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4 名师导航(9 宝玉挨打)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4 名师导航(9 宝玉挨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4 11: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小说(2)
9 宝玉挨打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红楼梦》以其突出的艺术成就及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日常生活中的波澜起伏。“宝玉挨打”是小说前半部的一大高潮,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
通过这一事件,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同时也展示了相关人员对宝玉挨打所持的态度。
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矛盾的焦点在于父子二人价值观上的对立。贾政信奉着封建主义的道德理念,严格维护着封建主义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走仕途经济之路。而宝玉恰恰与之相悖,特殊的生活环境和具体境遇,使他鄙视以男人为中心的虚伪的贵族社会。他要的是情场,是知己,是得乐且乐的追求情感信仰的人生观。相对贾政之主流,他成了地地道道的叛逆者,即使不是这些事儿,换了其他的事儿,他也会挨打的。
基础梳理
一、字音字形
1.字音识记
葳蕤(wēi ruí)   怪嗔(chēn)
惶悚(sǒnɡ)    忖度(cǔn)
撮合(cuō)    数落(shǔ)
草芥(jiè)    啖指(dàn)
穿凿(záo)    跺脚(duò)
孽障(niè)    弑君(shì)
调唆(tiáo)    腻烦(nì)
暴殄天物(tiǎn)    怔呵呵(zhēng) 
2.多音字辨析
3.形近字辨析
二、重要词语
1.重点词
葳葳蕤蕤:委靡不振、困顿的意思。
怔呵呵:因吃惊而呆住的样子。
惶悚:惶恐。悚,害怕,恐惧。
思忖:思量。
弑:古时称下杀上为“弑”。
潭府:深宅大院。常用于尊称他人住宅。潭,深邃的样子。
见谕:吩咐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停:把总数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叫一停。
克夺:定夺,决断。
冠带家私:冠带,帽子和束带,是官服的代称。这里指代官爵。家私,指代家业。
承望:料到。
流荡优伶:流荡,放荡,迷恋。优伶,古时对以演戏为业者的称谓。古时认为优伶是作风不正派的下贱人。
越性:索性。
下的火:使坏进谗的意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对景:吻合,情况符合。 
端的:事情的原委。
2.近义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妨害 妨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妨害:使受损害。如:妨害健康、妨害要表达的义理。
妨碍:使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3.相关成语
暴殄天物:恣意糟蹋自然界的东西。殄,灭绝。
七手八脚:指大家一起动手。形容动作忙乱。
三、文学常识
1.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著名小说家。其祖先原是汉族,后入了满洲籍。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为我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2.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四、名篇名句
宝玉的形象:
1.西江月(一)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21世纪教育网
2.西江月(二)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21世纪教育网
句段剖析21世纪教育网
一、疑难妙句
1.说到这里,便回头四顾一看。贾政知意,将眼一看众小厮,小厮们明白,都往两边后面退去。贾环便悄悄说道:“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
剖析:贾环状告宝玉一节,若用笔来写,定是一开始便主动告状,和盘托出。而曹雪芹却先写贾环在父亲喝令之下,“唬的骨软筋酥”,情急之际,才说出金钏儿投井一事,为自己的“乱跑”解脱,这其间也还未必想到中伤宝玉。待贾政喊管事之人来问,贾环这才趁机参了宝玉一本。贾环“动唇舌”时,也不直接露骨,倒是话到一半“回头四顾一看”,令贾政知意,屏退众小厮,再说出原委。这一方面是故意显示他并无意将贾家丑事传扬,以掩饰告密的真实目的,迎合贾政心理;另一方面也防着有人将他告密之事说出去,引来麻烦。在述明金钏儿死时,又一再说明“我母亲告诉我说”,这一细节,一则令读者遥想赵姨娘为金钏儿一事幸灾乐祸、四处传播之情状;一则表明贾环人小鬼大,已为万一所言失实准备好了推卸责任的借口,从而真实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告密者的心理状态。叙述贾环这一段文字确实有令读者难以想像的“意料之外”,却又如此深得情理。此处,作者虽无一字写贾环形貌,但其龌龊卑琐的面目却如在眼前。
2.①那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面泪痕……
②贾政听了此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
③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剖析:宝玉挨打的过程中,贾政先是满面泪痕,继之泪如雨下,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三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心,细究其因,不难理解。宝玉是“光宗耀祖”的唯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贾政和宝玉的冲突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宝玉挨打只是悲剧的序幕,挽歌的序曲。
3.①原来宝玉会过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也无可回说。
②宝玉素日虽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
剖析:宝玉的名言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宝玉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女儿身上,是大观园里的情痴。周汝昌先生认为“痴”是“情”的最深度和最高境界。宝玉是一个未受封建道统礼法熏染的青春少年,有着活泼自由的思想,纯洁善良的心地,平等待人的态度,愤世嫉俗的情怀,是寄托着作者审美理想的人物。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宝玉为什么会为金钏儿的死如此伤感痛心。
4.早有丫鬟媳妇等上来,要搀宝玉,凤姐便骂道:“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还不快进去把那藤屉子春凳抬出来呢。”
剖析:王熙凤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学形象。课文中描写她的文字不多,但一个“骂”字足以表现出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管家风范。在大家都乱哄哄、束手无策时,唯有她是清醒的,指挥若定,又可见凤姐的才能。
二、重点语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那宝玉听见贾政吩咐他‘不许动’,早知多凶少吉”至“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
剖析:本段在文中初看起来不甚起眼,细读便可品味出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红楼梦》中多以叙琐事见长,叙琐事而又引人入胜方可见技艺高超。宝玉此时深知大难临头,正无计可施,孤单无助,偏巧来了个“老姆姆”,真是“柳暗花明”;哪曾想“老婆子偏生又聋”,真让宝玉干着急,也让读者替宝玉捏了一把汗。就是在这么紧张激烈的情况下,作者却不急不躁,给我们加点笑料。聋子最会谐音,竟把“要紧”听成“跳井”,把“我的小厮”听成“不了的事”,真让人哭笑不得。然而作者就是这般讲究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度。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还有值得大家注意的一点是,同是对待金钏儿的死,宝玉是“五内摧伤”“茫然不知何往”“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老婆子却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聋老婆子的麻木和宝玉的悲痛、内疚、震撼对照,辉映出了宝玉的心灵世界是多么美好而热烈。
2.“众人听这话不好听”至“贾政苦苦叩求认罪”。
剖析:本段主要讲述贾政、王夫人、贾母在对待宝玉的教育态度上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他们都严格遵从封建礼制,同时用这种“传统”观念行之于人,因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不同: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但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他们离宝玉的内心生活太远了。总之,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
贾政与王夫人相比。相同:认为宝玉该打,应当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当。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而对宝玉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王夫人与贾母相比。相同:溺爱,在行为上失之以宽。不同:王夫人(同上)。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
21世纪教育网
结构图解
21世纪教育网
审美鉴赏
层层着色 矛盾集中
这篇课文所写的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宝玉挨打的前奏,作者用逐层递进法,写得气氛愈来愈紧张,艺术技巧相当精湛。先写贾政不满于宝玉精神委靡,次写忠顺府索琪官,再写贾环进谗言,终于激怒贾政。紧急情况下,宝玉却找不到人向内报信。遇到一个老婆子,偏偏耳聋,使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写贾政笞子,也是层层递进:先是小厮打,次是亲手“盖”,再是在王夫人到来后板子下得又快又狠,终至要用绳子勒死儿子,冲突发展到顶点。这种层层着色的手法,是值得后世作家学习的。关于这一点,可参看前面第七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宝玉挨打是一个疾风暴雨的大场面,要写得急,才有气氛。三十三回从宝玉撞到贾政怀里到挨打,迅雷不及掩耳,琪官事件、金钏儿事件,贾政不审不察,火气上来就揍,没有了程序。连作者在此也来不及细描。
宝玉挨打,集中反映了各种矛盾冲突。除贾政与宝玉的父子矛盾外,还有贾环所代表的嫡庶之争。贾环庶出,处处受到压抑,在今后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会占下风。所以,他和母亲赵姨娘千方百计地构陷宝玉,手段卑鄙。课文中写贾环构陷宝玉,正反映了大家庭嫡庶之争极端险恶的一面。贾母与贾政的冲突在于如何管教宝玉。贾母溺爱孙子,这是一般老人的常情,她并不反对儿子管孙子,只是对贾政痛下杀手的表现难以接受。事实上,贾母在客观上成了宝玉发展叛逆性格的保护伞。王夫人与丈夫的矛盾,是贾政往往听信赵姨娘的谗言而不利于嫡党。所以,她劝阻丈夫主要以贾珠早死说事,以柔克刚,为的是争自己的利益。这是嫡庶之争在嫡方的表现。
合作探究
问题: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心目中贾宝玉的形象。
导思:周汝昌先生认为“痴”是“情”的最深度和最高境界,《西江月》中的“潦倒”是“越礼慢世”;俞平伯先生认为“不顾世人诽谤”是“特立独行,悠然于世俗之外”。这些都表现了宝玉对虚伪腐朽的封建礼法和封建世俗观念的叛逆。宝玉是一个未受封建道统礼法熏染的青春少年,有着活泼自由的思想,纯洁善良的心地,平等待人的态度,愤世嫉俗的情怀,是寄托着作者审美理想的人物。金钏儿被撵,实在是王夫人对宝玉不讲主仆之礼、喜欢与丫头们厮混的训诫;宝玉对蒋玉涵的衷心倾慕,实在是出于精神气质上的相互吸引。挨打的两个直接原因,都关联着宝玉的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质。
探究:第一步,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红楼梦》。在阅读时,备一本笔记本,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心得、疑点,积累第一手资料。可特别注意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西江月》等。
第二步,查阅与搜集相关资料,浏览有关研究宝玉的信息。
第三步,写出自己的看法,小组交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