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了解电路重点解析试题(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试题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了解电路重点解析试题(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0 22:4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了解电路重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两个轻质泡沫球靠近时能相互吸引,则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C.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通常在地上拖一根铁链,为了防止静电危害
D.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正电
2、学习了电路的串联和并联后,小明连接了有两盏灯和一个开关的电路,闭合开关,两盏灯都发光,对于该电路小明进行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
A.断开开关,两盏灯同时熄灭,两盏灯一定是串联
B.通过两盏灯的电流相等,则两盏灯一定是串联
C.通过两盏灯的电流不相等,则两盏灯一定是并联
D.两盏灯亮度不同,则两盏灯一定是并联
3、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胶棒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验电器的箔片在此过程中失去了电子
D.橡胶棒在和毛皮摩擦的过程中得到了电子
4、如实物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L1与L2并联,电流表测L1的电流,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
B.L1与L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的电流,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
C.L1与L2串联,电流表测L2的电流,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
D.L1与L2串联,电流表测L1的电流,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
5、如图为某小区常见的智能门禁系统,住户可以通过刷卡或人脸识别进入小区,当门禁系统接通电源后,指示灯发光。住户刷卡或人脸识别成功时(相当于分别闭合对应的开关),电动机工作,控制门打开。下列关于门禁系统的简化电路设计合理的是(  )
A. B. C. D.
6、下列各电路图中,电压表能测出灯L2两端电压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当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是4V则(  )
A.灯L1两端的电压为4V B.灯L2两端的电压为4V
C.灯L1两端的电压为2V D.灯L2两端的电压为6V
8、如图,闭合开关,灯泡不亮,在闭合开关且不拆开导线的情况下,将M接电源“+”极,N依次试触E、F、G接线柱,发现电压表示数第一次为零,后两次次接近3V,若故障只有一个,则可能是( )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灯泡断路 C.开关断路 D.灯泡短路
9、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加强对进校人员的管控,学校对电动门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进校人员在体温正常且佩戴口罩的情况下,电动机方可工作开启电动门,用S1闭合表示体温正常,用S2闭合表示佩戴了口罩,则符合改造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10、下列关于电压、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压表“0~15V”、“0~3V” 量程分别测量同一电路中某电阻两端电压,示数分别为2V、2.2V,则该电阻两端电压为2.2V
B.电路分析中,应该将电流表视为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
C.电压表、电流表均不能直接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
D.电流看不见,我们通常用水流来比作电流,这种科学思维方法被称作归纳法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如图,用餐巾纸摩擦后的吸管置于细铁丝支架上方,再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说明吸管带上了______电荷(选填“正”或“负”),餐巾纸______了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2、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同时闻到了酒精的气味,这是______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
3、如图为国产广汽丰田雷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行驶时其内部电动机和内燃机交替工作。该车内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 _____(“电源”或“用电器”);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 _____大,这是通过 _____方式改变内能。
4、如图所示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负电,B不带电。若用一根带绝缘手柄的金属棒连接验电器A和B的金属球,验电器B将带______(选填“正”或“负”)电,瞬间电流的方向为______(选填“从A到B”或“从B到A”)。
5、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泡茶时能闻到浓浓茶香,这是一种______现象;用开水泡茶,茶香更浓,说明这种现象的剧烈程度与______有关。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如图是一个实验用玻璃箱中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时,有时需要L1和L2同时发光,L3不发光;有时需要L2和L3同时发光,L1不发光;
求:(1)只闭合S1,A1表示数为0.36A,则A2表示数为多少?
(2)当L2和L3同时发光,L1不发光时,A1表示数为1.5A,A2表示数0.6A,则A3表示数为多少?
2、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恒定,当开关S闭合时,灯泡L1、L2正常发光,电流表A1、A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1)通过L1、L2的电流分别是多少?
(2)若灯泡L2的灯丝烧断,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是多少?
3、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整个电路正常工作,两电压表的表盘均如图乙所示。通过计算回答:
(1)电源电压是多少伏特?灯泡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特?
(2)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多少伏特?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闭合S时电流表示数A1示数为0.4A,电流表A2示数为0.7A;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通过灯泡L1的电流;
(2)通过灯泡L2的电流。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3V,电压表示数为1.2V,电流表示数0.5A,求:
(1)通过L1的电流大小;
(2)L1两端的电压大小。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小红在探究“并联电路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时,找来两盏小灯泡和相关实验器材,并连接好如图所示的电路,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电流表测量的是灯泡______的电流;(选填“L1”或“L2”)
(2)用电流表分别测量通过灯泡L1、L2和干路的电流大小,并将数据记入表中,小红仅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了“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结论。此实验在设计上存在不足,你认为不足之处是______;请写出改进方法:______。
I1/A I2/A I/A
0.2 0.3 0.5
2、小明和小华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中,都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UAB/V UBC/V UAC/V
1.4 1.4 2.8
(1)连接电路前,小明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乙所示,接下来他要对电压表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排除故障后,小明完成了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上表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两个实验结论:①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______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②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相等。
(3)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小华互相交流,小华指出结论②是错误的,造成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另外,小明的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另一个不足之处是______。
(4)小明和小华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了节省时间,利用原来的电路图,在测L1两端的电压时,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把接线改接到C接点上,这个方法是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理由是______。
3、某班同学对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进行了研究。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_ ,按图1所示电路连接完各元件,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泡比灯泡要亮一点,为了验证“串联电路中,越靠近电源正极灯泡越亮”的结论是否正确,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在图2虚框中画出该实验所用的电路图;(_____________)
(2)小明在图1中的A点串联接入一个电流表,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3所示,读数是___________ A;
(3)小华同学对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进行了研究,如图4所示,分别测出了A、B、C的电流IA、IB 、IC并将数据填入到下表中,为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接下来应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后,再进行实验;
A.改变开关位置 B.更换规格不同的灯泡 C.将灯泡、的位置互换
序号 IA/A IB/A IC/A


(4)比较测得的数据,可得的结论为:在并联电路中,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A错误;
B.两个轻质泡沫球靠近时能相互吸引,它们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B错误;
C.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通常在地上拖一根铁链,是为了把油和桶摩擦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这样能够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故C正确;
D.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得到电子带上了负电,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在串联电路中,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也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所以,断开开关后,若两盏灯同时熄灭,则这两盏灯泡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此时开关接在干路上),故A错误;
B.若通过两盏灯的电流相等,由于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则两盏灯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两个相同的灯泡并联,灯泡两端的电压相同,通过的电流相同,故B错误;
C.由于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若两灯串联通过两盏灯的电流一定相等,若通过两盏灯的电流不相等,则两盏灯一定是并联,故C正确;
D.由题知,若闭合开关,只有两盏灯亮度不同,说明灯泡的实际功率不同,灯泡的规格不同,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实际功率都可能不同,所以这两盏灯泡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D.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从毛皮上得到了电子而带上负电荷,电荷不是创造出来的,是由于电子转移而导致的,故A错误,D正确;
BC.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电子从橡胶棒传导到金属箔片上,金属箔片得到了电子,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金属箔片张开,故BC错误。
故选D。
4、D
【详解】
由图可知,开关闭合后,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是L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由题可知,人脸识别和刷卡识别,只要其中一种方式识别成功,则相应开关闭合从而使电动机启动工作,所以两个开关应并联后再与电动机串联在电源上;灯泡与电动机能独立工作,是并联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
A.由图知,两灯串联,电压表并联在电源的两端,测的是电源电压,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两灯串联,电压表与L1并联,所以电压表测的是L1两端的电压,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两灯串联,电压表与L2并联,所以电压表测的是L2两端的电压,故C符合题意;
D.由图知,两灯串联,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的是电源电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
由电路图可知,L1与L2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是4V,则灯L1两端电压为4V;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灯L2两端电压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8、B
【详解】
N试触E,发现电压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E点到电源负极存在断路;N试触F点时、电压表示数接近3V,说明电压表与开关组成了通路,即F点到电源负极电路正常;N试触G点时、电压表示数也接近3V,说明电源电压接近3V;由以上分析可知故障出现在E、F之间,若故障只有一个,则可能是灯泡断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进校人员在体温正常且佩戴口罩的情况下,电动机方可工作开启电动门,即两个开关同时闭合电路才能接通,只闭合其中任一开关,电路不能连通,故两开关串联后再与电动机串联,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
A.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时要选择合适的量程,被测电压未超过3V时要选用“0~3V”量程,因此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2V,故A正确;
B.电路分析中,应该将电压表视为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电流表视为导线,故B错误;
C.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因为它内阻特别小,直接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会使电路中电流过大而烧毁电流表或电源,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这时测电源电压,故C错误;
D.为了将无形的电流形象化,我们通常将电流类比于水流,这种科学思维方法被称作类比法,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负 失去
【详解】
[1]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而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由此可知橡胶棒和吸管带同种电荷,即吸管带负电。
[2]吸管与餐巾纸摩擦后带负电,是因为吸管得到了电子,而餐巾纸失去了电子。
2、间隙 扩散 无规则运动
【详解】
[1]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分子和酒精分子进入彼此的间隙,使得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
[2][3]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闻到酒精的气味是由于酒精“原子”飘到我们的鼻子中,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用电器 比热容 热传递
【详解】
[1]给汽车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消耗电能,所以相当于用电器。
[2][3]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如果不迅速转移,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这是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4、负 从B到A
【详解】
[1]若A带负电,用金属棒把验电器A和B相连,则电子将从A到B移动,故B也带负电。
[2]由于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而电子移动的方向是从A到B,故电流的方向是从B到A。
5、扩散 温度
【详解】
[1]泡茶时能闻到茶香,是茶叶的香味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
[2]用开水冲泡后,茶叶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扩散加快,所以茶香更浓,所以扩散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三、计算题
1、(1)0.36A;(2)0.9A
【详解】
解:(1)由图可知,只闭合S1时,L1和L2串联,因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当A1表示数为0.36A,则A2表示数为0.36A。
(2)当L2和L3同时发光,L1不发光时,需要S1、S2、S3都闭合,此时L1被短路,所以L2、L3并联;此时A1表测干路上的电流,A2表测L2支路上的电流,A3表测L3支路上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A3表示数为
答:(1)只闭合S1,A1表示数为0.36A,则A2表示数为0.36A;
(2)当L2和L3同时发光,L1不发光时,A1表示数为1.5A,A2表示数0.6A,则A3表示数为0.9A。
2、(1)0.88A,0.52A;(2)0.88A,0
【详解】
解:(1)由图甲可知,两灯并联,A1测干路电流,A2测L2支路的电流,由图乙知,A1使用0-3A量程,分度值是0.1A,示数为1.4A,即干路电流为1.4A,A2使用0-0.6A量程,分度值是0.02A,示数为0.52A,即L2支路电流为0.52A。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得,L1的电流
I1=I-I2=1.4A-0.52A=0.88A
(2)若灯泡L2的灯丝烧断,所以A2示数为0,只有L1接入电路中。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此时A1测L1的电流,其示数为0.88A。
答:(1)通过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是0.88A、0.52A;
(2)若灯泡L2的灯丝烧断,电流表A1为0.88A,A2的示数为0。
3、(1)11.5V,2.3V;(2)9.2V
【详解】
解:由电路图可知,R与L串联,电压表V2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1测L两端电压。
(1)串联电路总电压大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且两电压表指针位置相同,所以电压表V2使用的量程为0~15V,由图乙知,其示数为11.5V,即电源电压U=11.5V;电压表V1使用的量程为0~3V,示数为2.3V,即灯泡L两端电压为2.3V。
(2)根据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可得,R两端电压
UR=U﹣UL=11.5V﹣2.3V=9.2V
答:(1)电源电压为11.5V,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3V。
(2)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9.2V;
4、(1)0.3A(2)0.4A
【详解】
解:(1)(2)当开关S闭合时,灯L1和L2并联,电流表A2测通过干路电流,则干路电流
I=0.7A
A1测通过电灯L2的电流,则通过L2的电流
I2=0.4A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则通过灯L1的电流
I1=I﹣I2=0.7A﹣0.4A=0.3A
答:(1)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为0.3A;
(2)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4A。
5、(1)0.5A;(2)1.8V
【详解】
解:由图知,两灯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
(1)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L1的电流等于0.5A。
(2)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所以L1两端的电压为
答:(1)通过L1的电流为0.5A。
(2)L1两端的电压为1.8V。
四、实验探究
1、L1 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
【详解】
(1)[1]如图所示,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出发,经过开关后分流,一条支路经过灯泡L2,另外一条支路经过电流表、L1后一起回到负极,故电流表与灯泡L1串联,测量灯泡L1的电流。
(2)[2][3]仅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发现表格中的数据只有一组,故不足之处为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改进的措施为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
2、对电压表进行调零 等于 选用相同规格的灯泡做实验 只测出了一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 不能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详解】
(1)[1]由图知,连接电路前,在检查实验器材时发现电压表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线上,则应对电压表进行调零,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
(2)[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得
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3)[3]由实验数据可知,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相等,该结论是错误的,造成结论错误的原因是选用了规格相同的灯泡做实验。
[4]由实验数据可知,只测出了一组实验数据,实验次数太少,得出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和片面性,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改变灯泡的规格进行多次实验或改变电源电压进行多次实验。
(4)[5][6]这样做不能测出L2两端的电压,因为根据电路图分析可以看出,直接改接一端连线,会造成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断开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详解】
(1)[1]在连接电路时,为了安全和保护电路,必须断开开关。
[2]为验证“串联电路中,越靠近电源正极灯泡越亮”,我们可以交换一下这两个灯的位置,让电流先经过灯,后经过灯,观察两个灯泡的亮度情况,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2)[3]图2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读数为。
(3)[4]测出一组实验数据后,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更换不同规格灯泡,测出多组实验数据,进行总结,故AC错误,B正确。
故选
(4)[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0.2A+0.2A=0.4A
由此可得: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