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 北京的春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正月(zhēng) 演泽(yì) 初旬(xūn)
B.唾沫(tuò) 翡翠(fēi) 皎洁(ji o)
C.蜜饯(jiàn) 焖饭(mèn) 娴熟(xián)
D.嘟囔(nāng) 店铺(pū) 掺和( huān)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B.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C.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
D.天一擦黑,鞭炮想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泣涕(tì) 蒜瓣(suàn) B.汤匙(shí) 熬粥(āo)
C.机杼(shū) 初旬(xún) D.杂拌儿(bàn) 公侯(hòu)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截然不同(截,割断。) B.万不得已(万:绝对。得:能够。 已:停止。)
C.万象更新(更:更加。) D.张灯结彩(结:扎,系;张:陈设、铺排。)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C.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不睡觉,都要守岁。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和心情了。
二、填空题
6.在括号里填写读音为“xiāo”的生字。
爸爸通( )达旦为我制作了一个蜻蜓风筝。这个风筝飞得可真高,它( )洒地在空中飘来荡去,像要冲入云( )。突然,线断了,风筝离我而去,渐渐( )失得无影无踪。
7.补充词语,选词填空。
万象( )( ) 万不( )( )
截然( )( ) 张灯( )( )
1.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词语是( ),它的反义词是( )。
2.不到( )的时候,妈妈从不开口找人帮忙。
三、语言表达
8.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农业产品展览会”是指__________。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北京春节____________这一民俗特点。
9.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请仿照写一写。
(例)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1.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秋的时候吃月饼: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0.请在选文中找出一个谚语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色味双美”的意思是__________,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3.这两段话分别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两个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外对比阅读。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4.选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
15.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元宵节时的热闹景象?请用“ ”画出来。
16.北京的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几百盏”说明灯的_______,“各形各色”说明灯的________。作者着力描写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略
2.B
略
3.A
略
4.C
略
5.B
【详解】
略
6. 宵 潇 霄 消
略
7. 更 新 得 已 不 同 结 彩 截然不同 一模一样 万不得已
略
8. 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 比喻 熬腊八粥
【详解】
1.本题考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句式转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或“还有……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法,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含义。题干中,把“粥”比作“农业展览会”,而“农业展览会”指的是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不是真的在说农业部主办的大型综合类农业博览会。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的民俗习惯。
9. 寓意年年有余 寓意福从天降 寓意团团圆圆
略
10.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腊七腊八是一年最冷的时候
11.这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食材丰富,也突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12. 颜色和味道都很好 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
13.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0.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注意平时对谚语俗语的积累。
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从文章中找出的谚语是“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意思就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能把耐寒的寒鸦儿冻死。所以这个谚语说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最冷的时候。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语句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可以得出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是因为这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食材丰富,也突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内容和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可以得出“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第一段的内容“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和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可以得出这两段话分别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两个习俗是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4.元宵节的情景
15.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16.赏花灯、吃元宵。
17. 数量多 种类多 美好快乐的日子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