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16《海上日出》教案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最新修订版)
教学目标
1.认识“扩、荷”等四个生字,会写“镶、范”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析词句感受“海上日出”绮丽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的方法,运用拟人、联想的手法巧妙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步感受奇观。
1.出示日出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喜欢看日出,或是登临巍峨的高山之巅,或是眺望无际的平川尽头,或是面朝茫茫大海。看了这些图片,你的脑海中涌现了哪些词语呢?
2.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翻译家。1927年1月,巴金从上海乘船赶往法国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海行杂记》39篇,《海上日出》是第23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多音字:
重荷(hè),加点字的意思为( )
选一选:
a.担、扛 b.承受恩惠
2.读准翘舌音:一刹(chà)那
一刹那是表示声音很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读一读。
出示:转眼间、一会儿
同一个意思可以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2.理解并学写“镶”字。
(1)出示句子,理解“镶”字。
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上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理解“镶”字。出示图片戒指上镶嵌宝石,裙子镶一圈花边等。体会“镶”字的好处。读好句子。
(2)学写“镶”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2-5自然段)
2.这部分可以分成几种不同情况的日出?
(没有云时和有云时的日出景象。)
3.结合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4.学习第6自然段,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出示句子: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读出反问的语气。理解奇观的内涵,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意图。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体会拟人的表达方法。
1.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在观察和表达方面有哪些巧妙的地方?做简单批注。
(1)观察细心。观察了太阳的颜色、亮度、形状以及升起的动态。找出关键词句。
重点体会: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圈出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太阳升起时的逼真动态。
从“负、升”体会到太阳在上升过程中很费劲、很吃力的样子。而“冲、跳”两个动词让人体会到太阳上升时势不可挡,同时也体现太阳冲破云霞时可爱。指名朗读。
(2)表达有序。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体会作者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日出的过程。结合交流平台资料学会景物发生变化时,可以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
(3)巧用拟人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a.体会交流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后思考第二题)
b.小练笔: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处景物的变化。
交流小练笔内容。
2. 总结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在观察和表达方面独特的地方。
五、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联想的表达方法。
1.运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自然段(有云时部分)。
2.全班交流。
重点交流: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1)品读句子,想象画面,指名朗读。
(2)这句话除了写作者看到的景象,还写了什么?
作者不仅写自己看到的,还写了自己联想到的,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画卷的无比惊奇、赞叹。指名朗读。(徐素梅老师 整理)
六、拓展学习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