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兽王
课题 《狮王进行曲》 课型 欣赏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课时 2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乐曲《狮王进行曲》的表现形式,作品的结构、意境,初步感受钢琴与弦乐器的音色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模仿、想象、探究等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乐曲,并在理解乐曲的过程中获取欣赏音乐的方法,提升音乐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乐曲《狮王进行曲》的学习,初步感受音乐作品的表现力,理解音乐形象,提高对音乐的兴趣。
教材分析 《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曲,是一首由双钢琴与弦乐五部共同完成的乐曲,采用对比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极富形象性与趣味性。一开始,便以钢琴的颤音形成森严的森林气氛,接着弦乐与两架钢琴一起奏出逐渐增强的音响,进一步渲染这种气氛。随后,钢琴用很强的力度ff 奏出音阶式的经过句,引出狮王进行曲。沉重有力的顿音,浑厚低沉的旋律,表现了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神态和坚实的步伐。主题重复一遍之后,出现了由低音区的半音阶经过句组成的模仿狮子吼叫的对比性中段。然后,钢琴在高音区再现狮王主题,最后在狮子的吼叫声中结束。
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感受作品中的音乐情境,加深对音乐的理解。2、学生音乐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综合运用。
教学用具 音响设备、课本、钢琴、笔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检查坐姿
导入新课 谈话激趣,听音乐导入 1、师:老师知道大家从动物园里看到很多动物,咱们一起来认一认,这是什么动物?(出示幻灯2森林王国)袋鼠,天鹅,大象2、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殊的动物园,在这所动物园里,我们要用小耳朵听出是什么动物,我们来试试吧!(1)聆听音乐《大象》,学生回答。(点击声音1)为什么是大象呢?聆听音乐《袋鼠》,学生回答。(点击声音2)为什么是袋鼠呢?(3)聆听音乐《天鹅》,学生回答。 (点击声音3)为什么是天鹅呢? 通过谈同学们喜欢的动物,激发学习兴趣,引入用耳朵来听。
新课教学 欣赏乐曲 1、呈现引子部分。(1)初听引子,感受情绪。师:你们可真棒!真会听音乐,(出示幻灯3)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是这位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一个组曲,组曲的名字叫《动物狂欢节》,在这个组曲中一共有十四首好听的音乐,今天我们就要听这十四首乐曲中的第一首乐曲,在第一个来参加动物狂欢节的动物出场前,有一段音乐是为那个动物的出场渲染一种情绪、一种氛围。你们听听是紧张恐惧的还是轻松快乐的?(出示幻灯4,播放音乐)(2)再听引子,画旋律线。师:音乐真神奇,这么短小的一段音乐就能表现出紧张恐惧的情绪,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紧张恐怖的情绪。同时请你思考演奏这段音乐的乐器?(播放音乐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钢琴颤音的图谱。)请你们仔细听一听,这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觉?(3)可爱的“钢琴与弦乐”。师:在刚才播放的音乐中,除了钢琴声,(出示幻灯5)另外一种声音我们称为弦乐,这里的弦乐主要由四种乐器演奏,分别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其中把小提琴分为两组,所以又称为“弦乐五部”。它们有个共同的特征,都是用琴弓拉动琴弦发出声音的,因此被称为拉弦乐器,它们分别主要演奏高音、中音、中低音和低音。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段音乐紧张的氛围。(播放音乐,教师在原本表示钢琴颤音的无规则线条上面,用不同色彩的粉笔画出粗斜线,表示弦乐的发展。)呈现A段音乐。初听A段,表现音乐。师:听到刚才这段带有紧张恐怖情绪的音乐,第一个参加动物狂欢节的动物来了,它是跑着来的还是走着来的?请你们听着音乐做一做。(出示幻灯6,播放声音1,学生表演,教师一起表演)a聆听A1,感受气势磅礴的“军乐队”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觉,这个动物在走之前竟然有另外的声音,听上去还很有力,很整齐,那会是什么声音呢?请你们再听听这段音乐,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播放声音2)师画旋律线b再次聆听A1,表演军乐队。a聆听A2,感受动物威武的形象师:乐队经过后,这个动物终于威武的出现了,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感受一下。(播放声音3)师画图形谱b再次聆听表演c可爱的“钢琴与弦乐”。师:在刚才播放的音乐中,除了钢琴声,(出示幻灯5)另外一种声音我们称为弦乐,这里的弦乐主要由四种乐器演奏,分别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其中把小提琴分为两组,所以又称为“弦乐五部”。它们有个共同的特征,都是用琴弓拉动琴弦发出声音的,因此被称为拉弦乐器,它们分别主要演奏高音、中音、中低音和低音。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段音乐紧张的氛围。(播放音乐,教师在原本表示钢琴颤音的无规则线条上面,用不同色彩的粉笔画出粗斜线,表示弦乐的发展。)再次聆听A段,完整表演。师:前面的同学表演军乐队,后面的同学表演威武的动物。(播放声音1)唱唱出场旋律。师: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现在让我们来唱唱这个出场的旋律。(出示幻灯7,播放音乐)a张嘴默唱b师生对唱c师生齐唱d你觉得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还是有力短促的声音演唱?那我们用有力短促的声音演唱。师:我们的声音这么有力,动作再有力些,是不是感觉更神气威风了。第三次聆听A段,完整表演(出示幻灯8,播放音乐)3、呈现B段音乐。(1)初听B段,表现音乐。师:第一个参加动物狂欢节的动物来了以后,他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来听听。(出示幻灯9,点击声音1,学生听)作曲家是想用这种声音描写吼叫,请大家听听,在音乐中这种吼叫出现了几次?用手指表示出来。(点击声音2,学生听)师:确实吼叫了四次,那你用一个动作,不出声来做一做这个吼叫的特点,老师放音乐,你们来做。(点击声音2,学生模仿)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张开了大嘴,还张开了手模仿动物的大爪子,一看就是一个威武的动物。那么这个吼叫声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了解了解。(出示幻灯10)听一听,第几幅图片能把这个吼叫声表现出来?说说选择的理由。(播放声音3)师:从声音的高低来说,从声音的强弱来说。这个动物的吼叫声从声音的高低来说低-高-低;从声音的强弱来说弱-强-弱。那我们来根据狮王吼叫声的特点,编创一个简单的动作来表示吼叫声。(出示幻灯11,点击声音)再次听B段。a,全班表演;b,指名表演;c,全班表演。同学们表演得真棒!那么这么有特点的声音还是弦乐演奏的吗?你听出是什么乐器演奏的?(点击幻灯,出示钢琴图片)师:答对了,告诉你们是钢琴演奏的吼叫声,而且还是两架钢琴同时演奏。现在你们想想第一个来参加动物狂欢节的动物这样威武的出场,还这样吼叫,你们猜出是什么动物了吗?(出示幻灯12)师:现在我宣布作曲家要表现的是是狮子,是什么样的狮子呢?是狮子的首领狮王。请你们再听一遍,说说除了吼叫声还有什么声音?(播放音乐,教师画旋律线)(7)第三次听B段,感受“军乐队”。师:说得真好,确实又出现了军乐队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个音高读出节奏:“嘟嘟嘟 嘟 嘟-嘟-”第四次听B段,完整表演。(出示幻灯13)A组同学表演狮王,B组同学表演军乐队。师:现在老师要告诉你们乐曲的名字叫《狮王进行曲》(板书课题)4、呈现A’段音乐。(1)初听A’段,师:同学们,刚开始制造紧张气氛的那段音乐叫引子,之后狮王威武的出场了,这是乐曲的A段,然后有特点的吼叫了四次,这是音乐的B段,注意,音乐还没完呢!听听这段音乐。(出示幻灯14,学生聆听,教师画旋律线)(2)师:你听到出场的旋律了吗?你听到叫声了吗?最后在什么声音中结束的?这一段跟那一段相似?因此这一段就是A’段。(3)再听A’段,完整表演。听到出场的旋律全班走起来,听到吼叫声停下来,做吼叫状。5、完整聆听全曲。师:接下来,让我们静静地完整聆听这首《狮王进行曲》。 聆听A段,得出主题演奏乐器——弦乐。在体验的过程中,熟悉音乐,得出结论。通过模仿狮王的脚步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兴趣。模仿“军乐队”吹号的动作,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音乐本身,进一步熟悉音乐的主题旋律,同时深入音乐情境中。对比分析,从中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效率,简化教学内容,也便于总结音乐要素。数一数吼叫声的次数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对音乐更加专注,理解音乐形象。对于音乐段落的先后呈现,本课教学做了大胆的尝试,将音乐的B段提前,对比欣赏A段与A′段,简化教学内容,让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理解乐曲,以达预设目标。
拓展延伸 创编表演。 师:全曲已经听完了,现在让我们来表演这首乐曲。现在你们就是神气威武的小狮王,你就要参加动物狂欢节了,当你听到军乐队音乐时,做吹军号状,当你听到吼叫声时,停下,做吼叫状。 这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检测的内容又是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联的作品,既巧妙,又有效。
结束本课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听的乐曲名字叫什么?是动物狂欢节的第几首?以后我们再听其他的音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