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4 名师导航(11 变形记(节选))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4 名师导航(11 变形记(节选))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4 11: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 变形记(节选)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其艺术上强调使用极度夸张甚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甚至疯狂的言行、心理。现代主义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本文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变成甲虫,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这样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被亲人抛弃。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
基础梳理
一、字音字形
1.字音识记
偌大(ruò)    撂下(liào)
积攒(zǎn)    黏性(nián)[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挪动(nuó)    颤抖(chàn)
窗槛(jiàn)    羞赧(nǎn)
跺脚(duò)    昏厥(jué)
瘸子(qué)    咂巴(zā)
皱褶(zhě)    蜷缩(quán)21世纪教育网
一瞥(piē)
2.多音字辨析
3.形近字辨析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二、重要词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重点词
殷切:深厚而急切。21世纪教育网
重听:听觉迟钝。
穹顶:像天空那样中间隆起而四面下垂的形状。
2.近义词
消逝 消失
消逝:消失,如:岁月消逝、声音消逝。
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3.相关成语
泛泛之交:不深入、平淡的交情。
发号施令:发布命令,指挥。
三、文学常识
1.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在流放地》《乡村医生》《致科学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地洞》《猎人格拉克斯》《歌手约瑟芬,或耗子之流》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等。
2.关于现代派文学和表现主义
现代派文学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等各种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发端于19世纪末,确立于20世纪20年代。它的文艺思想可概括为:重视主观表现,轻视客观反映;重视艺术想像,轻视客观摹仿;重视形式,轻视内容等。其特征是反传统、荒诞、意识流和象征。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卡夫卡的《变形记》、捷克作家恰佩克的剧本《万能机器人》、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剧本《到大马士革去》等,以其深邃的哲理、新颖的形式,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异化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危机,这些作品为世界读者所瞩目。
四、名篇名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能摧毁一切障碍;而我的手杖上宁可写的是,一切障碍都在摧毁我。——卡夫卡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剖析: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甲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2.“啊,天哪,”他想,“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比坐办公室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
剖析:这句话揭示了格里高尔工作的压力,这是他变成一只甲虫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
剖析:这句话揭示了格里高尔生存环境的恶劣。人与人之间隔膜冷漠,没有知己朋友,内心的烦恼和工作的压力无处诉说,无人分担。
4.他看了看柜子上嘀嘀嗒嗒响着的闹钟。天哪!他想到。已经六点半了,而时针还在悠悠然向前移动,连六点半也过了,马上就要七点差一刻了。
剖析: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也不见他大惊小怪的,反而在想着上班要迟到,这是为了说明格里高尔面对着生活与工作的巨大压力,更突显了他是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公司职员和孝顺的好儿子。
5.当他已经半个身子探到床外的时候——这个新方法与其说是苦事,不如说是游戏,因为他只需来回晃动,逐渐挪过去就行了——他忽然想起如果有人帮忙,这件事该是多么简单。
剖析:这句话揭示了格里高尔多么的孤苦无助。尽管如此艰难,他也不愿惊动别人,害怕别人见了他会惊恐万状,可见他心地多么善良。
二、重点语段
1.“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至“比起偌大的身驱来,他那许多条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剖析: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平平淡淡,温情脉脉,矛盾、人性都显示不出来。养家人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失业了,还成了累赘。这个情节把矛盾激化了,冲突起来,个性、人性都立即显示出来。文学艺术是虚构的艺术,作家大胆想像,虚构出荒诞的情节,推动人物之间的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母亲的无奈、父亲的狂怒、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显示了人际关系的自私、冷漠和残酷,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和弱肉强食、唯利是图的社会本质。
2.“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个累人的差使呢”至“格里高尔觉得身体挺不错,只除了有些困乏,这在如此长久的一次睡眠以后实在有些多余,另外,他甚至觉得特别饿”。
剖析:格里高尔受到了多方面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一个累人的差使”“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而且低劣的饮食”,担心老板训斥,担心开除。生活压力:偿还父亲的欠债。这正是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重要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
而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心里却还在想着上班要迟到,这是为了说明格里高尔面对着生活与工作的巨大压力,是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公司职员和孝顺的好儿子。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荒诞的艺术 写实的内容21世纪教育网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现实世界容纳不了人。
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人变成甲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甲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因此,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荒诞、变形的情节,读者又觉得真实可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用了写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符合甲虫的习性;写甲虫的思想感情,符合格里高尔的言行逻辑;写亲人的变化,符合社会生活。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的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而又令人信服,这就是《变形记》特殊的艺术魅力。
合作探究
问题: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影响深远的经典形象,已经成为“变形人”的代称。请试论变形人格里高尔形象的经典意义。
导思:格里高尔本是一个有着丰富情感、浓厚爱意和诗意追求的人。然而,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和追求,几乎整日都在惶恐不安中过日子。他勤勉善良,胆小软弱,安分守己,是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弱者,一个完全丧失了自我的悲剧人物。《变形记》的深刻性在于尖锐地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马克思对“异化”的解释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而反映“人的异化”现象的作品绝不只有《变形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探究:第一步,阅读《变形记》全文,全面深入地研究格里高尔的形象。
第二步,研究相关资料,加深对格里高尔形象的了解。如:卢健《论“变形人”何以成为经典形象》(《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2期),杨恒达、陈戎女、范方俊《变形的城堡·卡夫卡作品导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叶廷芳《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第三步,以《促织》与《变形记》互为参照,作比较解读。
《促织》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但蒲松龄在无意间已隐约触及了“人被异化”的问题。成名之子作为人的时候没有价值,魂化为蟋蟀却有了价值,让这个山穷水尽的倒霉人家否极泰来。蟋蟀原是玩物,而作品中人却成了可怜虫,任由蟋蟀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种人与动物间的不正常关系不也符合马克思所作的“异化”的解释吗?而卡夫卡作为现代主义中表现主义的代表,是有意识地以变形手法,集中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的人成为非人、人被异化的现象。两部作品虽相隔两百多年,却遥相呼应,都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悲剧。
第四步,小组交流,总结成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