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好玩
1. 分扣子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在分扣子的活动中,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1.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通过观察画面中扣子的摆放,激发学生主动分类的内在需求,确定分类这一活动主题。
2.小组合作,亲历实践过程。
首先交流不同的分类标准,然后小组合作选择分类标准动手分一分,最后探索分的结果。既锻炼动手能力,又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交流汇报分类情况。
通过小组交流分类情况,让学生明确按每种分类方法分出的结果有所不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扣子(每小组一袋)、作业纸。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课件出示谜面,引导学生猜谜语。
兄弟几个人,各走各的路,谁要走错了,出来笑死人。
(打一服饰用品)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出是扣子。那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到扣子的世界里探究数学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小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分扣子进行铺垫。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说一说。
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一说都在哪里见过扣子。
预设:在商店里、衣服上……
2.看一看。
(课件出示多种扣子杂乱地摆放在一起的画面)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形状不一样;扣眼数量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比较乱……
3.想一想。
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么多的扣子,怎样才能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样的扣子呢?
预设:把同样的放在一起;把扣子分一分……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把扣子分一分就更清楚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扣子。(板书:分扣子)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根据这一理念,通过课前“猜谜语”自然引入扣子这一活动素材;通过学生观察扣子的摆放情况,激发学生主动分类的内在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
二、小组合作,亲历过程
1.议一议。
讨论:怎样分扣子才能更清楚,跟你的同桌说说白己的想法。
引导全班交流不同的分类标准。
预设:按形状分;按大小分;按扣眼数量分。(师适时板书)
2.分一分。
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法动手分一分。
要求:
(1)小组同学先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确定按什么标准分,然后合作一起动手分一分。分完后,组内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观察分的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学生中不同的分类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分一分,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分类标准不同带来的分类结果的不同。
三、全班交流,汇报情况
1.展示交流分类情况。
分小组交流分类情况。
预设:(1)按形状分:方形、圆形;(2)按大小分:大、小;(3)按扣眼数量分:两个扣眼、四个扣眼。
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方法的分类标准(形状、大小、扣眼数量等),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每一种方法都是怎样分的。
2.反思比较分类方法。
(1)回顾梳理。
课件出示不同分类方法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分类的方法(按形状分的;按扣眼数量分的;按大小分的)。
(2)观察发现。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按扣眼数量分和按形状分两种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信息。
预设:
①按形状分:方形的有7个,圆形的有7个。
②按扣眼数量分:两个扣眼的有8个,四个扣眼的有6个。
(3)讨论比较。
同桌讨论:相同的扣子,分的结果却不同,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想法不一样;因为分的标准不一样;分法不一样……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发现,你们不仅有一双巧手,还有一个聪明的小脑袋。看来分类是要根据标准来分的,分的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板书:分类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汇报分类的结果,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展示与交流的机会。通过对分类过程的回顾梳理、分析比较,很好地发展了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对分类结果的观察发现,培养学生发现信息以及根据信息作出判断的能力,很好地渗透了统计的意识。
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分树叶。(大屏幕出示练习题)
1.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以下答案:
(1)按形状分;(2)按颜色分。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3.对比感悟。多媒体呈现分类后与分类前的不同情况,引导学生思考:
分类之前与分类之后,感觉有什么不同。
预设:更清楚了;更有条理了;一看就明白……
谈话:同学们说得真好。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非常大。举例说说生活中都在哪里见过分类现象。
预设:商场物品的摆放;垃圾分类……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了分类的多种标准后,及时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消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理解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的数学思想,直观感悟分类所带来的好处。
五、全课总结,回顾评价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梳理自己的收获。
知识方面:学会了怎样分扣子;学会了怎样分树叶;学会了分类的方法。
方法方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感受方面:学得很愉快、很有意思……
小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回家后,请同学们用你学会的分类方法,动手把自己的书桌整理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环节,让学生全面地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板书设计
分扣子 分一分,议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