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4 优化训练(14 孔孟两章)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4 优化训练(14 孔孟两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4 11: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4 孔孟两章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稷(jì) 鸡豚(tún) 饿莩(fú ) 弃甲曳兵(yè)
B.鱼鳖(biē) 孝悌(tì) 曳(zhuài)兵 庠序之教(xiánɡ)
C.虎兕(sì) 狗彘(zhì) 数罟(shù ) 数口之家(shù)
D.米粟(sù) 颛(zhuān)臾 洿池(wū) 养生丧死(sānɡ)
解析:A.莩piǎo;B.曳yè;C.数cù。
答案:D
2.请在下列句子诵读时需要停顿的地方画上“/”。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固而近于费
(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解析:准确理解文意是朗读的基础,而成功的朗读又能为更好地理解作品提供帮助。
答案:(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固/而近于费
(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3.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_________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孔子,名_____,字_____,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孟子,名_____,字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_________ 之后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常以_________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_________。他认为人性本善,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提出_________的思想。《孟子》是记载_________的书,由_________编成,全书共_________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书”。
答案:(1)语录体 丘 仲尼 思想家 教育家
(2)轲 子舆 战国 孔子 孔孟 亚圣
民贵君轻 孟子言行 孟子及其弟子 七
《论语》 《大学》 《中庸》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 毋 不要
(2)颁 斑 花白
(3)涂 途 道路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时:季节。
B.非我也,兵也 兵:兵器。
C.填然鼓之 鼓:击鼓。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犯罪。
解析:D项“罪”:归罪。
答案:D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A项①尽;②胜利。B项①读wánɡ,大王;②读wànɡ,称王。D项①兵器;②军队。
答案:C
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孔子主张礼治的一组是(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⑤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21世纪教育网
A.②③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解析:此题是对整体把握文意的考查。所谓“礼治”,就是用加强教化的办法,以德服人。第②句是孔子责备冉有二人不能尽辅佐之责的话;④是孔子批评冉有二人找借口的话。
答案:B
4.孔子称呼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如“求也”“冉也”等。而在本文中,对冉有的称呼,却省去了这个“也”字,三次直呼“求”。对此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省去“也”,表现出孔子的语气急促,态度严肃
B.突出孔子声色俱厉的那种神态
C.突出了孔子的义正词严和冉有的理屈词穷
D.突出孔子对冉有的观点及做法深恶痛绝
解析:从题干分析可知,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孔子的语气分析,不涉及冉有。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弃甲曳兵而走
C.或百步而后止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解析:A项“河”意为“黄河”。今泛指河流。B项“走”意为“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C项“或”意为“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6.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在反驳冉有的话时,起初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说了一句“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是为什么?
解析: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结合作者和谈话人的关系以及文意来进行。
答案:这是因为冉有之言激怒了孔子,孔子认为他是在强词夺理,因此要首先批评他政治态度的不端正。
7.孟子主张行王道,施仁政,那么文中的“仁政”主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孟子的“仁政”主张主要体现在课文的第五、六两节。
答案:(1)“不违农时”,合理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实施仁政的开始;(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发展畜牧业,使“黎民不饥不寒”;(3)加强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行仁政的根本措施。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21世纪教育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________;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_________;
(3)弃甲曳兵__________________;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________。
2.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
例句: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C.可烧而走也
D.大王必欲急臣,则臣之头与璧俱碎于柱
3.下面对文中内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四个加点的“夫”字,意义、用法并不都相同,只有“今夫颛臾”句中的“夫”和“君子疾夫舍曰……”句中的“夫”相同。
B.“不患贫而患不安”句中的“安”字和“既来之,则安之”中的“安”字意思一样。
C.“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个句子是并列复句。
D.“有国有家者”的意思是“治理国家和家庭内部的人”。
4.请翻译下面句子,并说出这些句子的句式特点。
(1)无乃尔是过与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何以伐为
答案:
1.答案:(1)辅助 (2)介词,对 (3)拖着?(4)憎恨
2.解析:A项“小”,意动用法,“认为……小”。B、C、D三项与例句都是使动用法。B项“鸣”,“使……鸣”;C项“走”,“使……逃跑”;D项“急”,“使……急”。例句“来”,“使……来”。
答案:A
3.解析:B项第一个“安”是“安定”的意思,第二个“安”是“使……安定”。C项这个句子是一个单句。D项“有国有家者”是指诸侯、大夫。
答案:A
4.解析:翻译句子是高考必考内容,且分值较高,要把句子翻译准确,除了理解句意,还要分析句子有哪些重点词,这个句子是什么句式,总之,翻译句子是对文言文综合能力的考查。
答案:(1)恐怕应该责备你吧。句式:宾语前置句。
(2)过去,先王让它做东蒙山的祭主。句式:省略句。
(3)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句式:宾语前置句。21世纪教育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中“黎民”的含义是什么?你能举出与这意义相同的另外一些说法吗?
6.下列不属于孟子发展生产的措施的一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B.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C.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填空 (加引号的部分用课文原句回答)。21世纪教育网
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的内容,概括地说包括两个方面,即_______与_______。前者,即“_______”;后者,即“_______。”
8.对本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是孟子直接对梁惠王的批评。
C.孟子善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D.孟子不仅主张教民,还主张养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E.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答案:“黎民”的含义是百姓,常见的还有布衣、黔首、生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6.解析:注意审题关键词“发展生产”。D是教民,属于精神文明范畴。
答案:D
7.答案:养民 教民 五亩之宅……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道路矣
8.解析:B是孟子对整个统治阶级的批评,而非直指梁惠王;D前后顺序颠倒。
答案:BD21世纪教育网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9~10题。
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9.写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意。
(1)野有饿莩_________ (2)且人恶之_________ (3)恶在其为民父母也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9.答案:(1)饿死的尸首。(2)厌恶。(3)怎么。
10.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注意句(1)中的“饿莩”;句(2)中的“恶”“为”。
答案:(1)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首,这就像率领野兽吃人一样。(2)这样怎么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徐公来,孰视之(经常)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下)
D.朝服衣冠(上朝)
1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C.顷之,烟炎张天(调节音节,无义)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他,代邹忌)
13.下列加点字与“朝服衣冠”的“服”字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C.闻寡人之耳者
D.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14.下列与“忌不自信”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B.豫州今欲何至?21世纪教育网
C.吾孰与徐公美?
D.古之人不余欺也。
11.解析:B.孰,通“熟”,仔细。C.私,偏爱。D.朝,早上。
答案:A
12.解析:“之”,第三人称代词,他,代徐公。
答案:D
13.解析:A项,“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B项“军”名词作动词,驻军。C项“闻”使动用法,使……听到。D项没有活用。
答案:B
14.解析: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C
创新应用
15.有学者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两句古本有误,应该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你认为有无道理?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同学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要有根据,不过,本题的答案还是比较统一的。
答案:有道理。因为“贫”和“均”指财富而言,“寡”和“安”指人口而言,而且下文又有“均无贫”“和无寡”等句可以为证。
16.结合语境,请在横线上补写下联。
李格非先生安贫乐道,不完全赞同《论语》上“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和《礼记》上“富润屋,德润身”的说法,略加增删,集成一副佳联:“居无求安食求饱,__________________。”于此可见先生的襟怀。
解析:此题从形式上要严格符合对联的要求,如字数相等、要求对仗等;从内容上,要注意所给句子提供的语境,“不完全赞同”一词很重要。再者还要注意“安贫乐道”一词。
答案:富不润屋德润身
17.阅读一下面的新闻,说明画线句子包含哪几点信息。
交通拥堵历来是北京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道路资源不足与车辆增多的矛盾,实现和谐交通的理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北京以让49万辆公车暂时“休克”之策,成功应对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向脆弱的北京交通提出的挑战:会议期间,北京交通顺畅,秩序井然,堵车不再是北京的一道“景观”,市区交通呈现出少有的畅通。
①北京的交通十分脆弱。②在北京召开了中非合作论坛峰会。③会议期间北京采取了让49万辆公车暂时“休克”的措施。④这个措施成功应对了会议的挑战。
18.孔子在驳斥弟子的观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引证,有喻证;摆事实,讲道理;有破有立,非常具有说服力。请你也试着用上面的方法写一段驳论的文字。
写作提示:写作前,先选择一个值得驳斥且有话可说的错误观点,然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先进行批判。
高考链接
19.(2007广州普高毕业测试,18)老刘想与某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可合同中有一项很长的条款,请你帮他解读,告诉他被保险人出险时需同时具备哪五个条件才能获得赔付?
被保险人于本合同有效期内,以乘客身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因遭遇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并以此意外事故为直接且单独原因导致其身体伤害、残疾或身故的可获得赔付。
答案示例:获得赔付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在合同有效期内;(2)以乘客身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3)遭遇的是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4)该意外事故导致被保险人身体伤害、残疾或身故;(5)该意外事故是被保险人受伤害的直接且单独的原因。(顺序颠倒不扣分)
20.(2007湖北高考,22)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请以“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开头,续写一段歌词。要求每行语句不与第一段完全重复,句式基本对应,大体押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 这是一个欢乐的世界,
沐浴奥运风,我们青春豪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连着心,手拉着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朋友走到一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着一个梦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谊的圣火传递千秋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试题要求考生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续写一段歌词。试题从新的角度考查语言操作能力。本题既考查考对北京奥运的基本理解,要求写上与歌词相对应的画龙点睛的工整句子,字数上还有限制,所以做好这道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答案示例:高擎五环旗,我们激情满怀,/山连着山,水连着水,/大家走到一起来。/同在一个地球,/文明的种子撒遍四海五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