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 新文化运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复习专题 新文化运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0 18:1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考纲: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2课 新文化运动
大趋势
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本课框架:
一、《新青年》的新觉醒——兴起的背景
二、高扬科学民主大旗——主要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影响与评价
胡 适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概念释义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
观察一 20世纪初的政治危机
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
讽刺漫画
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
实为猿(袁)家之天下。
1、政治:袁世凯专制独裁,妄图复辟帝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中华民国成立
观察二 20世纪初的社会经济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
旋即,军阀混战,官僚横行,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袁世凯上台后,通令全国“尊崇孔圣”,强迫全国各学校“尊孔读经”,“务以孔子之言为旨归”,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孔道会”、孔教会、“尊孔会”等组织。”
观察三 20世纪初的思想危机
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尊孔复古,就是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这些礼仪和制度本质上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逆流?
1、政治: 袁世凯专制独裁,妄图复辟帝制;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1、“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B
解析:B,民众认为清室退位,就是天下太平,所以民国共和就取得了从未有过的名义,至于它的实质如何,都不是民众所关心的。可以看出民众对于民国共和毫无认识,从而可以得知需要启发民智,这就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兴起标志
主要阵地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民主和科学(前期)
马克思主义(后期)
二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吾国之社会,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
北大教授
胡适
辜鸿铭
陈独秀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当时有人攻击胡适等人“覆孔孟,铲伦常”……是“叛亲蔑伦”,要求校长蔡元培予以裁断。
  蔡元培说:“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实质: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前期: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1919年后):
宣传马克思主义
除旧布新
现在只有“德先生” ( Democracy )和“赛先生 ” ( Science )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敬告青年》陈独秀
Democracy
民主(德先生):
Science
科学(赛先生):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科学精神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新青年·敬告青年》陈独秀 1915.9
封建专制
愚昧迷信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目的:以资产阶级文明批判中国的封建主义
3、1916年,陈独秀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其意在
A.反对偶像崇拜,宣传科学法则
B.普及宪政常识,倡导五四运动
C.倡导文学革命,建设国民文学
D.批判传统文化,培养民主意识
D
新文化运动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者三纲之说……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青年杂志》第一卷第5号
新道德? 旧道德?
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仁、义、礼、智、信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新道德:资产阶级道德
(提倡人权、自由、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变本加厉地尊孔复古;
反对孔教,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打倒孔家店
局限:这个号召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境遇可谓冰火两重天。试分析比较其在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境遇。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
思考: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者批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不同境遇:
原因:
经济基础不同(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
历史背景不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本质相同: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如何看待?
(1)积极作用: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思想创造历史依据,减轻变法阻力。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为传播民主、科学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3)局限性:
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失败的根源。
新文化对儒家的全盘否定,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某些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4、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C
蔡元培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撰写总序, 曾提及: “为什么改革思想, 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 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是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
鲁迅: 《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将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
旧文学——文言文(旧道德的载体)
新文学——白话文
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后)
1)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
2)概况 :
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文章:《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
3)意义:
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孔子 157
2 孟子 61
3 孙中山 17
… …… …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14 孔子 1
表2:1924年北京大学 “最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民主共和
儒家传统思想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
新文化运动前后
青年人的思想发生了
怎么样的变化?
材料一: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
材料二:
“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既然得了这个觉悟,就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觉人’的事业……
——恽代英等写给《新青年》的信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做化学实验室和开展排球活动 。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
材料二:
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
材料四:
“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言。
——国学大师钱玄同
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肯定的片面性;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1、进步性:
(1)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
(2)促进了民众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
(3)是一场全面的社会转型运动,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局限性:
(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肯定的片面性;
(2)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3)没有提出反帝
5、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D.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B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意义 思想解放,民众觉醒,文化转型;
片面性,未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没有反帝
新文化运动
纵横向复习历史
规律
对比
变化
趋势




回顾:
19世纪中期到五四运动(1919年)前后,那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结果怎样?
派别 主张
地主阶级 抵抗派
洋务派
资产阶级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自强
实行君主立宪制
推翻清王朝,建立资阶共和国
提倡民主、科学,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
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D
中国近代化:
西方近代化:
器物 → 制度 → 思想文化
“横向”看历史
技术 → 政治 → 思想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代议制确立 → 工业革命
思想 → 政治 → 技术
戊戌变法
“借用孔子”
新文化运动
“否定孔子”
“孔子”的命运:
“纵向”看历史
明末清初
“批判孔子”
……
当今
春秋战国:
汉:
产生
成为正统
宋:
新的发展
明清:
遭受批判
当今如何对待“孔子”?
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