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层楼
筑基达标
1.下列加点的词语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1世纪教育网
A.敷衍(yǎn) 馥郁(fù) 夹袄(jiá) 揿门铃(qìn)
B.譬如(pì) 棠棣(dì) 暴殄(tiǎn) 疟疾菌(nüè)
C.婚筵(yán) 囚系(jì) 菲薄(fěi) 与会者(yǔ)
D.膝盖(xī) 恫吓(dòng) 掂量(diān) 独占鳌头(áo)
提示:C项中“囚系”的“系”读“xì”,“与会者”的“与”读“yù”。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污秽 蜿蜒 喀布尔 糊里糊涂 B.画像 布篷 檀香膏 穷乡僻壤
C.瑟缩 贿赂 虔诚心 计日成功 D.辩解 肮脏 莫须有 前倨后恭
提示:C项中“计日成功”的“成”应为“程”。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没过了几天___________的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2)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规定,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________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3)许多出租车单位设立了监督电话,以便_______与乘客的联系,监督本身的服务质量。
A.清静 审定 沟通 B.清净 审定 沟通
C.清净 审订 勾通 D.清静 审订 勾通
提示:“清净”的意思是没有外界事物打扰;“清静”的意思是环境安静,不嘈杂。“审定”的意思是审查决定;“审订”的意思是审阅修订。“沟通”的意思是使两方面通联,指思想、文化等方面;“勾通”的意思是暗中串通;勾结。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您能给我们提意见,我们很高兴,我们仔细研究后,再给您答复好吗?
B.感谢你们的热情邀请,我会在百忙中抽时间光临指导的。
C.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同学要及时醒悟,努力改邪归正。
D.大会主持人对发言的人说:“你说不清楚就不要再说了。”
提示:语言得体,一是注意说话的对象。如C句面对的是学生,不要用敌我矛盾的词语对待学生。B句显得太不虚心了。二是注意符合场合。如D句,当众场合,对人太没礼貌。
答案:A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最近一两个国家有人宣称要实施“克隆人”计划,“克隆人”再次引起世界关注,不少科学家提出质疑,一旦克隆人成为现实,那么,“克隆人”和细胞提供者之间究竟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
B.如今任我行下岗了,要从城里返回家去,侍弄土地,许多亲朋好友都劝阻他不要冒这个险。
C.电子商务是指在信息社会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和商务规则的人,他们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和网络、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21世纪教育网
D.WTO知识产权组织并非一个纯洁、理想的王国,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时,始终不能忽略这一点。
提示:A项中“最近”应和“随着”调换顺序,“质疑”即提出疑问,前面再加“提出”,语意重复。B项逻辑错误。任我行回家侍弄土地不能说是冒险,而是没有办法;“劝阻”与后文“不要……”重复,改“劝阻”为“劝”。C项主干成了“电子商务是指人从事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本为名词,主宾搭配不当,可在“从事”后加“的”,也可去掉前面的“他们”。
答案:D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9题。
①“这儿正在办喜事,”我说,“我正忙着。你能不能过几天再来呢?”
②他立刻转身往外走,但是走到门口,他迟疑了一会说:“我可不可以看看那小人儿呢,先生,只一会儿工夫?”他相信敏妮还是像从前那个样子。他以为她会像往常那样向他跑来,叫着:“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他又想像他们会和往日一样地在一起说笑。事实上,为着纪念过去的日子,他带来了一点杏仁、葡萄干和葡萄,好好地用纸包着,这些东西是他从一个老乡那里弄来的,因为他自己的一点点本钱已经用光了。
③我又说:“家里正在办喜事,今天你什么人也见不到。”
④这个人的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说声“再见”,就走出去了。
⑤我觉得有点抱歉,正想叫住他,发现他已自动转身回来了。他走近我跟前,递过他的礼物,说:“先生,我带了这点东西来,送给那小人儿。您可以替我交给她吗?”
⑥我把它接过来,正要给他钱,但是他抓住我的手说:“您是很仁慈的,先生,永远记着我。但不要给我钱!——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不是想赚钱的。”
⑦说到这里,他伸手到他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他很小心地打开这张纸,在我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了。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一张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街上卖货的时候,他自己的小女儿的这个印迹总在他的心上
⑧眼泪涌到我的眼眶里。我忘了他是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而我是——,但是,不对,我又哪儿比他强呢?他也是一个父亲呵。
⑨在那遥远的山舍里的他的小帕拔蒂的手印,使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小敏妮。
⑩我立刻把敏妮从内室里叫出来。别人多方阻挠,我都不肯听。敏妮出来了,她穿着结婚的红绸衣服,额上点着檀香膏,打扮成一个小新娘的样子,含羞地站在我面前。
看着这景象,喀布尔人显出有点惊讶的样子。他不能重温他们过去的友谊了。最后他微笑着说:“小人儿,你要到你公公家里去么?”
但是敏妮现在懂得“公公”这个词的意思了,她不能像从前那样地回答他。听到他这样一问,她脸红了,站在他面前,把她新娘般的脸低了下去。
我想起这喀布尔人和我的敏妮第一次会面的那一天,我感到难过。她走了以后,拉曼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就在地上坐下来。他突然想到在这悠长的岁月里他的女儿一定也长大了,他必须重新和她做朋友。他再看见她的时候,她一定也和从前不一样了。而且,在这八年之中,她怎么可能不发生什么变故呢?
婚礼的喇叭吹起来了,温煦的秋天的阳光倾泻在我们周围。拉曼坐在这加尔各答的小巷里,却冥想着阿富汗的光秃秃的群山。
我拿出一张钞票来,给了他,说:“回到你的家乡,你自己的女儿那里去吧,拉曼,愿你们重逢的快乐给我的孩子带来幸运!”
因为送了这份礼,在婚礼的排场上我必须节省一些。我不能用我原来想用的电灯,也不能请军乐队,家里的女眷们感到很失望。但是我觉得这婚筵格外有光彩,因为我想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久出不归的父亲和他的独生女儿重逢了。
6.喀布尔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他“不满意地看了我一会”,他为什么“失望”和“不满意”?
7.阅读第⑦段,找出细节描写的文字,并分析它的作用。
8.作者在目睹了喀布尔人随身珍藏的小小的手印之后,非常感慨地评论说:“他也是一个父亲呵。”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9.婚礼不能用电灯,不能请军乐队,女眷们都很失望,但“我觉得这婚筵格外有光彩”,为什么?
6.提示:喀布尔人一出监狱就设法搞到一些杏仁、葡萄干和葡萄,急切地要见一见他的小朋友。在他的心里,一直想象着小女孩一边欢笑着嚷着“呵,喀布尔人!喀布尔人!”一边飞跑着冲向他,这是他们友谊的再续。可是“我”却出于自己的想法,不想让女儿见他。
参考答案:因为“我”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的要求,让他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
7.提示: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最小的组成单位,也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而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的描绘,是记叙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还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具体来说,主要有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塑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心情的作用。一个迫于生计、长年在外奔波的穷苦的商贩,心中一直惦记、思念着自己疼爱的小女儿,可是他没有办法经常见到女儿,他甚至不能够请人给女儿拍一张照片或者画一幅画像,他只能珍存着小女儿的小小的手印,聊以慰藉一个父亲的孤寂的爱子的心。行文至此,这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与小敏妮的一见如故也就揭出了谜底:他实在是把一个父亲的耐心和爱意转移在了敏妮身上了。第⑦段中的细节描写主要是对喀布尔人动作的描写。
参考答案:细节描写:他很小心地打开这张纸,在我桌上用双手把它抹平了。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一张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这个墨迹模糊的手印平平地捺在纸上。21世纪教育网
作用:这一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也非常感人。它使人们终于认识了喀布尔人,任何疑虑和担心都云消雾散,这一细节对喀布尔人爱子之心的展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8.提示:“我”的潜意识里一直有优越感:“我”有身份,有地位,生活比较优裕;“我”和女儿朝夕相伴,享受天伦之爱是理所当然的。而他只是个穷苦的小商贩,那么他抛妻别子、受尽凄苦也是势所必然的了。可是见了他珍藏的小女儿的手印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抛开一切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我”和他还有一个相同的身份——父亲。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他和“我”一样都有深深的爱子之心。
9.提示:婚筵是否光彩、有气派,这是客观存在。一个没有电灯、军乐队,让女眷们很失望的婚筵,应该是难以找到光彩的。作者的光彩应该是精神上、心理上的。
参考答案:“我”因为帮助了一个思念女儿却无钱还乡的穷苦的喀布尔人,使他能够和女儿团聚,心里特别高兴,感到付出的代价值得,这价值使得婚筵光彩起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午夜电话
(美国)克利斯蒂·克雷格著 艾草译
我们都知道午夜的时候突然来一个电话会是什么样的感觉,这个午夜电话也是一样。我一听到电话铃响,就立刻从床上爬起来去抓话筒,同时看了看时钟上的红色数字。午夜。当我抓起话筒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恐慌想法充斥着我睡意蒙眬的大脑。
“你好?”
我的心突然沉重地一跳,下意识地把话筒握得更紧一些,眼睛注视着我的丈夫,此时,他正把脸转向我这一侧。
“妈妈?”由于静电干扰,我几乎听不见电话里的低语声,但是我立刻想到了我的女儿。当电话另一端那个年幼的带着哭腔的绝望声音变得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伸手握住了丈夫的手腕。“妈妈,我知道现在已经很晚了。但是,不要……不要说话,听我说完。在你问话之前,是的,我喝了酒。我一路驾车回来,跑了好多英里的路……”
我猛吸了一口凉气,松开丈夫的手腕,把手覆在前额上。睡意仍然搅扰着我的大脑,我努力压抑住内心的恐惧。有什么事情不太妙。
“我很害怕。我所能考虑的就是如果警察对你说我已经死了,这会对你造成多大的伤害。我想……回家。我知道离家出走是错误的。我知道你很为我担心。我几天前就应该给你打电话了,但是我害怕……害怕……”极度压抑着痛苦的啜泣声通过话筒灌注到我的心里面。我女儿的面孔立即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睡意矇眬的意识变得清晰起来:“我想……”
“不!请让我把话说完!我请求你!”她恳求道,声音里没有太多的愤怒,但充满了绝望。
我住口不言,开始考虑该说些什么。这时候,她继续说:“我怀孕了,妈妈。我知道我现在不应该喝酒……尤其是现在,但是我很害怕,妈妈。非常害怕!”声音再次中断了,我咬着嘴唇,觉得自己的眼睛湿润了。我朝丈夫看了看,他正静静地坐在那里。他问:“是谁?”我摇摇头,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跳下床,走出房间,几秒钟后拿着一台手提电话回来了。他把电话贴在耳朵边听着。
她一定听到电话里的咔嗒声了,因为她问:“你还在听吗?请不要挂断电话!我需要你。我觉得很孤独。”我抓着话筒,注视着我的丈夫,寻求指导。“是的,我在听,我不会挂断的。”我说。“我早就应该告诉你,妈妈。我知道我应该告诉你。但是我们一谈话,你就只是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你读过所有关于如何处理事情的小册子,但是一直以来,都只是一个人在说。你从不肯听我说。你从不肯听我告诉你我的感觉。好像我的感觉一点也不重要。因为你是我的母亲,你认为你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有时候,我不需要答案,我只想有人听我说。”
我觉得喉间哽着一个硬块,眼睛注视着床头柜上放着的那本打开的《如何跟你的孩子交谈》的小册子。“我在听着呢。”我轻声说。
“你知道,我驾车回到这条路上来,才开始想到我的孩子,想保护他。接着,我看见了这个电话亭,我仿佛又听到你说不应该喝酒,更不应该酒后驾车的话。于是我叫了一辆出租车。我想回家。”
“你做得很对,亲爱的。”我说,我觉得心里的痛苦有所减轻。我丈夫坐得离我更近一点,把他的手指插进我的手指中。我从他的触摸中知道他心里想的和我一样,并且认为我说得恰到好处。
“不过你知道,我认为我现在能开车。”“不行!”我猛咬了一下嘴唇。我的肌肉变得紧张起来,我紧紧地握住丈夫的手。“你要等出租车来。在出租车到来之前不要挂断电话。”
“我只想回家,妈妈。”
“我知道。但是为了你的妈妈,你必须这样做。请你等出租车来。”
我听到电话里一片沉寂,心里很害怕。我听不到她的回答。我咬着嘴唇,闭上眼睛。无论如何,我必须阻止她亲自开车。
“出租车来了。”
仅仅在我听到电话里有人叫出租车的那一刻,我才感到如释重负。“我回家了,妈妈。”我听到电话咔嗒一声挂断了,接着话筒里一片寂静。21世纪教育网
我下了床,眼里盈满了泪水。我走到客厅里,来到我的16岁女儿的房间里。黑暗、沉寂笼罩着房间里的一切。我的丈夫来到我身后,用胳膊搂着我,他的下巴贴在我的头顶上。我擦去脸颊上的泪水:“我们必须学会聆听。”我对他说。
他把我的身体扳过去面对着他:“我们会学会的。你就瞧着吧。”然后他把我拥进怀里,我把头伏在他的肩膀上。我任由他抱着我。过了一会儿,我站直身子,注视着女儿的床。他深思了一秒钟,然后问道:“你认为她会知道她拨错号码了吗?”
我看着我们熟睡中的女儿,然后转向他说:“也许这不是一个拨错的号码。”
“妈妈,爸爸,你们在干什么?”女儿的声音从棉被底下传出来,有点模糊。女儿从床上坐起来,我走到她的床边。“我们正在练习。”我回答。“练习什么?”她咕哝了一问,又躺了回去。她的眼睛很快又闭上了。“练习聆听。”我轻声说着,用手抚摸着她的脸颊。
(原载《青年参考》2001年10月8日)
10.从全文看,“午夜电话”是一个什么样的“电话”?
11.“我”这个人物在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2.分析本文的行文特点。
13.这篇小说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10.提示:打电话者之间一般都比较熟悉,从全文来看,被称为“妈妈”的“我”并不知道打电话的人是谁,她们彼此根本不认识。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这是一个打错的电话。
11.提示:从“我”的言行来分析:首先,我耐心地听一个陌生的女孩的倾诉,虽然是在半夜时分,“我”很困;其次,“我”一再坚决阻止陌生女孩开车回家,要求她坐出租车;再者,“我”一直陪她说话,直到出租车来到。
参考答案:关心他人,善于倾听陌生人心事的母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提示:小说开始的时候,读者都以为出走的是“我”的女儿,结尾处方点出事实真相,“我”的形象尤其高大、感人。
参考答案:善于设置悬念,结尾出乎意料之外。
13.提示:抓住关键的句子来分析,那个离家出走的女孩的一段话正是做父母应该牢记的内容:“我们一谈话,你就只是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你读过所有关于如何处理事情的小册子,但是一直以来,都只是一个人在说。你从不肯听我说。你从不肯听我告诉你我的感觉。好像我的感觉一点也不重要。因为你是我的母亲,你认为你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有时候,我不需要答案,我只想有人听我说。”根据这段话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个女孩的母亲平时并不善于倾听女孩的心声,这才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等一系列后果。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父母应倾听子女的心声,不然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
二、语言运用
14.下面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场的一个场景,请你以电视节目主持人或现场记者的身份,为它配上一段画外音。要求有描述有评论,注意感彩,语言明快生动,不少于60字。
男子双人500米划艇决赛。中国选手杨文军和孟关良因为不习惯与平时训练不一样的比赛开始的号令,起划和前200米明显落后。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两人调整心态,协调动作,一左一右奋力划动,冲到了前四名,但没有多大优势。最后50米,两人配合更加协调,动作更快,观众肉眼看到他们和6号位的古巴选手同时最先到达终点。观看照片,精密数字显示中国队快0.072秒,裁判宣布中国选手获得冠军。
提示:画外音是指电影、电视中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直接发出的声音。配写画外音要注意以下三点:一、画外音是电影电视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用语言解说画面,视觉和听觉互相补充,既是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二、要有描述有评论。三、要注意感彩,语言明快生动。
参考答案:看,中国选手与古巴选手冲在了比赛队伍的前面,但两队是并驾齐驱,就在同一水平线上,肉眼看到他们同时最先到达。结果到底怎么样呢?这要看两队的实力,也要看裁判的法眼。(或:中国选手杨文军和孟关良在明显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他们的动作越来越协调,速度越来越快。看!他们冲到了前4名!看!最后50米他们更猛更快,夺取了冠军。他们获胜,靠的是高超的技术,靠的是处于劣势而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合作精神!)
三、写作训练
15.请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提示:说到亲情,人们眼前浮现出的是一些温馨的画面:母亲伸着双手跟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满脸的喜悦中露出甜蜜的紧张;风雨中雨伞呵护着孩子,父亲的身子虽被淋湿依然笑声朗朗;月夜下奶奶教孙孙数天上永远也数不清的星星,讲总也讲不完的神话传说……
亲情是润物的细雨,醉人的春风;亲情是厚重的抚摸,深情的凝望;亲情是一缕阳光,让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亲情是一泓清泉,让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
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是家里的月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他身上,沉浸在这种爱当中的孩子感受到了吗?看看这些在家中、校园中常见的镜头:放学路上,年迈的爷爷、奶奶肩上背着书包,左手拎着水壶饭盒,右手还要牵着空着双手的孙子;校园的电话亭,常听到孩子对父母的责怪:就是你,把我的书忘记放书包了,马上给我送过来;家里稍有不如意,哭闹是好的,吼骂父母也是习以为常的……
今天的孩子也是不幸的,过多的呵护使他们习惯了来自亲人的爱,觉得亲人为自己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想到为亲人付出自己的爱,更不会想到用自己的爱来回报亲人,逐渐丧失一颗敏锐感受生活、感悟亲情的心。
可以从这些画面中得到启发,引起思考,抓住某一个细节进行渲染最好。
答案:(略)
回顾·展望
(2006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说村落
阎连科
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人们把村落、村庄、乡村等而视之,笼统解释为农民们聚居的地方。但若仔细辨认,村落、村庄、乡村似乎应该有些什么差别,比如说乡村必然是在偏僻的乡下,而村庄就有可能独立出现在繁闹城市。许多大都市里至今还有村庄的存在,但那村庄里的主人却已不是农民了。然而,这些好像都不重要,人们都不会去刨根问底,重要的是农民聚居的地方和那个地方的人。
你走在山脉上,阳光斜斜地照着,山梁上除了嘎嘎不止的乌鸦就是徐徐晃动的树,这时候口也渴了,而回答你的是荒凉无垠的黄褐褐干裂的田地。恰就在这时你听到了井上辘轳的叽咕声,水淋淋的,明亮而又清丽,心中一震,转身看到一凹山腰上有几间、几十间草房,掩映在树木间,仿佛卧在树阴下疲累的牛——这个时候,你心里叫出了村落二字,开始对村落有了一些真正的了解。
再或,你走在南方稻田的埂上,沉浸在一种诗意里,唐人的诗句、宋人的词句如春风一样掠过你的心头。放眼良田万亩,正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夸张感到贴切时,一阵乌云先自来了。于是,你惊了手脚,在田埂上跑得东倒西歪。也就这个当儿,从哪儿划出一条小船,先递你一张荷叶顶在头上,赶着雨水到来之前,把你载到了一丛草房的檐下。这个时刻,你心里哐咚一声,忽然更加明了村落的含义。
实际说,村落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这一点。村落应该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温馨,一种微微的甘甜。村落是和城市相对应的存在,对于农民,它给予他们居住、生活的必需,而对于都市,它给予温暖和诗意。它既是一种物质存在,又是一种精神存在。我们可以从村落中找到农民、房舍、树木、耕牛和鸡羊,同时也应该找到农民自身生存的艰辛和对外人所付出的温馨。古文人怕是最能体味村落的含义的,无论是李、杜、白还是“八大家”,他们对村落的理解,都浓含了“愁滋味”。可轮到我们,却偏颇得很,不仅没有了对农民的“愁味儿”,连诗境也剩下不多了。单单地写出愁苦来,那不是村落,而是村落中的人,单单地写出温馨来,那也不是村落,那是村落表面的诗境。到了今天,村落剩下的就是一个符号,就是聚居农民的某个地方。所看到和理解的是新楼瓦舍,而农民那千古以来一成不变的生存形式和给别人的温馨、对自己的麻木和忍耐,却被人们从村落中删去了。21世纪教育网
连我自己,做小说的时候,对于乡村的描绘,也是不断重复着抄袭别人的说法:“站在山梁上望去,村落、沟壑、林地、河流清晰得如在眼前”,或说“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而实际上,村落真正是个什么,沟壑的意义又是什么,河流在今天到底是什么样儿,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是果真地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
我不敢说别人什么,而我自己,或多或少,总是感到一种内疚的。我们对村落意义的删节,并不单单是因为社会发展所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农民的背叛。只有在大都市住腻的当儿,我们才会想到村落,而想到的那个村落,除了田园的诗情,对农民的愁情是决然不会有的。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16.如何理解“村落在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符号”的含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7.文章以“说村落”为标题,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对“村落”是如何“说”开去的?
18.根据全文,概括说明作者眼中“村落”的完整含义。
19.作者说“我这个自认为是地道的农民的所谓作家”,对“村落”也“模糊得如它们都沉在雾中了”,联系上下文说明这样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20.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
16.提示: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理解。从文章第一段可找出,要联系全文作答。
参考答案:村落的真正意义在今天被许多人淡忘了,似乎仅仅只是农民居住的地方。
17.提示: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阅读时注意作者的行文思路然后进行方可概括。
参考答案:(1)由村落的符号化和含义的模糊引出话题。(2)再以事例形象地说明村落的含义。(3)由村落的居住说到村落的精神。(4)联系自己和当下社会,反思村落精神的被遗忘。(或: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18.提示: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和归纳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与16题有关联,要求理解文章的内容层次,然后作内容要点的归纳。
参考答案:(1)农民的居住地。(2)诗意与温馨。(3)愁苦与艰苦。(4)对自己的麻木与忍耐。
19.提示: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不难理解,容易作答。第二问要从内容方面进行揣摩理解。
参考答案:(1)表现手法:①对比。②反讽。(2)好处:深化主题。
20.提示:此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第一问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作归纳;第二问属开放性问题,应该作辩证地分析,不能偏激。
参考答案:(1)作者的情感态度: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