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专项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在某次直线短跑训练中,小明和小华同时从起点向终点冲刺,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C.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D.全程中,小华一直跑得比小明快
2、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小明同学坐在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上。当过山车高速旋转时,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建筑物 C.小明自己 D.过山车的轨道
4、我市市内轨道交通已经非常发达,如图便是重庆的网红景点——李子坝轻轨站.当你坐在平稳而快速行驶的轻轨列车上,看到两旁的楼房在后退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运动的 B.以列车为参照物楼房是运动的
C.以楼房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
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t=5s时一定相遇
B.甲在5s内通过的路程小于乙在5s内通过的路程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6、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m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s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此项目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图所示是他参加60m和100m的十场短跑比赛成绩;下列关于这十场比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十场比赛中,苏炳添在2015年的60m短跑中跑的最快
B.在2018年的60m短跑中,每秒跑过的路程一定是9.35m
C.在2021年的两次比赛中,100m短跑的平均速度较大
D.若苏炳添用2021年短跑比赛的平均速度跑完60m大约用时5.90s
7、小华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8、在行驶的列车上,小红听到妈妈叫大约3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路边的树木 B.小孩子的座位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铁轨
9、如图所示,这是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的加受油机编队,则(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10、短跑运动员在100m跑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1.2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9m/s B.10.1m/s C.10m/s D.11.2m/s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当某驾驶员驾驶着机动车即将驶入前方一段9km长的道路时,他看到了图所示的限速标志牌,则他所驾驶的机动车通过前方的道路,至少需要______min。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
3、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_______(填合适的长度单位),图中测出硬币的直径为_______cm。
4、如图所示,图中物块的长度为______cm。
5、如下图所示,张晓用他自己的直尺(零刻线已磨损)测一木块的长度,他所用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该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合______μm。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是G8045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已知鞍山西站到沈阳站的距离为95km。求:列车从鞍山西站开往沈阳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如图,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吸引众多游客至此来“打卡”。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120m,行驶速度为72km/h,求:
(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多少时间?
(2)某位游客张大哥测出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14s,由此可知该居民楼长度为多少?
(3)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该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
3、初2023级的小琼从重庆主城坐校车去双福育才中学,在高速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后小琼抬头发现如图所示的路牌。求:
(1)若校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小琼从路牌处行驶到双福北还需多少s?
(2)若到达双福北收费站之后汽车以l0m/s的平均速度行驶5min到达学校门口,则汽车从路牌处到学校一共行驶了多少km?
4、如图是小明同学乘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求:
(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多大?(1公里=1千米)
(2)以该速度匀速行驶30min,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TAXI 车票发票 车号 A﹣88888 日期 21﹣05﹣02 上车 8∶00 下车 8∶08 单价 2.40元 里程 6.0公里
5、周末,小明随父母一起到主城自驾游玩,游完南山一棵树观景台后,准备去重庆洪崖洞,他们通过百度地图查找导航路线,导航提示路线实际长度为,预计需要,求:
(1)根据导航所提方案,他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为了沿途看看市区风景,他们实际比预计多用时,则这一段旅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斜面的作用是 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
(3)测出小车的距离s1后,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再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为s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v1______v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
(2)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测量的数据如图所示,B为AC中点,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显示的时间(数字格式为“时∶分∶秒”)。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①小车在下落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m/s;②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的是 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③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实验中,若当小车过B点后才停止计时,则所测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正确”)。
(5)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略 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这样便于测量 ______(选填“时间”或“路程”),从而减小测量误差。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由图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通过的路程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两人跑的全程都为40m,而且他们所用的时间都为8s,路程和时间都相同,由可知他们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故C正确;
D.在跑步过程中,小华做变速直线运动,有时速度比小明大,有时比小明小,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
①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②图象表示路程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静止状态;③图象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的速度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④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若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
A.以地面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相对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应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建筑物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相对建筑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看到的建筑物也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同学坐在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上,当过山车高速旋转时,若小明选自己为参照物,因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相对小明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小明看到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故C符合题意;
D.以过山车轨道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相对过山车轨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A.列车平稳而快速行驶,列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楼房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的,所以选项A错误;
BC.列车相对于楼房是运动的,以列车为参照物,楼房是运动的,所以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
D.列车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是运动的,所以选项D错误。
故选B。
5、D
【分析】
(1)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2)根据图示分析解答;
(3)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
(4)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详解】
AB.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题中没有说明运动方向,则t=5s时不一定能相遇,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AB错误;
CD.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而不是做曲线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
6、CD
【详解】
AC.根据题意,在路程相同时,可以通过比时间,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00m时,2021年的时间最短,由速度公式可知,速度为
60m时,2018年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知,速度为
即这十次中2021年100m的速度最快。故A错误,C正确;
B.跑步过程一般为变速运动,因为无法确定其运动状态,无法确定每秒运动的距离和速度,故B错误;
D.根据题意,2021 年100跑的最好成绩为,由速度公式可知其如果以此速度跑完60m,时间为
故D正确。
故选CD。
7、D
【详解】
刻度尺在测量物体时,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而A图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边没紧靠铁块,B图刻度尺放置歪斜,C图零刻度线没对准铁块的一端,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小红听到妈妈叫大约3岁的小孩“别动”,意思是让小红坐在座位上不要离开,要相对于作为静止,因此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小孩子的座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与地面上的某一点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受油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相对于地面上的某一点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都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
由题意知,路程s=100m,运动时间t=10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
故选C。
二、填空题
1、9
【详解】
如图所示的限速标志牌表示最大速度为60km/h,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通过前方道路需要的时间
2、2.5 2.5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物体在2min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故由可得,物体运动的速度为
[2]因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不变,故可知这个物体在前10s内的速度也为2.5m/s。
3、μm(微米) 1.20
【详解】
[1]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最合适,70㎜等于7㎝,纸太厚,若70nm,1000张才70μm太薄了不符合实际。
[2]刻度尺分度值为1mm,硬币从左侧刻度为8.00cm到右侧刻度为9.20cm,直径为
4、1.45
【详解】
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块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5.45cm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
l=5.45cm-4.00cm=1.45cm
5、1 3.30 3.30×104
【详解】
[1]由图中可知,1cm之间有10小格,每一小格的长度为0.1cm,故该尺的分度值为0.1cm,即1mm。
[2]由图中可知,木块的左端与4.00cm对齐,右端与7.30cm对齐,故可知该木块的长度是
l=7.30cm-4.00cm=3.30cm
[3]因1cm等于104μm,故可知
3.30cm=3.30×104μm
三、计算题
1、154.1km/h
【详解】
解:由G8045次列车运行时刻表得,从鞍山西站开往沈阳站运行的时间为
列车从鞍山西站开往沈阳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答:列车从鞍山西站开往沈阳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54.1km/h。
2、(1)6s;(2)160m;(3)2s
【详解】
解:(1)已知空载列车行驶速度
v=72km/h=20m/s
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的时间
(2)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路程
s′=vt′=20m/s×14s=280m
列车穿过居民楼的路程
s楼=s′﹣s车=280m﹣120m=160m
(3)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路程
s″=s楼﹣s车=160m﹣120m=40m
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
答:(1)该列车经过一位在站台上静止站立的乘客需要6s;
(2)该居民楼长度为160m;
(3)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穿楼过程中“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持续时间是2s。
3、(1)900s;(2)24km
【详解】
解:(1)由图知,到达双福北的距离是18km,校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到达双福北的时间是
(2)到达双福北收费站之后汽车以l0m/s的平均速度行驶5min到达学校门口,行驶的路程是
s1=v1t1=10m/s×5min=10m/s×600s=6000m=6km
汽车从路牌处到学校一共行驶了
s总=s+s1=18km+6km=24km
答:(1)若校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小琼从路牌处行驶到双福北还需900s;
(2)若到达双福北收费站之后汽车以l0m/s的平均速度行驶5min到达学校门口,则汽车从路牌处到学校一共行驶了24km。
4、(1)45km/h;(2)22.5km
【详解】
(1)由车费发票可知行驶的路程s=6km,行驶时间为,则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行驶时间t′=30min=0.5h,由可知行驶的路程
s′=vt′=45km/h×0.5h=22.5km
答:(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5km/h;
(2)以该速度匀速行驶30min,行驶的距离是22.5km。
5、(1)28.2km/h;(2)20km/h
【详解】
解:(1)根据导航,他们全程需要用时
全程的平均速度
(2)全程实际用时
则这一段旅程的平均速度
答:(1)根据导航所提方案,他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这一段旅程的平均速度是。
四、实验探究
1、使小车运动 小 大于
【详解】
(1)[1]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初速度运动起来。
(2)[2] 斜面的坡度较小时,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这样便于准确计时。
(3)[3]由题意可知
s1=2s2
由于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在后半段中所用的时间少于前半段所用时间,根据公式可知,全程路程s1是s2的两倍,但时间小于t2的两倍,因此
v1>v2
2、 0.24 变速 小于 偏小 小 时间
【详解】
(1)[1]实验时,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小车的平均速度可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出,所以实验的原理是
(3)[2]由图可知小车下落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t=10∶35∶05﹣10∶35∶00=5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3][4]由图可知小车在AB段所用的时间为
tAB=10∶35∶03﹣10∶35∶00=3s
AB段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在BC段所用的时间为
tBC=10∶35∶05﹣10∶35∶03=2s
BC段的平均速度为
因为vBC>vAB,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的是加速运动,即变速运动。
(4)[5]若当小车过B点后才停止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而AB段路程一定,即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5)[6][7]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的速度越大,在斜面的运动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略小一些,这样便于测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