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专题强化
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首先要做到“五看”:
1.看坐标——看坐标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量及它们的单位。
2.看标度——看坐标系的横轴与纵轴上的数值。
3.看始末——看图像的起点(反应前起点为原点还是不为原点)、终点(是否能形成平台,是否真的到了终点位置)。
4.看拐点——看图像变化时的转折点。
5.看特征——看图像的走势、是否为直线等。
专题1图像分析题P152
1.审题:阅读题目并在题目中画出重要条件。
2.分析:结合题目信息和转化方向找到最容易判断的物质,即突破口。
3.推断:根据题目要求,利用突破口推出未知物质。
4.检验:将推出的物质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专题二 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检验、除杂要注意先后顺序问题,最后除水。
一、常见物质的性质特征
2.液体:有色离子:浅绿色—含Fe2+的溶液,黄色—含Fe3+的溶液,蓝色—含Cu2+的溶液。
3.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HCl、NH3。
二、物质的用途
1.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的是O2。
2.常用于人工降雨(固体)、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的物质是CO2。
3.用于金属除锈的是稀盐酸和稀硫酸。
4.生活调味品:食盐(NaCl)、食醋(CH3COOH)。
5.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Ca(OH)2(熟石灰)。
6.常用的建筑材料:CaCO3、Ca(OH)2(石灰乳)、CaO。
7.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有Al(OH)3、Mg(OH)2、NaHCO3。
8.可用作干燥剂的有CaO(食品干燥剂)、NaOH、浓硫酸(液体)。
9.可用作补钙剂的是CaCO3,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是Na2CO3。
10.可用于实验室检验水的存在的是无水硫酸铜。
11.配制波尔多液的药剂:硫酸铜、熟石灰。
12.医疗上可用于杀菌消毒,且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的物质是酒精
(C2H5OH)。
三、常考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
1.常考物质的俗称
2.物质的主要成分
(1)铁锈、赤铁矿:氧化铁(Fe2O3)。(2)磁铁矿:四氧化三铁(Fe3O4)。(3)胃酸:盐酸(HCl)。(4)石灰水、石灰乳:Ca(OH)2。(5)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CaCO3)。(6)发酵粉——碳酸氢钠(NaHCO3)。(7)沼气、天然气、瓦斯:甲烷(CH4)。
四、元素或物质之最
1.元素:(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3)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2.物质:(1)最轻的气体、最理想(清洁)的燃料是H2。(2)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3)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最常用的溶剂是H2O。(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5)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Cu。(6)目前使用最广泛、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Fe。(7)导电性最强、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Ag。
五、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
1.气态氧化物是CO2和CO。
2.液态氧化物是H2O2和H2O。
3.固体氧化物是FeO、Fe2O3和Fe3O4。
4.盐是FeCl2和FeCl3、FeSO4和Fe2(SO4)3。
5.碱是Fe(OH)2和Fe(OH)3。
1.简读流程,明确整个流程的目的(如:制备或分离提纯)。
2.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了获得纯净的目标产物而服务。
3.理清三个疑问:
①原辅料有什么?②核心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核心反应的作用是什么?(为了转换中间产物、为了提纯还是为了得到所需物质?)
4.工艺流程涉及实际问题,很多原辅料都需要过量,因此在考虑设计流程时,不仅要考虑原料的提纯问题,还要考虑过量辅料的去留问题。
专题三 工艺流程题P163
原料的预处理
1.流程中所用的原料通常要进行预处理,如打磨金属、研磨、水浸、酸或碱浸、灼烧等。
2.为了提高反应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将固体原料粉碎;增大溶液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搅拌等。
根据信息书写流程中的化学方程式
1.常见流程图上的图解。
注意箭头:反应物随箭头进入(即投料),生成物随箭头流出(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
2.判断出是反应物或生成物后,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题目所给的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
流程中反应条件的控制
1.温度控制的目的:通常是防止某种物质温度过高时发生分解或挥发(如碳酸氢铵、氨水、过氧化氢溶液、不溶性的碱、盐酸挥发等)。温度控制的方法一般常用水浴、冰浴等。
2.调节pH的目的:控制溶液的酸碱度,防止某些反应的发生(依题目信息作答)。
关于原料利用率的问题
1.为了增大原料的利用率,工艺流程中所用的试剂一般是“过量”,要关注“过量的试剂”会进入下一步的流程中,判断物质的成分时千万不要遗漏。
2.判断能回收利用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
3.副产品的用途。
流程中常考的实验操作
1.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所用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2.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物质的常见检验方法
1.检验流程中沉淀是否完全(或所加试剂是否足量)的方法:静置,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某种试剂(与前面所加的试剂相同),若没有沉淀产生,说明沉淀完全(所加试剂足量)。
2.检验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某种试剂,若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洗涤干净。
工艺流程的评价: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和简便性,对环境的影响,经济实用性。
科学探究完整的流程应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专题四科学探究题P169
1.常见的探究方法
(1)比较探究:要注意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比较。如:
①人呼出气体与空气成分的比较;
②利用酸与金属反应探究金属活动性。
(2)控制条件探究:多个条件同时存在时才能发生,设计实验时要注意条件个数(有A无B,有B无A,和AB同时存在的情况)。如:
①C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原因的探究;(生成碳酸导致溶液变色)
②燃烧条件的探究;(通常情况下:氧气、可燃物、着火点)
③钢铁生锈条件的探究。(氧气、水)
(3)猜想探究:这里的猜想是有科学依据的设想,而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瞎想”。因此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提供的资料信息。如:
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反应物浓度、接触面积(颗粒大小)、催化剂种类、温度、压强、质量、pH等;
②物质的成分:可能是A,可能是B,还可能是AB同时存在。
2.解题思路
(1)阅读题干,找出探究的“目的”、探究的“方案”和探究的“关键步骤”等信息。
(2)理清“操作”“现象”和“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如图所示:
(3)思考题设实验流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更优的方案。
1.找方程式——找到题目中核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提取数据——找出计算所需纯净物的质量(题目中所给数据很可能不能直接使用)。
①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或溶液)的总质量×该物质的质量分数;
②提取表格中的数据:先找递变规律,再找突变数据;
③提取图像上的数据:注意起点、拐点和终点;
④提取实验流程中的数据:测量值有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减去容器质量或使用反应前后的差量。
专题五计算题P179
3.设未知量——依据题目所给的信息,结合所求的数据,设出未知量x(通常可以问什么就设什么)。
4.规范答题——严格按照“设、列、写、比、求、答”的顺序书写答题过程。
5.细节检查——解题过程写完后,要注意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书写正确、比例式是否列对、单位是否匹配、得数是否精确到位等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