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狼牙山五壮士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狼牙山五壮士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0 15:1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6 狼牙山五壮士
一、选择题
1.课文最初称五个人是“战士”,后来改称为“壮士”,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初没有对人物进行具体描写,所以统称“战士”;后面详细描写了他们是怎样英勇杀敌的,所以改称为“壮士”。
B.最初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本能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吸引敌人,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C.将“战士”改为“壮士”避免了人物称呼的单调,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礼貌 沮丧 煎熬 忧虑 B.肃静 错综 抱愿 缝隙
C.屹立 考察 疙瘩 慷概 D.糟糕 笨绌 壮列 咆哮
3.下列多音字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绷着脸(bēnɡ)   绷带(bēnɡ)
B.沉着(zhuó)着急(zháo)
C.磨盘(mò)磨面(mó)
D.子弹(dàn)弹琴(tán)
4.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②三座大殿 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③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 着一根电动旗杆。
A.挺立 屹立 矗立 B.挺立 矗立 屹立
C.屹立 矗立 挺立 D.屹立 挺立 矗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B.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竭尽全力扔向敌人。。
C.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D.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陆续滚落深谷。
二、填空题
6.看拼音,写词语。
yì lì( )在山顶的战士nǐnɡ kāi( ) shǒu liú dàn( ),lūn qǐ( )胳膊,miáo zhǔn( )敌人,用力投了出去,被炸伤的敌人纷纷zhuì xià( )崖去。
(2)miào mén( )前的人们望着地上的bīnɡ báo( )都把脸běnɡ( )得紧紧的。
7.课文回眸室。
学了《狼牙山五壮士》,我能写出五壮士的姓名,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
在面对死亡时,狼牙山上的五位壮士,没有退缩,没有畏惧,英勇跳崖。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9.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孩子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 )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0.在第3自然段的( )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11.第2自然段中描写英雄人物群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对英雄个体进行刻画的句子是(摘录其中一位):_________________这样点面结合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一读第3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3.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选文内容:________。
14.画“ ”的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请抓住关键词语举例说明,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选文既描写了人物群体,也描写了每一位战士,这种写法叫________。其中第________句是“面”,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第________句是“点”,具体描写每位战士的表现。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16.“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中的“始终”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B项正确,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完成任务后,他们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上绝路,行为悲壮,所以称为“壮士”。
2.A

3.A
【详解】
A.绷着脸(běng)
4.C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并选择填空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挺立:是直立的意思。
屹立:指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矗立:指高耸地立着。
根据词义,结合①句大意,应选填词语“屹立”;根据词义,结合②句大意,应选填词语“矗立”;根据词义,结合③句大意,应选填词语“挺立”。
5.D
【详解】
陆续指时断时续、先先后后、有先有后、先后分明,一般前接或后接对象是人或具体事物的先后顺序,如:上课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题中应填“连续”,连续:一个接一个、不间断。
6. 屹立 拧开 手榴弹 抡起 瞄准 坠下 庙门 冰雹 绷
【详解】

7.马宝玉 葛振林 宋学义 胡德林 胡福才
【详解】

8.示例:敬爱的五壮士,正是你们千千万万个革命前辈的流血和牺牲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成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
【详解】

9. 妈妈常对我说:“只要你能快乐地长大,我就心满意足了。” 他说话办事斩钉截铁,从不犹豫。 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

10.: ;
11.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副班长葛振枺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层次感和画面感很强。既可以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12.班长在生死抉择面前的坚决果断(或战士们对班长的认同和舍生取义的决心)。
10.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面前有两条路”后面的内容是对两条路的具体介绍,所以“面前有两条路”后应该用冒号;“一条通往紧跟在身后”与“另一条通往悬崖绝壁”两句是对两条路的具体描写,且两句是并列关系,故中间应该用分号隔开。
11.
本题考查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整体的概括描写。点面结合的作用:既给人以整体感,可以整体把握;又可以让人很真切地了解事物(景物)的具体特点。
描写英雄人物群体的句子: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对英雄个体进行刻画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这样点面结合的好处是:在关注群体的同时,也关注了每一位战士,既写出了五壮士作为一个英雄群体的英勇无畏,又表现出了每一位战士的个人特色与壮胆豪情。
12.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在理解加点词语的基础上来体会句子表达的含义。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热血沸腾:比喻激情高涨。这些词语是对班长马宝玉的描写,班长马宝玉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同时也是让自己走上了绝路。根据这些表达你的体会。
13.痛击敌人
14. 动作 神态 从“扔”“抡”“瞄准”等可以看出是动作捕写,从“沉着”“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等可以看出是神态描写。从这此描写中,我感受到战士们对敌人深深的仇恨和作战的英勇无畏。
15. 点面结合 ② ③①⑤⑥ 既让读者感受到了每位战士的英勇,又感受到了整体的团结英敢,表达了作者对五壮士深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16.不能。“始终”的意思是从开始到最后,去掉后就不能准确说叫五壮士抗击敌人的效果,不能银好地体现五壮士英勇顽强的精神。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本段文字中都是有关“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所以小标题可以是痛击敌人。
14.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内容划线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可以得出是对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仔细分析划线句写出自己的感受,例如从“扔”“抡”“瞄准”等可以看出是动作捕写,从“沉着”“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等可以看出是神态描写。从这此描写中,我感受到战士们对敌人深深的仇恨和作战的英勇无畏。
15.
本题考查的是人物的描写分析,结合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选文既描写了人物群体,也描写了每一位战士,这种写法叫点面结合,其中第②句是“面”,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第③①⑤⑥句是“点”,具体描写每位战士的表现。这样写的好处是:既让读者感受到了每位战士的英勇,又感受到了整体的团结英敢,表达了作者对五壮士深深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中的“始终”不能删去,“始终”的意思是从开始到最后,去掉后就不能准确说叫五壮士抗击敌人的效果,不能银好地体现五壮士英勇顽强的精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