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 访李政道博士
学习目标导航
1.了解并掌握访谈文章的写法。
2.体会访谈的技巧。
3.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献身。
自主切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1.闵捷,《北京青年报》特约记者。
2.李政道博士:1926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与杨振宁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认为,取得科学成功的几个必要条件是:人才、方向、环境、时间。他说,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切条件,21世纪世界物理学的领袖人物将出现在中国。回首20世纪,李政道认为20世纪物理发展可以简单归纳为:了解基本粒子就会了解大物质体的构造。而21世纪的物理学发展将是探求整体统一,物理与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会有极紧密的关系。“在我看来, 21世纪物理学的前景是:激发真空;微观和宏观物理的结合;制造象宇宙开始的状态;了解暗物质;了解类星体的能源;了解CP不对称的原理。”李政道说20世纪的文明是微观的,而21世纪微观和宏观应结合成一体。在整整一百年前,汤姆逊发现电子,从那以后影响了我们这个世纪的物理思想,即大的是由小的组成的,小的是由更小的组成的,找到了最基本的粒子就知道了最大的构造。这个思想不仅影响了物理学,还影响到本世纪生物学的发展,要知道生物学就应该研究生物的基因,知道基因就可能会知道生命。20世纪是越微小越好,我们觉得小是操纵一切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其实并不然。小的粒子,是在很广泛的真空里,而真空很复杂,是个凝聚态,是有构造的。微观粒子和宏观真空实际上是分不开的,这两个必须同时处理。就造计算机而言,是不是越小的就越好呢?可能21世纪的计算机要的是较大的,是个凝聚态单位,这里的信息才更多。21世纪如果把微观和宏观整体地联系起来,这不光是影响物理学,也许会影响到生命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二、写作背景
李政道博士自1972年以来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和讲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在他的建议和安排下,自1979年开始,有几十位中国学者到国外学习和培训,后来成为建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和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骨干。李政道还倡议并创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选拔、培养了大量物理方面的高级人才,并得到美方资助。1985年,他又倡导成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担任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顾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6年,他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并担任主任。李政道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三、重点字词21世纪教育网
1.字音
混沌(dùn) 洗漱(shù)
2.字形
加缪 拍纸簿
3.字词辨识
4.成语理解
色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教材优化全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文脉梳理
讲孙悟空的故事
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21世纪教育网
和毛泽东的谈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
谈文理的关系
有关诺贝尔奖的问题
整体感悟
《访李政道博士》一文先概述李政道博士和中国的关系,然后记录了记者对李政道博士“讲孙悟空的故事”“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和毛泽东的谈话”“‘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谈文理的关系”“有关诺贝尔奖的问题”访谈的情况,向我们讲明了学习、搞科研应注意的一些问题。[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二、课文详解
作者先概述了李政道和中国的联系以及以他独特的影响力为中国科技发展乃至现代化作出的重大贡献,然后引出采访李政道博士的时间及地点:2001年10月12日,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四楼一间大会议室里。
访谈的第一个问题是:让李政道博士谈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的情景。李政道博士先把背景讲了一下,然后就讲了孙悟空的故事,说明“这正好像我们做科学的人掌握在自然界的手里一样,我们觉得自己对科学的了解广而且深,可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
访谈的第二个问题是:谈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李政道博士就讲“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科学的发展还必须要有坚实的根基”,“还要具备分析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
访谈的第三个问题是:和毛主席的谈话。李政道博士详细地讲了他们谈话的过程并提到毛主席送《科学大纲》给他的情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访谈的第四个问题是:“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李政道博士讲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执行的情况及成果。
访谈的第五个问题是:文理的关系。李政道博士认为“人文与自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记者还采访了有关诺贝尔奖的一些问题,李政道博士都一一作了中肯的回答。
疑难探究
“这正好像我们做科学的人掌握在自然界的手里一样,我们觉得自己对科学的了解广而且深,可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这句话表现了李政道博士的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李政道博士1926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与杨振宁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博士自1972年以来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和讲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如在他的建议和安排下,自1979年开始,有几十位中国学者到国外学习和培训等等,做出这样大成就的人还说“相差很远”,表现他谦虚的优秀品质。21世纪教育网
三、技巧鉴赏
典型的访谈式结构
本文在一开始有一个概述,后面的内容主要就是以访谈笔录的形式写成。访谈的第一个问题是:让李政道博士谈在获诺贝尔奖后的演说中给瑞典的大学生们讲了一个孙悟空的故事的情景。访谈的第二个问题是:谈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访谈的第三个问题是:和毛主席的谈话。访谈的第四个问题是:“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访谈的第五个问题是:文理的关系。记者还采访了有关诺贝尔奖的一些问题。问题很多,但思路清晰,内容清楚,让读者也如身临现场,易于接受。
四、合作探究
当记者问道“您31岁获得诺贝尔奖,您认为获奖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天才、幸运,还是其他?”时,李政道博士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你怎样认为?
探究思路:这道题是一个开放题,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要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可以仔细研究课文,再联系自己的生活来回答。
参考答案:机遇、个人素质、勤奋程度都不容忽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