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解读】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学习目标】
1.读图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说明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知道欧洲西部发达国家众多的特点。
2.利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分析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主要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4.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列举当地著名旅游胜地。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的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的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引领、图释导学、小组合作、归纳演绎、多媒体教学等。
【教学活动设计】
1.通过读教材自学和快问快答的形式,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图文资料,归纳气候和地形特点对于欧洲西部畜牧业的有利影响,评价学习目标2和3。
3.通过观看欧洲西部视频短片、以及扮演小导游介绍自己所在地区的旅游资源,归纳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评价学习目标4。
环节一:情景导入
展示荷兰郁金香、瑞士糖果和军刀、艾菲尔铁塔、奔驰跑车等图片,让学生说出其所属国家。教师说出这些国家同属于一个地区——欧洲西部。这个地区是一个怎样的地区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前往欧洲西部去看一看,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常识出发,选取一些最能代表欧洲西部部分国家的图片,这些图片有好看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采用快问快答的形式让学生说出其所属国家,进而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区域——欧洲西部。激发学生小小的成就感及学习兴趣,过渡衔接自然。
环节二:位置与范围
问题引领:1.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知道,学习区域地理首先要研究它的?
2.地理位置一般包括?
学生立即可以说出首先应研究地理位置。通过教师进一步提问继而回答出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评价设计:自学教材第一段,并结合投影上的图片,完成学案上关于地理位置的题目。并请学生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绝大多数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分析区域地理位置的三个方面,让学生自己看书、读图并说出本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这三个方面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对应学习目标1。
问题引领:3.欧洲西部是否就是西欧?
学生活动:读“欧洲分区图”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很容易看出,两者并不能划等号,从图中来看,西欧只是本区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讲解本区范围的同时,强调不可一知半解,想当然。要注意知识学习的严谨性。
环节三:发达国家集中
教师过渡:展示“欧洲西部国家分布图”及“世界人口分布图”
问题引领1:通过读图我们发现本区国家的特点是?(众多)
那人口呢?(稠密)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得出本区“国家众多,人口稠密”这个人文地理特点。
问题2:你认识下面这些国家吗?
评价设计:学生阅读教材本区国家分布图,对照投影识记这十个国家的位置、形状、首都。并用抢答的形式说出国家名称、首都。
教师过渡:展示“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图”
问题3:这些国家都是什么样的国家?(发达国家)
得出本区“发达国家集中”这一知识点。
问题4:本区发达的表现是什么?
评价设计:学生自学教材第二段,归纳本区发达的表现,即:产业结构特点(工业、农业、服务业),并完成学案第二部分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大量的精选图片和精心设计并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得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等知识点,并识记了本区主要国家及其首都,整个过程较好的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学习目标1。
环节四:现代化的畜牧业
教师过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下面我们来看看发达的欧洲西部人吃的怎么样?展示牛排、奶酪等图片。
问题引领:问题1.本区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肉类和奶制品)
问题2.肉类和奶制品来自于?(农业)
问题3.欧洲人的餐桌上多见牛羊肉和乳制品来自于农业的哪一部门?(畜牧业)
教师展示荷兰和英国牧场图片,并展示本区部分国家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柱状图印证学生的猜测,并得出结论——畜牧业发达。
问题4:思考哪些自然要素会影响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学生活动:根据相关图文资料,探讨本区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前后桌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并完成学案相关题目。时间5分钟。
评价设计: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以及通过哪些资料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通过材料一我们得出本区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具有全年温和湿润的特点。材料二告诉我们,多雨潮湿的天气不利于粮食生产,但是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而牧草是牲畜的主要食物。因此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畜牧业发展。
学生活动:读图说出1.本区地形区并总结本区地形特点;2.这种地形特点对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要求同前。
评价设计: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以及通过哪些资料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本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低平的地势和山脉走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范围广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有利于畜牧业发展。
设计意图:
气候与地形对本区畜牧业的发展影响是本课重点和难点,因此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难点突破,鼓励学生仔细分析相关图文资料,并得出相关结论。问题的答案有教师设计好的句子提示,学生只需关注关键词即可。老师给学生“搭桥”,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总结归纳及用科学的地理语言组织答案的能力。评价学习目标2和3。
教师引导:按照倒叙(从右至左)的顺序,梳理本环节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即通过结论推测直接原因,将本区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梳理。
学生活动1:学生很容易根据教师引导完成推理过程。
学生活动2:按照正常顺序回答“为什么欧洲人餐桌上多见牛羊肉和乳制品”。
评价设计: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指着投影给大家再说一遍,要求语言流畅、声音响亮、仪态自然。并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本知识点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也是考点。倒叙、正叙、到讲台讲给大家听都是为了强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多重落实,效果较好。
环节五:繁荣的旅游业
教师过渡:说完了好吃的,我们再来看一看欧洲西部有哪些好玩的。本区被称为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短片来了解一下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
问题引领:结合课本,思考本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评价设计: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发言。并列举本区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完成学案。评价学习目标4。
情感提升:
设计意图:将本课知识和乡土地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域自豪感。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使其更加了解家长、热爱家长,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环节六: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并板书本节简单知识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