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24 《卖炭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第六单元 24 《卖炭翁》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0 19:34: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 题 卖炭翁
学 习 目 标 1.反复诵读,体会本诗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语言特点,赏析名句。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 3.体会白居易的情感。
学 习 重难点 1.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本诗运用衬托和对比的语言特点,赏析名句。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 2.难点:体会白居易的情感。
智 趣 引 入 顾况戏白居易: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师生互动 一、 文学常识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 “新乐府运动”,强调继承 《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 高的是他的讽喻诗,《卖炭翁》 就是其一。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题下自注:“苦宫市也” ,说 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师 生 互 动 知识链接 “宫” 指皇宫,“市” 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 四、思考探究 一)熟读诗歌(见PPT) 合作探究: 1.同桌合作理解诗歌的含义。 2.思考这首诗围绕“炭”写了哪几件事? (翻译+概括见PPT) 二)解读诗歌 1.本诗从不同角度分类,分别属于什么诗? 体裁形式:乐府诗; 题材内容:讽喻诗; 表达方式:叙事诗 2.本诗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3.诗歌围绕“炭”讲了哪几件事? 伐薪烧炭——辗冰运炭——宫使夺炭 4.请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 表述一: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过程。 表述二:一个卖炭翁辛苦烧了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表述三: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故事。 人+事+结果 三)赏析诗歌—— 角度一:人物形象 角度二:名句赏析 角度三:写作手法 角度四:情感主旨 角度一:人物形象(一)——卖炭翁 1.诗中刻画了卖炭翁和宫使两组人物形象,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其特点。 卖炭翁:苦; 宫使:霸 2.卖炭翁的“苦”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件上? 烧炭苦,运炭苦,被抢苦。 3.结合句子分析,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体现卖炭翁的“苦”呢? 肖像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年岁已高,烧炭辛苦。 动作描写: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雪厚、路远、车重、饥困,运炭艰苦。 心理描写: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矛盾的心理,生活困苦、艰辛。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炭被掠夺,舍不得但无可奈何,充满无奈、悲愤、痛苦、绝望。 角度一:人物形象(二)——宫使 1.结合句子分析,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体现宫使的“霸”呢? 神态、动作、肖像描写: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 动作描写: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仗势凌人,蛮不讲理,霸道凶残。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交易不公,残酷掠夺。 面对卖炭翁的遭遇和宫使的行径,作者是怎样的情感态度? →同情、怜惜; 憎恨、鞭挞、抨击 角度二:名句赏析 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切入点: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炼字,写作手法,句式等。方法:手法+具体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怎样的特点(情形)+情感 本句运用了心理描写, “忧”和“愿”两个词语,写出了卖炭翁因衣服单薄盼望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极度反常的矛盾心理, 生动形象地写出卖炭翁艰难、悲惨的境遇,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其无限的同情。 角度三:写作手法 1.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对比,衬托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分别找出,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分为正衬与反衬。 “衣正单”与“愿天寒”: “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 : 写出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表现其处境艰难。 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趾高气扬,得意忘形。 反衬出了宫使“宫市”掠夺的残酷。 1.通过外貌、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2.运用对比手法。 角度四:情感主旨 试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也是叙事讽喻诗,通过记叙了( 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 )的遭遇,深刻揭露了( 宫市 )的腐败本质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 鞭挞与抨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 深切同情)。 合作探究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不同。 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 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二 次 备 课
课 堂 小 结 赏析诗歌—— 角度一:人物形象 角度二:名句赏析 角度三:写作手法 角度四:情感主旨 二 次 备 课
当 堂 检 测 1.《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检 测 反 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