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 甘地被刺
从容说课
《甘地被刺》来自于美国的记者用新闻报道的方式生动地反映了圣雄甘地遇刺前后的真实景象,尤其是在甘地被刺之后印度国内局势的动荡和民众的激烈反应,真实地再现了甘地的伟人形象和在印度民众中享有的崇高威望。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间接写民众的反应来突出甘地的人物形象,具体采取的办法是,组合文章中各界群众反应片断,锻炼学生的提炼能力。还要进一步教会学生一些普通的宗教和民族知识,使其能更深地理解甘地在印度民众的崇高地位,更细微地洞悉甘地的灵魂世界。
教学重点
甘地的信仰和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印度历史和背景对课文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21世纪教育网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消息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
2.多角度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
1.消息的多种描写方法和多种表现角度。
2.课前搜寻事件的背景知识,为课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世界历史,明确个人的价值与国家使命的关系。
教学过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甘地的一些资料。
导入新课
师
甘地在印度被称为“圣雄”,他领导了举世闻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甘地。
生
甘地是印度的圣雄,他出生于1869年10月2日,青年时曾在英国学法律,1891年毕业回国后,曾先后在孟买和拉杰科担任律师。1893年4月,他应富商达达·阿布杜拉的招聘去南非。在南非,他居住了21年之久。在这段时期内,他读了很多书,结合他幼年时期所受的宗教影响,在思想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的理论。甘地在印度争取独立的斗争中,曾经历了非暴力抵抗和非暴力不合作这两个阶段。开始的时候,他跟英政府还抱着合作的态度。1948年1月30日,在赴祷告场途中,他不幸被一个狂热的印度教徒杀死,终年79岁。
推进新课
师
这是一篇比较长的消息,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只需要找出一些关键信息,同学们先带着下面两个问题来研读课文:
1.甘地是在什么情况下被刺杀的?他被刺杀的时间和地点?
2.甘地去世在国际国内造成了哪些影响?
(学生快速阅读)
生
时间是1948年1月30日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
师
那么,在甘地临死的时候,他说了一句“你来晚了”,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大家可以议论。
(学生讨论)21世纪教育网
师
课文第一段称作什么?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
课文的第一段叫导语。它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介绍消息的大致情况。
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嗯,很好。讲得有条有理,导语的作用的确是介绍了消息的大致情况,想想看,在课文中它还起到了哪些作用?
生
它在课文中起到的作用还应该包括它介绍了整个消息的内容,比如看完导语之后,可以接着往下看,也可以不往下看,因为我们已经了解了大概。
生
我觉得导语在课文中还起到了引起读者往下看的兴趣和欲望。
师
很好,导语的功能就是为了揭示主题思想,介绍事情,吸引读者往下看。
生
“你来晚了”,我觉得这是甘地对行凶者的安慰,甘地是一个有无限宽大胸怀的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甘地不会用“你来晚了”这样的话来安慰凶手。我觉得应该是他意志力坚强的表现,表现了对凶手的藐视。
生
我觉得甘地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人,他说的话不是我们常人所能理解的。我觉得有可能是安慰,安慰这个看似凶恶其实很可怜的人。
生
我觉得有一句话很好,“子弹射进了他那由于多年苦行和经常绝食而变得衰弱不堪的身躯”。其实他的身体已经快要死亡了。所以说来晚了。
师
说得很好,抓住了课文中的一个重要细节,身体本身就很差,甘地已对死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身体是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这和他一生的事业以及他的精神信念有没有关系?
(学生短暂思考)
生
我觉得有,我们找到的资料说那个时候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它的主要形式就是绝食静坐,所以说为了运动的胜利,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师
引申得好,绝食对人的身体损伤很大,但比身体损伤的更大的是印度独立事业,所以说早死晚死心里都有数了,生死置之度外了。现在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甘地的外孙女说“巴普死了”?大家各抒己见。
(学生议论)
生
父亲是什么?父亲就是力量,就是保护者!所以印度人民要尊称他为“巴普”。
生
因为他的一生是为了印度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受到了全印度人民的尊敬、爱戴。
生
这个巴普是相对于全印度人民来说的,他是全印度人民的父亲。
师
这几个问题都解决得很好,现在我们分析最后一个问题:甘地死了对国内形势造成了什么影响?大家用短句的形式进行片断概括。
(学生看书并且回答)
生
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
生
孟买爆发了骚乱。
生
还有,人们担心:失去了圣雄,无人能控制民众的狂热,整个印度就会陷入混乱。
师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甘地的死会对国内局势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同学思考)
生
因为他深受印度人的尊敬和爱戴。
师
受人民爱戴和尊敬应该让全国人民陷入沉痛之中才对,为什么反而引发骚乱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
因为有人爱戴他也有人反对他,两派人出现斗争。
师
哪些人反对他?
(长久沉默,无人回答)
师
我们看一下:刺杀者是什么身份的人?
生
课文第二段说是一个印度教徒。
师
印度国内还有哪一个比较大的教派?
生
还有穆斯林!
师
很好,还有穆斯林,穆斯林就是清真教。这两个教派历来就有矛盾,我们看一下书本,到底是哪一个教派的人向对方进攻?
生21世纪教育网
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进攻,老师,前面不是说刺杀者是一个印度教徒吗?
师
对呀,如果刺杀者真的是一个印度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生
幸好那个人是印度教徒,要不然肯定会爆发出更严重的暴乱。
生
为什么印度教徒那么对待穆斯林呢?
师
因为两个是属于不同的教派,在印度,印度教是国教,占主体地位;穆斯林和锡克族人是少数的教派。
【背景知识的渗透】21世纪教育网
生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度,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信奉不同的宗教,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可以说,印度是一个宗教的国度,宗教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个人都分属于不同的宗教群体。一个人从出生、成年、婚姻到死亡等人生的重要转折关头,都要经历一系列宗教仪式。
很多国家都是因为宗教问题引发流血冲突。
课堂小结
师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但了解了甘地之死这件事,更了解了印度文化和一些与甘地有关的史事,这是我们得到的重要信息,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从写作方法上看,人物通讯是描写一个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可以通过间接描写刻画的方式去写,就像课文中写甘地一样,要表现出他在印度的地位,不直接写,而去写民众的反应,这样反而更好地突出了甘地。
布置作业[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搜集资料,明确甘地在印度历史上的地位和他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启示:要将甘地一生的奋斗经历和印度的独立历史结合起来。)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联系“9·11”事件和俄罗斯学校人质事件,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恐怖主义?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搜集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甘地很早就将绝食付诸行动,走向死神的意愿在凶手行刺之前就有了,所以说“你来晚了”。他用这种绝食行动进行斗争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亦即在此以前就已出现多次,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况且在宗教中就有生死轮回之说,死也不足为惧。
二、命题意图:在于了解印度的习俗,理解甘地及其所从事的和平事业在玛妮和印度人民心中的影响。
参考答案:玛妮不是站在血缘的立场说的,而是站在追求和平的公众立场说这句话的。按照印度的习俗,受尊敬的人都被称为父亲。甘地是圣雄,公众都视其为最值得尊敬的人。另外,父亲又有一种“上帝”的意思。
三、命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消息导语的基本要求和对本文结构的具体认识。
参考答案:课文第一段是这则消息的导语,简明扼要地写出了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便于迅速及时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吸引读者进一步读完全篇。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其特点是:把最重要的放在开头,然后再详细解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