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6 喜看稻菽千重浪
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并学习人物通讯的写法。
2.了解并掌握文章分方面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的手法。
3.学习袁隆平脚踏实地、不畏权威、勇于创新、为人类着想的高尚品质。
自主切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1.沈英甲:《科技日报》记者。
2.国家最高科技奖: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自1999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或者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授予人数每年不超过2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为500万元。其中,50万元属获奖者个人所得,用于改善生活条件;450万元由获奖者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由国务院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自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以来,数学家吴文俊院士、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物理学家黄昆院士、计算机专家王选院士、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院士、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获此殊荣。
二、写作背景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汉族,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勋科学家”称号;我国发现的国际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袁隆平取得了在科技方面这么大的成就,当今我们国家又力倡科技兴国,《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也就应运而生。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蔸(dǒu) 蘖(niè)粳(jīnɡ) 珩(hénɡ) 墀(chí) 模(mó)式
2.字形
饥馑 奖掖 刻骨铭心 自给自足
3.字词辨识
21世纪教育网
4.成语理解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自给自足: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教材优化全析
一、文脉梳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整体感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全文主要通过写“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几个方面,表现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脚踏实地、不畏权威、勇于创新、为人类着想的高尚品质,展现了我国当代科学家崭新的精神风貌。
二、课文详解
文章由开头与中间四个部分组成。
中间四个部分具体是:第一部分是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先介绍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他就走下稻田观察的情况,然后写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原因,最后写他多次到稻田中去观察并在实践中发现了真理:既然去年那蔸“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长势这么好,就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那么,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第二部分是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先写“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然后介绍了国际知名权威的结论。又写了他“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的态度。最后写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
第三部分是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先写他“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然后写他“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他“在所不计”的情况。又写他“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的观点。最后以写他“对于不符合事实、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也以同样的胆识力排众议”作结。
第四部分是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先写他的梦想,然后写他研究的成果以及杂交水稻研究成功的作用。最后提到他的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全文主要通过写“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这几个方面,表现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脚踏实地、不畏权威、勇于创新、为人类着想的高尚品质,展现了我国当代科学家崭新的精神风貌。
疑难探究
孟德尔的分离规律是什么?
参考答案: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
袁隆平是如何来驳斥一些人贬斥杂交稻的?
参考答案:袁隆平写了一封信寄给了《人民日报》社,凭着他杰出的学识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用事实说明“杂交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他在信中用平和的语气说,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100千克左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他进而写道,其实,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有差别的,有的甚至很悬殊。一般地说,大多数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属于中等,其中也有个别杂交稻品种的米质较差,但绝不能以个别品种的优劣来概括一般。袁隆平就这样,捍卫了事实也就是捍卫了真理。
三、技巧鉴赏
1.多角度刻画人物
整个通讯都是来写袁隆平的,作者为了写好它,宏观上作了仔细的考虑,把袁隆平对科学的追求分成了几个方面,多角度刻画人物。一是写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一是写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一是写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一是写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分这样几个方面来写,就把袁隆平写得既全面又具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1世纪教育网
2.选取典型材料
作者在分开几个方面来写袁隆平之后,在写每一个方面时又都选取了比较典型的材料,如在写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时,作者就写到:“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袁隆平曾经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我们应如何理解?
探究思路: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题目,可以联系历史上梦想实现的事例来解释,也可从袁隆平对科学的理想和执著追求上来考虑。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如果从历史上很多梦想实现的事例来理解,袁隆平的话还是可以理解的。从袁隆平对科学的理想和执著追求上来考虑,只能说明他理想的远大和追求科学成功的迫切愿望。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