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高二年级(选修)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难点名称 理解《春江花月夜》景、情、理有机融合的艺术手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会景、情、理有机融合的艺术手法,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体会形象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这首词中, 理解景、情、理有机融合的艺术手法,对高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景物的美丽和诗人的内心情感。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景、情、理有机融合的艺术手法 的作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这节课我们就来看本文如何运用景、情、理有机融合的艺术手法达到这种艺术境界。 本诗前八句写到了哪些意象? 意境有何特点? 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体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理解诗句。 (1)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 a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 b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 c意境——幽美恬静 (2)理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在永恒的宇宙面前,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却是永恒的,这是因为:
a人类生命的延续是永恒的。 b人类的精神是永恒的。 诗人跳出了个人生命意义的小圈子,用博大的情怀来关注人类,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3)第三部分: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及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5)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6)“月”是全诗的灵魂:
景物描写的主体 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 哲理思考的凭借 抒写离情别绪的依托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高洁优雅的意境,意在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景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制度中,我们只有漂泊在外,永远没有衣锦还乡的日子注定人生的抱负不能施展,这就是我们不可更改命运-----理 诗中有游子思乡思亲之缠绵,也有闺女思念情人之真挚--情
小结 景、情、理有机融合的艺术手法作用 1 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江月夜图。表达了对大自然美好景物的赞美。 2 体现了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探索。 3 抒发了长夜不眠的思妇和漂泊天涯的游子间的相思之情,歌颂对人间纯真爱情。 4 情景理交融,收到十分完美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