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5 教材优化全析(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必修5 教材优化全析(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4 11: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学习目标导航
1.初步了解当前青少年有哪些新的消费观念。
2.学习文章通过大量确凿的数据和无可辩驳的事实进行调查与分析的方法。
3.通过学习本文,进行自我教育,形成科学、合理、正确的消费观念。
自主切学平台21世纪教育网
一、作家作品
1.沈杰(1963— ),男,云南昆明人,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国际社会学协会会员。1999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心理。参与、主持“中国社会变迁研究”“转型时期的社会心态研究”等十多项国家、社科院和有关部委重大研究课题。论文《中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凝聚力建构》获国际社会学协会举办的“世界青年社会学家论文竞赛”优胜奖。《社会心理学理论》《现代应用社会心理学》等一些出版物曾获不同等级的优秀学术成果奖项。
2.调查报告:是报告调查研究结果的书面材料。它起着总结推广经验、反映情况、揭露问题的作用。写调查报告,要选好典型,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深入调查,取得详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归纳提炼,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最后按调查报告的写法,整理成文。调查报告的种类按目的可分三类:一类是提供经验的调查报告。主要是反映与推广现实生活中比较成熟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先进经验,用典型带动一般,指导与推动全面的工作。一类是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内容比较广泛,可反映各方面的情况,以供领导部门了解动态与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一类是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主要揭露社会生活或工作中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具体事实说明问题的性质,分析产生的原因,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予以解决。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正文一般又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21世纪教育网
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选自2003年4月20日《中国青年报》,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博士沈杰的一篇社会报告。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货币这一原本普普通通的日常交换流通单位,不仅成为财富的象征,更成为个体或集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基于此,人们的金钱观、价值观、消费观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形态,那么,作为特殊的群体——青少年,他们的消费观念又是怎样的呢?他们能否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呢?这一点,受到了家长、学校、商家等社会多方面的关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沈杰博士曾经说过,“能否对当今青年的新特质、新走势、新问题,作出更及时的科学把握、更深切的价值理解、更到位的人本关怀,都是有效做好青年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写作背景
本次调查由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问卷调查时间为2002年6月10日至7月24日。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云南、陕西等地选取了12所大学、21所中学发放问卷3 0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 710份。被调查者中男性占48.3%,女性占51.7%;初中生占23.9%,高中生占25.8%,大学生占50.3%;独生子女占60.9%,非独生子女占39.1%。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给(jǐ)予 攒(zǎn)钱 弘(hónɡ)扬
2.字形[21世纪教育网
兼顾 实惠 转型
3.字词辨识
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
整体感悟
作为一篇调查报告,《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以大量确凿的数据和细致全面的分析,为我们总结了当前大多数青少年的新的消费观念,得出了一些实事求是的结论。这篇调查报告指出,在消费观念上,青少年消费既图实惠又要高标准,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追求生活质量和享受。作者不但得出了这些结论,而且还找出了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是真实可信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课文详解
调查报告的一般格式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前言。一般写明调查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或说明一些基本情况,以便于读者阅读正文内容。二是主体,即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要详尽地介绍调查报告的事实(包括事情发生的原因、发展经过、形成结果以及作者对这些事实的分析与评价),要把观点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把面上的基本情况与点上的典型事例结合起来。三是结尾。总结强调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措施和方法,或提出建议和希望。
作为一篇调查报告,《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这篇文章也不例外,全文思路清晰,脉络清楚。下面具体分析一下:21世纪教育网
第1段是前言部分,简明扼要地指出当前大多数青少年在消费观念上的主要特点,即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同时,强调生活质量、重视充分享受的倾向也在日益呈现,而且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主体部分共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方面都有一个小标题,用黑体字表示,简洁明了。21世纪教育网
第2—4段说的是青少年消费观念的第一个特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而言,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问题,还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一味地追求“高消费”还不是绝大多数人的要求,节俭观念仍然在许多人身上保留着,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追求生活质量和享受。
第5—7段说的是青少年消费观念的第二个特点:勤俭节约尚未过时。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数据分析认为:在今天这个重视消费的时代,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仍然得到绝大多数青少年的肯定。这说明勤俭节约作为一种具有道德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念,并不受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直接影响而随即发生改变。此外,作者还发现:初中生对勤俭节约的认同度要比高中生和大学生高。
第8—10段说的是青少年消费观念的第三个特点:享受意识正在增强。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分析认为,虽然大多数青少年并没有对过分强调享乐或“及时享乐”的观点给予认同,但还是可以看出他们重视享受的倾向正在增强。其中,独生子女和初中生都表现出更多地注重享受的倾向。
第11—13段说的是青少年消费观念的第四个特点:八成青少年渴望经济独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比较发现,当前青少年的经济自立意识在逐步增强,且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大学生比高中生、初中生具有更强的经济独立意识。
最后一段是这篇调查报告的结尾,总结了当前青少年消费心理与行为的主要趋势:讲求实际、追求实惠,并总结出了其中的两条原因。同时还指出,青少年强调生活质量和重视充分享受的观念,是和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相适应的。
疑难探究
课文中为什么说“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的人占56.2%,则表现了人们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与实力”?
参考答案:众所周知,当前,人们的生活走过了温饱的阶段。课文中提到青少年消费方式正在由节俭型向享受型转变,生活质量意识也逐渐提高,从而导致了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变化。这不仅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也是消费观念更新的结果。这也是正在迈向小康和富裕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作者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当前青少年消费心理行为的主要趋势是讲求实际、追求实惠。作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找到它的答题区间。在结尾,作者在总结了青少年消费心理和行为的主要趋势之后,接着指出了其中的两条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自身基本上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诸如勤俭节约这一类曾经被长期弘扬的思想观念对他们仍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21世纪教育网
三、技巧鉴赏
1.用事实说话,如实反映情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文章以大量确凿的数据和无可辩驳的事实,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调查,使得分析科学可信。如在“勤俭节约尚未过时”这一部分中,作者就举了三组很有说服力的数据:56.9%的人认为,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31.3%的人认为社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只有6.9%的人认为勤俭节约“现在已经过时”。很明显,作者也由此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今天这个重视消费的时代,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仍然得到绝大多数青少年的肯定。这就对那种认为现在的青少年缺乏勤俭意识的说法是一个有力的反驳,文章有针对性,能起到廓清认识、解决问题的作用,这使人们认识到勤俭节约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弘扬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人,是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的。
2.夹叙夹议,点面结合21世纪教育网
本文有叙述有分析,既有面的说明,又有点的阐述,能做到观点统率材料,材料说明观点。还是拿“勤俭节约尚未过时”这一部分来说,作者列举了三组数据说明了这一问题后,进一步分析到:作为一种具有道德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念,勤俭节约并不受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直接影响而随即发生改变。接着,作者又进行了点的说明,把初中生同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对比,很有说服力。
再比如“青少年消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这一部分中,作者通过面的说明得出了大多数青少年在消费标准和日常生活中兼顾实惠和高标准的结论后,又进一步通过点的对比指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追求生活质量和享受,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
四、合作探究
作者认为,青少年享受意识正在增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自己的看法。21世纪教育网
探究思路:这个问题可以算是一个半开放题,同学们既可以表示同意,也可以表示不同意,但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可以先进行充分的思考,最好写出一份发言提纲: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在班上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探讨。
参考答案:对于这个问题不外乎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同意。本文作者提供的数据就能说明这一点,而且现在青少年消费最大的特点就是消费观念开放、消费方式多样、消费水平提高、满足个人发展和精神享受的比重确实正在逐渐增大。一种是不同意。因为青少年大多数还是一个纯消费者,毕竟还要依靠家庭资助,还不具备这种条件,依附在家庭上的消费还需要量力而行。还可以拿身边同学的例子来说,有许多同学都是很节俭的,对那种提倡享受的同学持否定态度。大家不管持哪种观点,都要用事实说话,举出实例来加以证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