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示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示范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6 09: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5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从容说课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分属于两种不同的新闻体裁:通讯和消息。第一篇《心随飞翔》用消息的形式详细地报道了“神五”号航天飞船的升空过程,读来让人激情满怀;第二篇用通讯的体裁生动地介绍了杨利伟作为航天第一人在此次飞行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两篇相得益彰,让我们能够感受杨利伟的完整形象。第一篇授课时,重在培养学生完整把握文章的整体,学会根据线索迅速概括文章内容;第二篇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把握语言细节,进一步领会通讯和消息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的语言风格;在情感渗透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详细的细节描写方面感受杨利伟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对比学习,摸出规律。为国家的大踏步发展而欢欣鼓舞。
教学难点
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那一段辉煌的历史场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掌握消息和通讯的文体知识。
2.对比学习,体会消息和通讯的不同文体特征。
3.体会消息和通讯不同的语言风格。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
1.寻找线索,统领全文。
2.课前搜寻事件的背景知识,为课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科学,增强科普素质。树立为国家付出的崇高志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心随飞翔
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神五”号航天飞船模型。请同学们回忆当时的一些情形。
(同学们先是认真观摩)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很大的轰动,全中国人都很激动。
生21世纪教育网
这是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升天,所以它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里面做了很多的试验,比如说太空植物呀、其他的一些纪念物呀,带动了相关的科学研究。

引起了航天热。我们将来也可能进行太空旅游了。
(同学笑)

看来,同学们对这一段令中国人骄傲自豪的大事情没有遗忘。“神五”号是我们国家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船,对国家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推进新课

首先我们还是来系统复习一下有关的新闻文体知识。这篇文章属于什么文体?
多数学生
是消息。

为什么?

因为它是完整地介绍一件事的。

它完整地介绍了“神舟”五号航天飞船升天的过程。

说得好,看看消息还有没有其他的特点?

消息的时效性特别强,要在第一时间发表公布。这篇消息是在神五发射后的第二天发表的,时间性特别强。

消息的内容一般不会很长,要短、快。

消息要尽量客观。表达方式可以多变化,修辞方式不宜多用。

看来同学们都烂熟于心了。从消息的结构上来看,它应该包括哪些部分

要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要将事情的发展完整地写下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知识加起来就是一个系统了。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这篇课文。作为一名读者,按照你的兴趣爱好,你从中获取了哪些关键信息?
(学生自读课文3分钟)21世纪教育网

我从中得到了下列信息:“神五”的发射时间,发射时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航天飞船正常升空。

我得到了以下信息:发射的一些流程,先是要点火发射,接着是逃逸塔分离,再后来是船箭分离、帆板已经展开。
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不愧是一个真正的航天迷,迫切想知道的也都是很科学、很专业的知识。每一个同学从中获取的信息可能都会不同,其他的同学呢?

我知道了航天员杨利伟的身体情况,感觉良好。我们要以生命为本嘛!(同学笑)

我还了解了一些现场的气氛,大家紧张、严肃,但又激动充满希望。

我知道课文的写作很好,很有文采。
【知识拓展】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每个人的学识背景各不相同,所获取的信息自然就不同,这也告诉我们,写消息尽量要写全面一点,完整一些。只有这样才会尽可能地争取到不同的阅读群体。怎样才能达到完整全面呢?同学们可以思考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我觉得消息要把事情的经过完整地记下来。比如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师21世纪教育网
很好,要把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完整地写下。还有没有?刚才有同学说到这篇消息很有文采,那么请问,怎样才能做到很有文采?

我觉得可以适当地增加表达方式的运用,比如不但用记叙、描写,还可以用议论、抒情等。

课文中有用到议论、抒情的吗?请大家找一下。
(学生5分钟后开始说)

比如课文中写到“这一刻,我们期待得太久太久;这一刻,我们激动的心狂跳不停”这就是很典型的抒情。

课文的结尾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比如“‘神舟‘五号仿若矫健的雄鹰,在太空中尽情地飞翔……”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这些抒情方式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运用起到了什么作用?

可以充分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让文章的语言更生动。老师,我觉得课文中运用了很多短句成为一段,这些短句也可以帮助大家体会这种激动快乐的心情。

哪些地方用了短句呢?

很多,比如,“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这一刻,所有的语言是那样苍白!”
课堂小结
师21世纪教育网
从消息的客观性要求来看,消息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学生齐答:记叙)对了,文章尽量用叙述,但碰到重大题材,要充分表达思想情感,可以适当运用议论、抒情,这篇课文就比较多,很多短句成段,能够比较充分地表达人们那种强烈的情感,但这些不能多;修辞也可以适当运用,但更加不能多,多了就不像消息了。
布置作业[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预习《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一课。
第二课时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
导入新课

杨利伟很风光,到处活动,到处讲演,因为他是个航天英雄。可是谁又知道,风光辉煌的背后,他要承受多大的痛苦,他是怎样去克服困难,挑战人类的极限的?今天我们学习《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一文,感受一下那些鲜花背后的故事。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这是一篇什么题材的新闻?

(齐答)是通讯!

一起来回顾一下通讯的特征。

通讯主要以记人为主,内容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

说得很对,内容更详细、生动。还有什么特征?

通讯可以采用很多的表达方式,比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甚至还可以运用比较多的修辞手法。

从时效性看,它不像消息那么强调快捷,写稿的时间更从容一些。
推进新课

理论上我们已经有比较多的知识储备,我们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这篇课文。杨利伟在训练和航空时都克服了哪些困难?
(学生默读课文)

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失重。

失重会给人带来什么病症?

头晕、目眩、呕吐等。

杨利伟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克服这些症状的,他自己表现如何?

他采取了强化训练的方式,比如在家里转圈圈训练;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做的时间最长;离心机训练。

杨利伟还要进行水上应急训练,控制体重,从不多吃。

其实,我觉得杨利伟是在精神上、意志上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克服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够想象。而且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要穿越“黑障”,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很好,要做一个成功的航天员,除了要有过硬的身体条件,更要有顽强的意志和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课文对比分析】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和第一篇进行对比,看看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
(同学讨论)

我觉得,《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更能使我们真实地了解杨利伟——他的性格,他的毅力,他的勤奋;而第一篇让我们完整地了解航天飞机升天的过程。一个偏重于事件,另一个偏重于人物的介绍。

第二篇的时间跨度更大,介绍了杨利伟在航行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也介绍了他之前的训练情况,属于英语上的过去时;而第一篇介绍的主要是当时现场的气氛,时间上没有那么大的跨度,属于英语上的过去进行时吧!(同学们鼓掌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刚才发言的同学很有老师的味道,语言精辟,有概括力。接下来我们从语言上分析课文的特点。
(学生讨论商量)

我觉得这篇课文运用了很多表达方式,比如议论。课文中第一段说,“杨利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飞天第一人,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这是议论。

主要是哪些表达方式?21世纪教育网

记叙、描写。

哪些地方用了记叙、描写?

比如课文第六段写到杨利伟在客厅里转圈圈,一做就是十几分钟,用的就是记叙的方式,让人觉得很真实。还有,课文中说的离心机训练,克服困难,看里面写的——“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

课文中写到的降心率训练,杨利伟从没有按过警灯。很残忍,却说明了杨利伟超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举的例子,课文中大量选取了一些重点材料,不少围绕着耐力和意志力的介绍时,关于“失重”的训练。采用的方式主要就是记叙,把最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心的材料摆在那里。21世纪教育网
课堂小结21世纪教育网

新闻要真实,既要把事实摆在那里,也要集中事例集中反映一个人的品质,让读者去感悟、去体会。这就是新闻文体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就学到这里。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白了通讯和消息的相关知识。
布置作业
搜集身边信息,试写一篇消息。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心随飞翔
消息〔(“神舟”五号)发射的完整经过〕: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第二课时 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
活动与探究
1.“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给我们普通百姓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广泛搜集“神舟”五号航天飞船的资料,学生应该从多种角度去写。
2.发展航天事业还是建造航空母舰更能够壮大我们国家的影响力?
提示:搜集资料,进行对比,国家影响力的核心就是科技力的竞争。要对国家有利,又切合中国的现状。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一文,以这两则新闻为实例,在比较中了解消息和通讯两种新闻文体及其写法的异同。
参考答案:《心随飞翔——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是写事件的消息,《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是写人物的通讯。前者由于强调“快”和“短”,写作视角较为宏观,侧重报道事件发生的进程和社会反响;后者可用较长的时间和篇幅,比较全面地报道英雄杨利伟作为新时代偶像的精神品质和崭新风貌。
二、命题意图:让学生了解图片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了解如何通过图片报道新闻信息,培养自己对图片的鉴赏能力。
参考答案:第一幅图拍摄的是火箭点火升空,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的画面。它向全世界宣告: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正式实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自主研制发射载人航天飞船技术的国家。第二幅图片(见扉页)画面的主体是穿着宇航服的中国首任航天飞行员杨利伟出征时向人们招手致意的形象。他英姿勃勃,坚毅沉着,背景是深邃的宇宙,有一个飞行器正在飞行,蓝白相间的地球一角也清晰可见。背景与主体颇为协调,传达出英雄潇洒走苍穹、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一定会成功的信息。
三、命题意图:引导学生在崇拜“偶像”的风气中,注重“偶像”内在的精神品质和真实才能,而不是华丽的外表包装和炒作。建议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不拘一格地畅谈,探讨“真正的偶像”应具有的素养。
参考答案:杨利伟“是当今青年人真正的偶像”,是因为他为国家、民族的航天事业而勇于献身的精神。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并能把任务完成得最好。这与唯利是图、按酬付劳的许多“明星”相比,境界相距很远。
四、命题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新闻写作特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短句为主,突出情感的激越和按捺不住。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抒发出如诗如画、如火如荼的激情。格调高昂、奔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