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0 19:0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2.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6年11月30,“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描述中发生液化现象的是(  )
A.甲图中立春时节冰雪消融 B.乙图中冬至时节房檐下的冰挂
C.丙图中大雪时节地上的雪 D.图中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2.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在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C.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D.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3.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
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
4.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5.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的是(  )
A.早春,冰雪消融 B.初夏,晨雾弥漫
C.深秋,树枝凝霜 D.寒冬,河水结冰
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B. C. D.
7.在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护人员有时会遇到护目镜“起雾”的现象,如图所示。护目镜内侧“起雾”的物态变化现象是属于(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凝华
8.医护人员所戴的护目镜容易起水雾。护目镜上水雾的形成与下列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A.玻璃上的“冰花” B.嘴里呼出“白气” C.湿衣服变干了 D.雪人直接变小
9.“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10.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
A.熔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1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在开幕式一开篇就向世界展现本届开幕式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质。下列自然现象,由凝华形成的是(  )
A.霜降,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B.冬至,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C.立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D.白露,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12.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13.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14.关于图中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
15.从冷冻柜中取出的冰淇淋常会看到有“冒烟”现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冰淇淋吸热后的蒸发现象 B.这是冰淇淋正在放热
C.这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二、填空题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再传捷报!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素有“神箭”美誉,是专门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的火箭,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多个首次,即首次与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首次长期在轨停靠6个月,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______(选填“液”或“气”)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______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火箭被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______后______形成的;
(3)火箭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箭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箭体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______(填一个物态变化)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17.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这个过程需要_____热(选填“吸”或“放”)。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和小水滴从空中落下,小冰晶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18.如图所示的是冬天松花江畔的自然美景——雾凇,它是水蒸气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雪、雾、露、冰雹的形成过程中,与雾凇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___________。
19.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冷露无声湿桂花”,露的形成是水蒸气______现象,“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水蒸气______现象。
20.北方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常出现冰花,这是 _____现象,冰花出现在玻璃朝向 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的一面;夏天开空调时,窗玻璃上常出现水珠,水珠出现在玻璃朝向 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的一面。
三、综合题
21.阅读《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30日,批准中国申报的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节气是反应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节气的工具。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那节气在古代是如何确定的呢?据记载,三千年前,西周丞相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太阳直射在物体上,在物体后面形成的暗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经过长期的观测,中国古人不仅知道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时最短,而且还知道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太阳正当头,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太阳斜射,表影最长。于是,人们就以连续两次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一年的长度。例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之间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约有365天了。
随着不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进行记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___________来划分的。
(2)人们就以连续两次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时的_________来确定一年的长度。
(3)霜降是指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蒸气遇冷凝结变为霜,这种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
2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电冰箱
电冰箱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如图所示,冰箱的制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在工作过程中,液态的冷凝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冷冻室中迅速汽化吸热,使冷冻室内温度 ,气态的冷凝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处冷凝剂又液化放热,使电冰箱背面温度 ,液态的冷凝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冷冻室,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电冰箱冷冻室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在﹣18℃以下,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通常情况下会结霜,结霜过多会增加耗电量;此外,经测定:冰箱周围的温度每提高5℃,其内部就要增加25%的耗电量。
目前比较先进的电冰箱设有定时自动化霜系统,每个无霜冰箱都有机械或电子的化霜系统,当压缩机工作一段时间后(8﹣12小时左右)翅片蒸发器表面也会结霜,如不进行化霜,霜会越结越厚,到时会将翅片蒸发器结满而将风道堵死,致使冷风不能循环制冷效果下降。在翅片蒸发器的中部装有电加热丝和双金属温控及温度保险丝,化霜时通过电加热丝加热蒸发器到一定温度后双金属温控断开化霜结束后,恢复制冷。除霜所形成的水,由箱内经引水管流至冰箱底部蓄水盒中,受热自动蒸。每月应取蓄水盘清洗1次,以保持清洁和蒸发效果
(1)给短文中的①、②两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_____②_____;
(2)根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你认为电冰箱中的“冷凝剂”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_____;
A.沸点低 B.熔点低 C.沸点高 D.熔点高
(3)从节能角度来说,电冰箱放在_____处;
(4)电冰箱冷冻室中霜的形成过程属于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自动除霜实际上就是通过加热使霜_____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3.由于今年春季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影响,这短时间“回南天气”特别严重,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家里的墙壁和地板,课室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至会“出水”。
(1)关于这些“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题);
A、它出现在玻璃的内壁
B、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C、“水”的出现是汽化现象
D、“水”的形成要吸收热量
(2)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______;
(3)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______和______;
(4)物态变化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人工降雨时用小导弹把干冰发射到高空,干冰在云层中散开,利用干冰______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______成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冰粒遇到暖气就______变为雨水最终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名称)。
24.阅读《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这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将一年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
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候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_________;
(2)“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 (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3)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夏至 B.白露 C.大雪 D.霜降
(4)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5)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小
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C.谷雨节气是按照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的
D.从白露、寒露到霜降三个节气反映的气温依次升高
25.如图所示,电冰箱工作时,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迅速 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并 _______热量,使冷冻室内温度降低,气态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侧的冷凝器,在此冷凝剂 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并 _______热量,使冰箱外侧温度升高。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
(1)冰箱中的“制冷剂”应具有沸点 _______(“低”或“高”)的物理性质;
(2)冷冻室中霜的形成属于 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冰箱的自动除霜功能实际上就是通过化霜系统加热使霜 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除霜所形成的水,由箱内经引水管流至冰箱底部蓄水盒中,自动蒸发。
26.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1)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A.吃冰棒解热
B.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2)分析“简易冰箱”增强制冷效果的两个措施是:
①______;
②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房檐下的冰挂的形成,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错误;
C.雪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变为液态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空气流动的速度,使蒸发加快,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不能降低室温,故A错误;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在消失过程中,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需要吸热,故B正确;
C.雪是热的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环境中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地面上的水消失,是水蒸发了,属于汽化现象,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两者原理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
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
AB.冰棒周围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由于小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白气”应向下运动,故AB错误;
C.吃冰棒解热是因为冰棒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故C正确;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棒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5.B
【详解】
A.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晨雾弥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树枝凝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D.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
解:A、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要知道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即可.
7.C
【详解】
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雾是由于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形成的,所以物态变化为液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雾的形成是液化;
A.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湿衣服变干是水蒸发,属于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雪人直接变小是固态的雪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遇到凝结核后变成大水珠,然后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地面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
D.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
夏季,我们吃雪糕时,雪糕由固态变为液体需要吸收热量,发生熔化现象;同时雪糕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详解】
A.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故A符合题意;
B.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池塘覆上薄冰是水的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白雪开始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成的小水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
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霜是气态变成固态的凝华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A
【详解】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直接变成了气体挥发了,属于升华,故A符合题意;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是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因为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C
【详解】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遇冷凝固成冰,故A错误;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的现象,故B错误;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正确;
D.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带走冷冻室的热量,即会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15.C
【详解】
从冷冻柜中取出的冰淇淋温度较低,冰淇淋周围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就是我们看到的“冒烟”现象。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液 温度 吸热 汽化 液化 升华
【详解】
(1)[1]相同质量的液体和气体,液体的体积比气体的体积小得多,为了节约空间,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
[2]将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分别是降温液化和加压液化,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中对于燃料和氧化剂的液化对这两种方法均采用了。
(2)[3]当火焰喷到发射架下的水池中时,水池中的水受热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保护发射台。
[4][5]火箭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受热汽化变成水蒸气,而高温的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又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3)[6]箭体表面涂的特殊物质在火箭穿过大气层时会吸热直接由固态升华为气态,从而保证温度不会上升得太高。
17. 凝华 放 熔化
【详解】
[1][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液化或凝华放热。
[3]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和小水滴从空中落下,小冰晶由固态变成液态,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形成雨水。
18. 凝华 雪
【详解】
[1]雾凇是由于地表气温骤然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雨、雾、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雪、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所以,与雾凇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雪。
19. 液化 凝华
【详解】
[1]露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
[2]雪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
20. 凝华 室内 室外
【详解】
[1][2]北方寒冷的冬天,由于室内外温差过大,室内温暖的空气接触朝内的窗玻璃时,遇冷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了固态的冰花。
[3]夏天开空调时,室内气温低,室外的热空气接触朝外的窗玻璃后,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21. 太阳在横道上位置 表影长度 凝华
【详解】
(1)[1]依题意可知,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2)[2]有文章内容可知人们就以连续两次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一年的长度;
(3)[3]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22. 降低 升高 A 温度较低 凝华 熔化
(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根据冷凝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特点确定其性质;
(3)冰箱耗电量环境温度有关,环境温度越高,耗电量越多;
(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
【详解】
(1)[1][2]液态的冷凝剂在冷冻室中迅速汽化吸热,使冷冻室内温度降低,气态的冷凝剂在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内液化,液化放热,使冰箱背面温度升高;
(2)[3]冷凝剂要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所以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沸点低;
(3)[4]“冰箱周围的温度每提高5℃,其内部就要增加25%的耗电量”,所以要将冰箱放在温度较低、容易通风散热较快的地方;
(4)[5][6]电冰箱冷冻室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自动除霜实际上就是通过加热使霜熔化。
23. B 见解析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升华 凝华 熔化
【详解】
(1)[1]“水”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黑板和地板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会附着在玻璃窗的外侧;故选B。
(2)[2]春季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窗、黑板和地板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窗、黑板和地板上,形成这些“水”。
(3)[3][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5][6][7]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24. 越大 凝华 A 升高 B
【详解】
(1)[1]由材料知,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
(2)[2]“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3)[3]A.夏至的意思是指夏天的到来,与物态变化无关,故A符合题意;
B.白露中的露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属于物态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大雪中的雪,是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属于物态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霜降中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属于物态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4]由丙图可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是春分到夏至的时间,故温度是逐渐升高的。
(5)[5]A.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故A错误;
B.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时为春分,由北向南达到赤道时是秋分,故这两个节气太阳直射赤道,故B正确;
C.谷雨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是反映气候特征,故C错误;
D.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故D错误。
故先B。
25. 汽化 吸收 液化 放出 低 凝华 熔化
【详解】
[1][2][3][4]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迅速汽化,汽化时要从冰箱内吸收热量,使冷冻室内温度降低,气态的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侧的冷凝器,在此冷凝剂液化,液化时放出热量。
(1)[5]冷凝剂要求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所以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沸点低。
(2)[6]冷冻室中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3)[7]冰箱的自动除霜功能实际上就是通过化霜系统加热使霜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6. B 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 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
【详解】
(1)[1]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汽化)吸热来给食物降温的。
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利用汽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①[2]首先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制冷效果更好;
②[3]其次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制冷效果更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