究》《小说美学》《中国文学美学》《六朝美学史》《唐代美学史》《宋代美学史》《中国国林美学史》《古今名作美学》等。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全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荒淫腐败,歌颂封建大家庭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封建礼教等传统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四、名篇名句
关于《红楼梦》:
1.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2.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构者的匠心。《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
剖析:这两句巧用比喻,把《红楼梦》比作是大厦和江流,言其构思精巧,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描述了《红楼梦》的结构特点。“富丽堂皇”“精工细巧”“天造地设”这三个形容词就是作者对《红楼梦》情节艺术的赞美。《红楼梦》这座艺术大厦矗立在世人面前,让我们欣赏到它的神奇巍峨,宏伟壮观,也看到它的奇思妙想,曲折有致。《红楼梦》这条艺术长河流淌在人间,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蜿蜒逶迤,一泻千里。
2.为挽狂澜于既倒,支撑残厦之将倾,贾府的统治者在贾宝玉刚生下后就为他铺设了一条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
剖析:“为挽狂澜于既倒,支撑残厦之将倾”是两句比喻,把将要颓败的封建社会比作“狂澜”和“残厦”。“青云大道”也是比喻。这是一条怎样的大道呢?——读好儒家经典,通过科举考试谋取功名,为官做宦。但是宝玉偏偏不按封建家长规定好的路线走。封建社会的衰亡是不可避免的了。
3.云是雨的朕兆,从乌云一片到黑云翻滚到电劈雷轰直到大雨滂沱,很有层次。同理,文学作品的高潮作为完整的矛盾运动中的重要阶段,具有前因后果、相互勾连的逻辑层次。
剖析:仔细品味,用云雨来类比《红楼梦》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的特点是很恰当的。从下文看,“乌云一片”指金钏儿投井,雨村临门,这是高潮的导因。“黑云翻滚”指忠顺王府索人,这是高潮的诱因。“大雨滂沱”指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伤,这是高潮的直接发因。一一对应,层次分明。
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他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
剖析:这句话属于引用论证。引用马克思的话是为了证明“这种偶然性在实际上为必然性的高潮到来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一观点。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上,我们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把一切都看做是必然的机械决定论观点;另一种是否认必然性只承认偶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机械唯物主义与非决定论都不懂得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前者承认了必然性,但却不理解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后者承认了偶然性,但却不理解偶然性要受到必然性的支配。我们只有全面理解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红楼梦》的情节特点。
二、重点语段
“江河东流,时见湍急夺路”至“我们不妨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第三十三回)为例,作些分析说明”。
剖析:这三段文字是本文内容的总领部分,但作者并没有直接点出情节波澜的论点,而是通过一步步导入,最后水到渠成地点出中心论点。这样更能通俗易懂,对《红楼梦》的情节波澜也能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而不是很突兀。
第一段首先由自然规律的特点导入,接着又说明社会规律也符合这一点,然后作者又进一步说曹雪芹正是掌握和运用了这一规律来设计情节波澜的。这既可以说明情节波澜是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也可以表明《红楼梦》的情节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为下文具体的论述作好了铺垫。
第二段一开始也没有直接道出情节的特点,而是迂回一笔,先交代《红楼梦》日常生活的描写。描写是《红楼梦》的长处,但也是它的短处,如果平铺直叙没有情节波澜是无法吸引人的,这就突出了情节的必要性和独特性,为下一段论点的出场蓄势。
第三段,由于以上两段的铺垫,本段一开始就顺理成章地点出《红楼梦》情节总的特点是“层层铺垫,推举高潮”,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接着下文又对特点加以解释,然后又交代情节的高潮就是在充分组织和准备的基础上铺垫而形成的,而这个铺垫又具有必然性、层次感的特点,这就起到了总领下文论述的作用。文段最后又进一步交代了本文要以《红楼梦》中“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为例来说明。这样也就为下文展开对论点的论述作好了准备。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21世纪教育网
语言凝练 音韵和谐21世纪教育网
本文语言富有节奏美。“节奏是艺术的生命。”从语言的角度看,文句的长短、整散,语势的疾徐、直曲,字音的响沉、抑扬,它们错杂相间,可使文章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和谐流畅,而构成声音的节奏。本文的语言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本文中,对偶句、比喻句、排比句、整句与散句交错使用,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迷人的节奏,富有旋律美。如排比句式“由远及近,脉络清晰,一步紧接一步,层深迭进,一环衔接一环,丝丝入扣”“为挽狂澜于既倒,支撑残厦之将倾”“无心于仕途之间,绝意于经济之途”“江河东流,时见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练平展,时见波涛起伏,这是自然的运动规律”等句。
再次,富有音乐美。本文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读起来自然悦耳,极富音乐美。再加上本文有时还妙用助词,使句子完整,音节整齐,便于诵读。如:初见时——“原本无气”,平波展镜;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神色惶遽,“应对不如往日”,语失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澜起波;偏巧这时忠顺王府来索人,忠顺王府和贾府的关系并不那么妙,不速之客来天外,跑到门上找戏子,而且那王府堂官很不客气,使得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浪头逐涌起来了;这时又碰上贾环的告状,构陷之词、中伤之言,犹如冰上添霜,火上加油,在贾宝玉的“大逆不道”上又增上“大逆不道”,贾政的神色变成“面如金纸”,“眼都红了”。此时此刻,此情此境,怒火冲开脑门简直要掀掉房顶。于是一声断喝,一阵板子如雨点似的下落了。
合作探究
问题:《红楼梦》是一盏清茗,她的每一处细节都透着迷人的沁芳。《红楼梦》是一坛陈酿,穿越了时空,散发着诱人的幽香。请你以“走进红楼梦”为主题,进行探究,领悟这部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导思:《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名著,蕴涵极其丰厚。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研究积累了大量文献资料,再加上有关《红楼梦》的影视资料以及实物资料(如北京的“大观园”),也为探究的开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探究时可以结合上述文献与资料进行,在通读原著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小课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然后进行课题交流。
探究:第一步,购买或借阅《红楼梦》一书,选择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在阅读时,备一本笔记本,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心得、疑点,积累第一手资料。
第二步,《红楼梦》内蕴丰厚,在阅读时有必要请教老师。如作为全书总纲的前五章涉及的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手法、创作态度,“好了歌”,荣、宁两府人物关系,“护官符”,警幻仙曲,十二钗正副册,等等。
第三步,选择课题。可从两个方面思考,即文学的和文化的。《红楼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非常多,可供大家选择;书中某个人物的诗词或建筑、习惯、戏曲、中医等亦可作课题。
第四步,课题交流。经过酝酿后,大家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课题,如“试析贾宝玉形象”“林黛玉诗词研究”“试论王熙凤形象的刻画”“大观园建筑特色探讨”“宝、黛爱情悲剧探因”“贾府节日风俗研究”等。
第五步,资料查阅与收集。可以去学校图书馆,检索有关《红楼梦》研究的文章及刊物,如《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姜耕玉的《红楼梦艺境探奇》《红楼梦论丛》《中华文史论丛》等;也可以去学校电子阅览室,浏览网上有关红学研究的信息。
第六步,明确小论文的特点及写作要求,就某一个课题写一篇2 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