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端午节》是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五、端阳、龙舟节等。相传这一传统节日活动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而举行的。
每年端午,最主要的庆祝活动有插艾、喝雄黄酒、挂香包、吃粽子和竟渡等。本课设计选择了“做香包”、“绘赛龙舟”为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由来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通过了解端午香包的特点与途径,在制作香包的过程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文化及习俗,纸香包的折法。
教学难点:纸香包的折法。
教学准备:课件、范作、视频、卡纸、水彩笔、流苏、香料、双面胶、剪刀。
课时:第一学时
第一学时 香包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蒙眼猜物:老师请一位学生上台,蒙住学生的眼睛,老师展示准备好的香包让他伸手去摸,凭感受猜出物体,并大声说出你猜到的名字。
提问:香包在什么时候佩戴?
导出课题《端午节》
二、讲授新课
(一)认知端午节(第一关)
提问:端午节的由来。
视频播放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农历五月五屈原跳江之后,人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二)感知端午节(第二关)
1.提问: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现在我们通过一些图片来感受端午节的习俗。欣赏图片,把学生带入端午节文化习俗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给学生丰富的感受。
并出示课件图片,涂雄黄、粽子、香包、挂艾叶、赛龙舟、喝雄黄酒、等习俗,教师讲述有关端午节故事。
2.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香包,学生欣赏。
2.1老师带来的是用什么做的?
2.2纸折的香包有几个面?(六个面)
2.3还有哪些小配件?(挂绳,流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3.为了能更好的了解香包,我们现在来请一位学生上台当众拆香包。
(1)观察打开的香包纸是什么形状?
(2)纸条有什么特点呢?(三角形折痕、有图案)
(3)纸条上装饰的图案在什么位置?(最后边的三个正方形上有装饰图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发现美的眼睛,并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三)体验端午节(第三关)
1.漂亮的纸香包应该以怎样的步骤来做?
(1)连续折成三角形,折出六个小正方形最后剪去尾端的三角形。
(2)在纸条末尾的三个正方形上装饰图案。(注意颜色的搭配)
(3)装饰挂件。(第二个和第三个分别用双面胶贴上挂绳和吊坠)
(4)按折痕折香包。
2.微课展示折叠香包过程。
三、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两人合作用卡纸折出一个香包,并设计美丽的图案。
注意:棱角分明,色彩搭配美观。
四、作业展评
1.小组展示自己的香包。(希沃助手拍照上传作品)
2.开展香包互赠活动:做好的香包可以送给朋友家人,你想将你的香包送给谁,并要对他说什么?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传统节日端午节,了解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学习了制作纸香包,下课后可以尝试用丝线缠绕做香包。
板书设计
端午节
折 装饰 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