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0 16:4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学历史课是中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光谷某初级中学的小林同学要在本班“爱我中华”的历史活动课上做主题发言,以下适合他选择的历史题材是
A.澶渊之盟 B.靖康之变 C.岳飞抗金 D.回族诞生
2.林升所作《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的是哪朝统治者(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金
3.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朱温 B.岳飞 C.文天祥 D.陆秀夫
4.课外活动小组将举办“我最喜爱的古代名将”故事会,洋洋最喜欢南宋抗金名将,因此,到时他会为大家讲述的人物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岳飞
D.文天祥
5.我国古代许多学者非常重视运用历史地图,有“左图右史”的说法。初中是开始学习和运用历史地图的重要阶段,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当遇到疆域和战役等方面的内容时,由于历史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相关史实。观察“1142年金、南宋、西夏形势图”,其形成原因是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议 C.郾城大捷 D.宋金和议
6.下图中A处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是
A.西夏 B.金 C.辽 D.元
7.“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首词饱含岳飞
A.卧薪尝胆,越甲吞吴之心 B.破釜沉舟,灭秦复楚之志
C.精忠报国,收复河山之念 D.大义凛然,肃清倭患之愿
8.““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摘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白话译文)1128年,李清照于乌江有感而作。李清照作此诗时
A.金军已经攻占北宋都城开封 B.南宋君主满足现状偏安江南
C.岳飞统领的岳家军郾城大败 D.金朝相继攻占辽的都城等地
9.他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A.岳飞 B.秦桧 C.戚继光 D.文天祥
10.下图是我国某时期的政权并立形势图。对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 )
①中的ABC分别是辽、北宋与西夏
②图中的ABC分别是金、南宋与西夏
③三个政权中最先灭亡的是A
④澶渊之盟后,B、C两个政权实现了长久和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1.两宋时期,民族并立,战争不断,因此中原汉族政权内部出现了主战派与主降派。下面人物中属于主战派的是
①寇准 ②秦桧 ③赵构 ④岳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下例图文材料体现在时代特征是( )

完顔—王 蒲查—李 兀颜—朱
女真改汉姓A.大动荡和大变革时代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13.“靖康年(1127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摘自岳飞《满江红·写怀》的白话译文)这里的“靖康年的奇耻”指的是
A.岳飞统领的岳家军郾城大败
B.南宋君主满足现状偏安江南
C.阿骨打攻打辽军使其摔跟头
D.金军攻破东京使之北宋灭亡
14.以下战事发生与下图书籍内容相关的是( )
A.消灭辽 B.陈桥驿兵变 C.郾城大捷 D.澶州之战
15.《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杨康是两个重要人物。猜想:他们名字中的“靖”和“康”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西夏建立 B.澶渊之盟 C.北宋灭亡 D.元朝建立
二、综合题
16.观察下图,据图回答。
注: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
(1)将字母填入地图中空白的部分。
A 东京 B 长安
(2)观察上图,简要分析地图中两宋时期榷场分布的特点。
(3)写出榷场的设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材料三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1)请写出材料一图中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依据示意图,指出该阶段政治特征。
(2)材料二中“靖康耻”指什么历史事件?“胡虏”、“匈奴”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民纪念岳飞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材料“……爱我中华……”及所学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C项正确;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排除A项;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排除B项;回族基本上是在元朝形成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C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临安是南宋都城,诗中的杭州即临安,汴州指的是北宋都城开封,诗歌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失地,C项正确;唐朝都城是长安,排除A项;北宋都城是开封,即始终的汴州,排除B项;金是和南宋对峙的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南宋初年,进军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便令岳飞班师回朝,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B项正确;朱温、文天祥、 陆秀夫与材料关键词,“郾城大战”““莫须有”罪名杀害”描述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4.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抗金名将是岳飞。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受到广大人民的拥戴。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其中规定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D项正确;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之间的议和,排除A项;宋夏和议是北宋与西夏的议和,排除B项;郾城大捷是岳飞抗金取得重要胜利,属于南宋和金之间的战,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
根据图片“南宋”“兴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庆是西夏的都城,与南宋、西夏并立的是金政权,B符合题意,A排除;辽政权在南宋建立之前已经灭亡,C排除;元朝在图片中没有涉及,D排除。故选择B。
7.C
【详解】
1127年,宋钦宗弟弟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临安(东京),史称南宋。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C项的诗句与材料相符,C项正确;卧薪尝胆是春秋时期的,排除A项;B项是楚汉之争,排除B项;D项与戚继光有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
根据题干“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渡江回到江东。”可知表达了李清照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也暗含了对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南渡偷生的讽刺,B项正确;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排除A项;1140年, 岳家军郾城大捷 ,排除C项;1125年,辽被金所灭,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将领岳飞抗金,他的“精忠报国”精神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故A符合题意;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B排除;戚继光抗倭,C排除;文天祥抗元,D排除。故选择A。
10.A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上“上京”“东京”“兴庆”等文字信息可知ABC分别是辽、北宋与西夏,上京是辽的都城,东京是北宋的都城,兴庆是西夏的都城,①正确,②错误;三个政权中A辽首先被金所灭亡,此后金灭亡北宋,与南宋、西夏并立,而西夏是被后来的蒙古所灭,③正确;澶渊之盟是指AB两个政权即辽与北宋之间订立的和约,使得双方实现了长久和平,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主战派,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主战派,①④正确,D项正确;秦桧、赵构是南宋时期的主和派,排除②③,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中的契丹、西夏、女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辽宋夏金元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的发展。B项正确;大动荡和大变革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北宋灭亡,这就是靖康奇耻,D项正确;靖康是北宋钦宗的年号,岳飞统领的岳家军郾城大败、南宋君主满足现状偏安江南均是南宋,排除AB两项; 阿骨打攻打辽军使其摔跟头,这和金灭亡北宋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C项正确;辽被灭于1125年,早于岳飞抗金,排除A项;960年陈桥驿兵变,岳飞抗金再早开始于1127年,排除B项;1004年澶州之战,是宋辽之间的战争,排除。故选C项。
1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掳走,因为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所以《射雕英雄传》中的“靖”“康”与北宋灭亡有关,C项正确;西夏于1038年由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澶渊之盟是1005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和议,元朝于1271年由忽必烈建立,三者均与“靖”“康”没有关系,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6.(1)A
(2)呈带状分布在政权交界处
(3)有利于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商业的发展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空白处是东京,故选A。
(2)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榷场分布的特点是,呈带状分布在政权交界处。
(3)根据所学可知,榷场的设立,有利于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商业的发展。
17.(1)①辽;②金;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2)北宋灭亡,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掳走;女真;岳飞抗金,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3)议和对宋代政府来说是屈辱政治,岁币加重了百姓负担。但议和后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和平局面,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详解】
(1) 依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代表的政权是辽;②代表的政权是金;依据示意图的内容可知,该阶段政治特征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2)依据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靖康耻”指北宋灭亡,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掳走;“胡虏”、“匈奴”指的是女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民纪念岳飞的原因是岳飞抗金,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3)依据材料三“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我对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认识是议和对宋代政府来说是屈辱政治,岁币加重了百姓负担。但议和后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和平局面,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