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二)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 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气候 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 归纳、对比分析等腰三角形能力。
(四)从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和气候对河流产生的影响, 分析亚欧洲的河流特 征。
(五)读“亚欧人口分布图” ,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 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
(六)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能力。
教学重点:
1、亚洲的地形特征
2、亚洲的气候特征
3、亚洲的河流特征
教学难点:
1、亚欧洲的气候特征
2、时区和日界线的转换
亚洲和欧洲 1
一设情激趣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复习世界七大洲。思考: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洲?它 与哪一洲的陆地相连?它的周围又有哪些海洋?
二自主探究
亚欧洲名称的来历
指导学生看书,从课本中了解到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 ,意为“东方日出 之地”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 ,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
亚欧洲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洲。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
回顾:
首先回顾洲界的颜色。
复习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指导学生在图上读出亚洲的经纬度。
三合作交流
每一个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合作交流, 要求每一个小组根据地图册说出亚洲和 欧洲的地理位置。
四成果展示
各小组组员展示,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点拨。 五拓展延伸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欧洲与非 洲的分界线等。
亚洲和欧洲 2
一设情激趣
现在我们在上课是几点,现在美国人在干什么?引入学生思考。
二自主探究
地方时:解释地方时的含义,并说明地方时造成时间的混乱。
1、标准时间:在黑板上画出中时区、东一、西一、东西十二时区。
2、推算时间。并得出两个时区之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3、全球可划分为 24 个时区。算一算,每个时区跨多少经度?东十二区和西十二 区的经度范围分别是多少?
4、推算计算公式:
所求时间=已知时间-(所求时区-已知时区)
(注:东时区用“+” ,西时区用“-” ,中时区用“0”
5、拓展练习:已知当地时间,求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间,从而引出日界线。
6、日界线的定义。
7、日界线日期的转换: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从西十二区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三合作交流
每一个小组针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讨论,对能够理解的进行加深记忆,不能理 解的进行组间讨论。
四成果展示
各小组完成教材 P4 页活动题第二题,并由小组中心发言人进行讲解,教师酌情进行点拨。
五拓展延伸
见习案
亚洲和欧洲 3
一设情激趣
时区和日界线的定义。
新课导入出示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图,问陆地有哪五种基本地形,并简单回顾其基 本特征。 (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地图上的颜色,特别强调学生要会看陆高和海深。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区。
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
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
3、归纳: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4、小结:亚洲地形的三大特征:
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归纳分析一个大洲地形主要特征的方法: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地势起伏状况
主要地形类型
三合作交流
指导学生通过看图和资料归纳欧洲的地形特征。
欧洲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及分布 ②地势特征 ③地势起伏状况 ④平均海拔 ⑤特色地形及其表现
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一是平原分布广 二是地势低平 三是冰川地形分布广泛 四南北高东西低
四成果展示
每一个小组对欧洲地形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进行点拨。
五拓展延伸
亚洲欧洲地形世界之最
亚洲和欧洲 4
一设情激趣
同学们这二两天天气怎么样?由天气导入当地的气候, 然后讲解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二自主探究
亚洲的气候特征: 亚洲的气候特征:
(一)气候复杂多样
1、经纬度位置的影响: 亚洲纬度位置大致在南纬 10°至北纬 80°之间, 跨了寒、 温、热三带,故亚洲具有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类型,除了没有温带海洋性 气候,为什么没有?
2、海陆位置:亚洲三面临海,西临欧洲,靠近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距 海远气候干旱。
3、地形因素的影响,亚洲地形起伏大,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二)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
(1)复习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2)衡量气候的主要指标是气温和降水,南北温差大,沿海和内陆干湿差异悬 殊。正是亚洲各地气温、降水的显著差异说明了亚洲大陆性特征显著。
(3)显示亚洲的雨极乞拉朋齐、沙漠降水的差异。 归纳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征:大陆性特征显著。
(三)季风气候显著。
(1) 让学生感受我们当地夏、冬季风的流向。
(2) 出示冬季风图,并且列表归纳冬季风的特点: 项目 冬季风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寒冷干燥 对气候的影响 低温少雨 蒙古、西伯利 西北、东北 亚
(3)出示夏季风图和夏季风比较表,让学生归纳夏季风的特点。
三合作交流
1、欧洲的气候特征 出示下列提纲,指导学生归纳欧洲气候特征。
(1)以 性特征显著。
(2) 气候、 气候分布典型。
(3) 带气候类型为主。
四成果展示
各小组对欧洲气候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进行点拨补充。
五拓展延伸
分析亚洲和欧洲气候的形成与亚洲欧洲地形的关系
亚洲和欧洲 5
一设情激趣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河流的流向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的水量受 什么影响。 那么我们亚洲河流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亚洲和欧洲的 河流特征。
二自主探究
亚洲的河流特征
1、亚洲河网分布主要两大特点:
2、说明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差异。
3.分组比赛:第一、二组:找出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第三、四组:找出亚洲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第五、六组:找出亚洲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第七、八组:找出亚洲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欧洲河流的特点
欧洲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欧洲河流的特点 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的特点
三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内容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由小组记录员进行总结。
四成果展示
由小组中心发言人进行发言,教师点拨 五拓展延伸 收集亚洲欧洲河流和人口的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