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思想文化模块会考复习材料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 思想文化模块会考复习材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04 08:0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三 思想文化模块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儒家
孔子
①核心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②政治思想:主张“德治”
孟子
① “仁政” ②“民贵君轻”
荀子
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重要思想(唯物主义);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① “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法家
韩非
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崇尚节俭(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道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知道朱熹的理学以及地位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主要内容: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4、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 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异端”李贽:①挑战正统思想: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②否认儒家思想的绝对权威: 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 ③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如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自由发展,反对贞节观)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发明
发明概况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
①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
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火药
①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录;
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名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1、汉字与书法 (1)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秦通行)(秦末)(汉) (汉末)(晋)
(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朝代
著名书法家
代表作及擅长
东晋
王羲之
尤擅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张旭
擅长草书
北宋
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都以行书名世
2、绘画:
(1)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意境,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注重诗意。
③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三)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
3、唐诗:①“诗仙”李白:浪漫主义。其诗风狂放炽烈,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②“诗圣”杜甫:现实主义。其诗风凝重沉郁,忧国忧民,语言深沉。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三吏”“三别”)
4、宋词: ①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柳永,李清照。
②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苏东坡,辛弃疾。
5、明清小说: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概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
①康有为:著有《孔子改制考》等,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还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②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主要宣传者,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③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传入中国,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就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2、维新思想的影响:
①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②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③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④维新思想的突出作用在它的思想解放,它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造舆论,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2、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主阵地:《新青年》 5、基地和中心:北京大学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
7、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8、思想影响: ①新文化运动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对促进民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④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三)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面的贡献,
①开始传入: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入中国后,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②系统介绍: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1、三民主义:
(1)内容:
①民族主义:“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
②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公
(2)评价:
①积极性: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②局限性: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b、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突出反满,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
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
抽象的“自由、平等、博爱”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
作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阶段
时期
著作
标志
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成
井冈山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成熟
延安
时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3、深远影响:①指导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1、形成与发展:
①形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
②成熟: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③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核心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历史意义
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1、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1、重大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与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1983年
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03
10、15
自行研制的“神舟” 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①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②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③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知道我国的“双百方针”,概述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
1、“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2)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意义:“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改革开放后文艺事业的繁荣
(1) 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二为”方向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继续执行:1979年10月,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3)影响:①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②体育事业也取得喜人成就
(三)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1、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开展以识字为主的扫盲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
2、文革对教育破坏:
①破坏:“上山下乡“运动;招生制度、教学体制被破坏殆尽;
③影响:“人才断层”,“文化断层”,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3、新时期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①1977年恢复高考
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塔哥拉和雅典的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1、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 “美德即知识”
②“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④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
3、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
(二)知道文艺复兴初期“三杰”和《十日谈》、《哈姆雷特》,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1、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①但丁:《神曲》
②薄伽丘:《十日谈》——“人曲” :讽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批判贵族的等级观念;歌颂人性,充分肯定人的价值;提倡人人平等思想。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文艺复兴高潮时期: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薄伽丘《十日谈》对人的赞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因信称义),无须教士和教会的介入,无须购买赎罪券——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②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反对禁欲主义,注重人性和人的欲望,肯定人的价值作用
(三)列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1、背景: ① 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自然科学的发展,理性成为思想武器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物
国家
代表作
思想观点
意义
伏尔泰
法国
自然权利学说,天赋人权
孟德斯鸠
法国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学说(美国1787年宪法最早实践)
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卢梭
法国
《社会契约论》
①“主权在民”
②“人生而自由”
③“社会契约论”
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3、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比较:
(1)共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2)不同点:
时间
地点
背景
思想武器
矛头
内容
影响
文艺复兴
14-17世纪
中心:意大利
资本主义萌芽
人文主义
基督教神学
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中心:法国
资本主义发展
理性
封建专制主义
提倡“理性”,旨在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概述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1、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1)内容: ①牛顿运动三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
(2)历史地位: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②成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③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海王星的发现)
(二)简述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1、达尔文与进化论:
(1)形成标志: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2)主要观点:①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 达尔文还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3)意义:①思想上:挑战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论,促进思想解放。
②科学上: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政治上:进化论传入中国,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三)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瓦特改良蒸汽机:
应用:①“万能蒸汽机”首先运用于纺织业; ②蒸汽机还推动交通运输:汽船、火车;
意义: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蒸汽时代”的到来:
2、爱迪生与“电气时代”
①理论基础: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爱迪生(发明大王):发明电灯。在纽约创建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变成网络
③意义:城市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质、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1、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①基础: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②内容: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而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③意义: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标志人类迈进现代科技时代。
2、普朗克与量子论:
①内容: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他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
②意义: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1、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唐璜》,诗中描述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2、巴尔扎克: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其中包含90多部小说,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作品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3、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二)知道凡高和毕加索,简要说明其主要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1、凡高:后印象派代表,作品为《向日葵》;他的作品色彩极其强烈,富有个性,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他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
2、毕加索:立体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格尔尼卡》以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为背景,采用了立体主义和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整个画面给人以极大的震憾。
(三)知道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1、贝多芬:德国音乐家,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其代表作为九部交响曲。
2、主要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以及《第九(合唱)交响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