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达标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达标训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26 08: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更上一层楼
筑基达标
1.下列词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亵渎(xiè) 谄笑(chán) 杳无踪影(yǎo)
B.宦家(huàn) 仓猝(cù) 鸾鸣凤奏(luán)[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姝女(zhū) 酒肴(yáo) 分毫不爽(shuǎng)
D.薄赆(jìn) 借贷(dài) 屏去左右(píng)
提示:A项“谄”应读“chǎn”;C项“姝”应读“shū”;D项“屏”应读“bǐng”。
答案:B
2.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京坐监(在国子监读书)。 B.教坊落籍(犹落户,写在户籍册上)。21世纪教育网
C.落得一场亵渎(污辱)自然安身不牢。 D.那有顾缓急〔(别人的)急难〕二字的!21世纪教育网
提示:B项中“落籍”是指从教坊的册籍上除名,也指妓女从良。
答案:B
3.下列句子空格中依句意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1)李公子一连奔走了三日,_________,又不敢回绝十娘,权且含糊答应。
(2)值十娘梳洗方毕,纤纤玉手,揭起舟傍短帘,自泼盂中残水,粉容微露,却被孙富窥见了,果是_________。
(3)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_________。
(4)浑身雅艳,_________,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A.分毫无获 国色天香 分毫无爽 遍体娇香
B.分毫无爽 国色天香 分毫无获 遍体娇香
C.分毫无获 遍体娇香 分毫无爽 国色天香
D.分毫无爽 遍体娇香 分毫无获 国色天香
提示:(3)句中应用“分毫无爽”,因为“爽”意为“差”。(4)句,承接前句“浑身”该用“遍体”。
答案:A
4.选出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两弯眉画远山青 B.心事多违,彼此郁郁,鸾鸣凤奏,久矣不闻
C.门庭闹如火,钱帛堆成垛 D.那烟花也算定你没处告债,故意设法难你
提示:D项“烟花”属借代,其他项为比喻。
答案:D
5.下边对杜十娘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不幸落入“火坑”,沦为青楼娼妓。
B.她追求有尊严的生活,“久有从良之志”,攒聚价值万金的珠宝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C.她一再试探李甲的诚意,不将百宝箱的秘密告诉他,这是因为她对李甲这个纨绔子弟完全不相信。
D.杜十娘不惜以一死来反抗压迫她的恶势力,反映了她性格的刚强和坚毅。
提示:C项,应是“不完全相信”。
答案:C21世纪教育网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屉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十娘遽投之江中。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约值数千金。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众人齐声喝采,喧声如雷。十娘又欲投之于江。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那孙富也来劝解。
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尚妄想枕席之欢乎!”又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蕴藏百宝,不下万金……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倖。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
6.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是作者对杜十娘的动作描写,这表现了杜十娘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7.杜十娘向李甲展示百宝箱的宝物,一次次将百宝抛掷江中,又义正词严地斥责孙、李二人,展示珍宝是对李甲____________,对孙富的____________;其行动表明____________。她的死证实了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8.节选部分多次写到了众人的反应,其作用是( )
A.渲染气氛,烘托杜十娘的形象,鞭挞李甲的丑恶灵魂。
B.借观者的反映说明杜十娘的遭遇博得了众人的同情。
C.借观者的反映表现众人的富有正义感。
D.渲染气氛,说明众人都很赞成杜十娘的言行。
9.杜十娘在沉江前对李甲说的一席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选出不准确的一项( )
A.表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和这种理想破灭后的恸心。
B.表现她对“眼内无珠”和“负心薄倖”的李甲的鄙视和忿恨。
C.表现她对自己错误委身和“命之不辰”的无限感慨。
D.表现她对命运不公的强烈愤慨和控诉。21世纪教育网
10.文中写李甲“大悔”“恸哭”“又羞又苦,且悔且泣”,这对于表现杜十娘的形象作用是(多项选择)( )
A.这表现了李甲庸懦无能的性格特征,而杜十娘的勇敢、热情和智慧则通过与之对比衬托得更为明朗。
B.李甲的后悔和痛哭是因为不知杜十娘有不下万金的财宝而抛弃了她,这说明杜十娘在此之前不在李甲面前露富的做法是非常聪明的。21世纪教育网
C.这塑造出了李甲是一个充满内心矛盾和自私的形象,更突出了杜十娘的勇往直前的崇高形象。
D.李甲的后悔和痛哭说明他从杜十娘的行动和指责中已猛醒过来,认识到抛弃杜十娘是错误的,同时也真正了解了杜十娘的可贵品质。
6.答案:坚毅不屈、刚烈
7.答案:灵魂的一次次鞭挞 一次次示威 人格是无价的 她的追求坚定不移 她对封建礼教封建等级观念的毫不妥协。
8.提示:写众人的反应目的是渲染气氛,烘托主要人物形象。
答案:A
9.提示:D项中没有表现她对命运不公的强烈愤慨和控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10.答案:AB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③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⑤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⑥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⑦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⑧,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⑨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⑩见之欤?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苏轼选集》和《古文观止》)
注:①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闾里:乡里。④宗:推崇,归附。⑤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⑥谪:降职。苏轼是在元丰三年(1080)贬到黄州的。⑦使酒:酗酒任性。⑧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⑨怒马:使马怒,即纵马向前。⑩傥:倘或。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推崇。
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
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
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3.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14.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21世纪教育网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11.提示:D项中“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答案:D
12.提示:A项,“而”:都是连词,表递进。B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项,“于”:介词,在/介词,比。D项,“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答案:A21世纪教育网
13.提示:①③描述的是他的“侠”。
答案:C
14.提示: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答案:D
二、语言运用
15.下列句子中应该删除的有哪几处,选出正确的一组( )
(1)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事迹①,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2)国庆节也显得特别热闹,到处张灯结彩,人来人往也特别多②。(3)他曾经遭受③挨打挨骂,过着凄苦的生活。(4)在这次音乐晚会上,我听到了国际水平的④演奏,并向为祖国⑤人民赢得声誉的钢琴家鼓掌致意。(5)如何运用材料,可⑥是写作上的大事儿,不重视怎么行呢?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示:此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①“革命家”是学习的“榜样”,“事迹”赘余应删。②“人来人往”本来就形容人多,“也特别多”赘余,应删。③“挨”就有“遭受”的意思,“遭受”赘余,应删。④⑤“国际水平的”“祖国”都作定语,是不可缺少的。⑥“可”副词表示强调语气,作状语,不可缺少。
答案:D
三、写作训练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够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来。”
我们赞美这株百合,因为她要以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但在现实社会中,并不是人人都能开出艳丽的生命之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那么人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旅程呢?
请以“证明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围绕话题确立文章内容;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文题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回顾·展望
(2006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帝司马。东关之役,帝问于众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对曰:“责在元帅。”帝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邪!”遂引出斩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礼,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音声清亮,辞气雅正,博学多能。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庐于墓侧,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号,涕泪著树,树为之枯。母性畏雷,母没,每雷,辄到墓曰:“裒在此。”及读《诗》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未尝不三复流涕,门人受业者并废《蓼莪》之篇。
家贫,躬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麦,裒遂弃之。知旧有致遗者,皆不受。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裒曰:“卿学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荫卿,属之何益!且吾不执笔已四十年矣。”乃步担干饭,儿负盐豉,草履,送所役生到县,门徒随从者千余人。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门生为县所役,故来送别。”因执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县以为耻。
乡人管彦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独以为必当自达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许为婚。彦后为西夷校尉,卒而葬于洛阳,裒后更嫁其女。彦弟馥问裒,裒曰:“吾薄志毕愿山薮,昔嫁姊妹皆远,吉凶断绝,每以此自誓。今贤兄子葬父于洛阳,此则京邑之人也,岂吾结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齐人也,当还临淄。”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负笈游学,乡邑佥②以为邴原③复出。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其后春果无行,学业不终,有识以此归之。裒常以为人之所行期于当归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责人所不能。
及洛京倾覆,寇盗蜂起,亲族悉欲移渡江东,裒恋坟垄不去。贼大盛,方行,犹思慕不能进,遂为贼所害。
(选自《晋书·孝友传》)
注:①裒:音póu。②佥:皆。③邴原:汉末学者。
1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或有助之者,不听 听:听任。 B.告裒求属令 属:联系。
C.安丘令以为诣己 诣:造访。 D.犹思慕不能进 慕:依恋。
1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9.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裒有操行的一组是( )
①每雷,辆到墓曰:“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为诣己,整衣出迎之 ③计口而田,度身而蚕 ④裒以春性险狭慕名,终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 ⑥辞气雅正,博学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王裒因父亲为文帝所杀痛而不仕。
B.王裒对管彦做了校尉并不持否定态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为管彦去世。
D.王衰的学生怕触及老师的思亲之情而不读《蓼莪》一诗。
17.提示:B项,应为“委托”。
答案:B
18.提示:A项,均为“于是”。B项,第一个为“于是”,第二个为“通过”。C项,第一个为“就是”,第二个为“那么”。D项,第一个为“可是”,第二个为“你”。
答案:A
19.提示:②写“安丘令”对王裒的仰慕;④写王裒有远见,对人的评价很准确。
答案:D
20.提示:C项是因为管彦去世后儿子葬父洛阳有贪恋权势之意和“葬父河南而随母还齐”的为孝。
答案: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