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上一层楼
筑基达标
1.下列加点的词语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逮捕(dài) 模仿(mó) 病恹恹(yān)
B.埋怨(mán) 琢磨(zuó) 阒无一人(qù)
C.滂沱(pāng) 编纂(zuǎn) 徇私舞弊(xùn)
D.朕兆(zhèn) 梦魇(yǎn) 力能扛鼎(káng)
提示:D项中的“扛”读“gāng”。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磨蹭 难以置信 大劫难逃 孤注一掷 B.勘正 恍然大悟 盛席琼筵 炙手可热
C.窥探 林荫道 曲径通幽 蝇头小楷 D.躁动 铤而走险 分道扬镳 不登大雅
提示:C项中“林荫道”应写为“林阴道”。
答案:C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不法书商假出版社之名疯狂盗版,主编决定向法院起诉,与不法书商对簿公堂。
B.得知本班获得学校春季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的消息,同学们高兴得一个个弹冠相庆。
C.老王说:“要使我厂摆脱目前的困境,釜底抽薪的办法是:改革旧的体制,科室消肿,降低生产成本。”
D.两个贪婪的家伙以为法院没有掌握他们鲸吞公款的罪行,利用机会订立城下之盟,企图继续负隅顽抗。
提示: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又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新疆的妹妹、广州的弟弟与我___________向远在安徽的妈妈送去了衷心的祝福。
(2)从去年的非典肆虐到目前的禽流感暴发,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开化,___________了人民的知情权,这已成为当今人民生活的常态。21世纪教育网
(3)由于对人物原型的生活十分___________,他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张大民这个人物形象。
A.一齐 保证 熟识 B.一齐 保障 熟悉
C.一起 保证 熟悉 D.一起 保障 熟识
提示:“一起”强调空间,表示同一处所、合在一处;“一齐”则强调时间,表示同时,据语境,妹妹在新疆,弟弟在广州,显然兄弟三人不存在共处同一空间的可能性,故应选用“一齐”。“保证”指用事实或行动担保做到;“保障”则指有效地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据“人民的知情权”这一语境,故应选用“保障”。“熟识”着重指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熟悉”则侧重指对与某人相关的情况知道得清楚。据语境,“他”对“人物原型的生活”方式的情况了解得“十分”清楚,故应选用“熟悉”。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和中国经济进一步有机结合之际,科学技术必须及时走在经济建设的前列,以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占据和开拓国际市场。21世纪教育网
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为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武器。
C.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磁浮列车示范线运行成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磁浮列车系统技术的国家。
D.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如今在中国比比皆是,正如3点3线的几何结构,这样的家庭看来是幸福而稳定的,殊不知却时刻潜藏着隐匿的危机。
提示:A项,语序不当,“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对调,“占据”和“开拓”对调。C项,结构混乱,在“运行”前加“并”;成分残缺,在“达到”前加“其工程质量”。D项,重复赘余,“潜藏”与“隐匿”重复。
答案:B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明快的灯光下,他的脸庞无疑是一张老人的脸,但有某种坚定不移的、甚至是不朽的神情。他缓慢而精确地朗读同一章的两种写法。其一,一支军队翻越荒山投入战斗;困苦万状的山地行军使他们不惜生命,因而轻而易举地打了胜仗;其二,同一支军队穿过一座正在欢宴的宫殿,兴高采烈的战斗像是宴会的继续,他们也夺得了胜利。我带着崇敬的心情听着这些古老的故事,更使我惊异的是想出故事的人是我的祖先,为我把故事恢复原状的是一个遥远帝国的人,时间在一场孤注一掷的冒险过程之中,地点是一个西方岛国。我还记得最后的语句,像神秘的戒律一样在每种写法中加以重复:英雄们就这样战斗,可敬的心胸无畏无惧,手中的钢剑凌厉无比,只求杀死对手或者沙场捐躯。
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周围和我身体深处有一种看不见的、不可触摸的躁动。不是那些分道扬镳的、并行不悖的、最终汇合的军队的躁动,而是一种更难掌握、更隐秘的、已由那些军队预先展示的激动。斯蒂芬·艾伯特接着说:
“我不信您显赫的祖先会徒劳无益地玩弄不同的写法。我认为他不可能把十三年光阴用于无休无止的修辞实验。在您的国家,小说是次要的文学体裁;那时候被认为不登大雅。彭是个天才的小说家,但也是一个文学家,他绝不会认为自己只是个写小说的。和他同时代的人公认他对玄学和神秘主义的偏爱,他的一生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哲学探讨占据他小说的许多篇幅。我知道,深不可测的时间问题是他最关心、最专注的问题。可是《花园》手稿中唯独没有出现这个问题。甚至连时间这个词都没有用过。您对这种故意回避怎么解释呢?”
我提出几种看法,都不足以解答。我们争论不休,斯蒂芬·艾伯特最后说:[21世纪教育网
“设一个谜底是‘棋’的谜语时,谜面唯一不准用的字是什么?”我想一会儿后说:
“‘棋’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点不错,”艾伯特说,“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庞大的谜语,或者是寓言故事,谜底是时间;这一隐秘的原因不允许手稿中出现‘时间’这个词。自始至终删掉一个词,采用笨拙的隐喻、明显的迂回,也许是挑明谜语的最好办法。彭在他孜孜不倦创作的小说里,每有转折就用迂回的手法。我核对了几百页手稿,勘正了抄写员的疏漏错误,猜出杂乱的用意,恢复、或者我认为恢复了原来的顺序,翻译了整个作品;但从未发现有什么地方用过‘时间’这个词。显而易见,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彭心目中宇宙的不完整、然而绝非虚假的形象。您的祖先和牛顿,叔本华不同的地方是他认为时间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他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
“在所有的时刻,”我微微一震说,“我始终感谢并且钦佩你重新创造了彭的花园。”
“不可能在所有的时刻,”他一笑说,“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我可以成为您的敌人。”
我又感到刚才说过的躁动。我觉得房屋四周潮湿的花园充斥着无数看不见的人。那些人是艾伯特和我,隐蔽在时间的其他维度之中,忙忙碌碌,形形色色。我再抬起眼睛时,那层梦魇似的薄雾消散了。黄黑二色的花园里只有一个人,但是那个人像塑像似的强大,在小径上走来,他就是理查德·马登上尉。
“将来已经是眼前的事实,”我说,“不过我是您的朋友。我能再看看那封信吗?”
艾伯特站起身。他身材高大,打开了那个高高柜子的抽屉;有几秒钟工夫,他背朝着我。我已经握好手枪。我特别小心地扣下扳机:艾伯特当即倒了下去,哼都没有哼一声。我肯定他是立刻丧命的,是猝死。
其余的事情微不足道,仿佛一场梦。马登闯了进来,逮捕了我。我被判绞刑。我很糟糕地取得了胜利:我把那个应该攻击的城市的保密名字通知了柏林。昨天他们进行轰炸,我是在报上看到的。报上还有一条消息说著名汉学家斯蒂芬·艾伯特被一个名叫余准的陌生人暗杀身死,暗杀动机不明,给英国出了一个谜。柏林的头头破了这个谜。他知道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我难以通报那个叫艾伯特的城市的名称,除了杀掉一个叫那名字的人之外,找不出别的办法。他不知道(谁都不可能知道)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
6.如何解释《花园》中只字不提“时间”这一现象?
7.“我又感到刚才说过的躁动”,“我”因何而“躁动”?
8.如何理解“我很糟糕地取得了胜利”这句话?
9.小说的结尾说“他不知道(谁都不可能知道)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这种“悔恨和厌倦”指的是什么?
6.提示:斯蒂芬·艾伯特倾其精力研究《花园》,认为《花园》揭示的现象是时间的而非空间的。作者采用的是隐喻的办法来向后人暗示谜底的。
参考答案: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庞大的谜语,或者是寓言故事,谜底是时间,所以在谜面上就不能出现“时间”字样。
7.提示:“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杀死这个人。由于巧合,他是一个中国通,他熟悉我的曾祖,在谈论曾祖及其迷宫时,我被吸引,暂时忘了此行的目的。
参考答案:我将杀掉这个人,但他与我无冤无仇,我并不想与他为敌,但是他说到“您的敌人”却提醒我该马上采取的行动。“躁动”是我内心无奈又激动的反映。
8.提示:要抓住“糟糕”和“胜利”这两个关键词语来理解。这件事情的结局是我达到目的了,胜利了,但不够完美,这就是糟糕的所在了。
参考答案:说糟糕是因为我不得不杀掉了一个无辜的人,自己也被捕;说胜利,是因为我最终把消息传了出去,向瞧不起我的头头证明一个黄种人能够拯救他的军队这个事实。
9.答案:这种悔恨之无限来自于对时间结点某个事情走向的不可逆转性的无奈,产生于对此事件的必然性之表征出来的游戏般的偶然性之厌倦。一切的一切发生在时间的分岔口上,因为不可知晓的必然性而导致人心的荒诞之感——世界的茫然深不可测使我们感到存在之虚无性;此种虚无的必然性则让我们更加体会到存在不过是一种荒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失眠健忘症21世纪教育网
的确,全家人都患了失眠症,乌苏拉曾从母亲那儿得到一些草药知识,就用乌头熬成汤剂,给全家人喝了,可是大家仍然不能成眠,而且白天站着也做梦。处在这种半睡半醒的古怪状态中,他们不仅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而且看到别人梦中的形象。仿佛整座房子都挤满了客人。……同时由于注意不够,家里制作的糖动物照旧拿到镇上去卖。大人和孩子快活地吮着有味的绿色公鸡、漂亮的粉色小鱼、最甜的黄色马儿。这些糖动物似乎也患了失眠症。星期一天亮以后,全城的人已经不睡觉了。起初谁也不担心,许多人甚至高兴,因为当时马贡多百业待兴,时间不够。人们那么勤奋地工作,在短时间内就把一切都做完了,现在早晨三点就双臂交叉地坐着,计算自鸣钟的华尔兹舞曲有多少段曲调。
不安的父亲叫苦连天,说他忘了童年时代甚至印象最深的事儿,奥雷连诺就把自己的办法告诉他,于是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首先在自己家里加以采用,然后在全镇推广。他用小刷子蘸了墨水,给房里的每件东西都写上名称:“桌”“钟”“门”“墙”“床”“锅”。然后到畜栏和田地里去,也给牲畜、家禽和植物标上名字:“牛”“山羊”“猪”“鸡”“木薯”“香蕉”。人们研究各种健忘的事物时逐渐明白,他们即使根据签条记起了东西的名称,有朝一日也会想不起它的用途。随后,他们就把签条搞得很复杂了。一头乳牛脖子上挂着牌子,清楚地说明马贡多居民是如何跟健忘症做斗争的:“这是一头乳牛。每天早晨挤奶,就可得到牛奶,把牛奶煮沸,掺上咖啡,就可得到牛奶咖啡。”
(节选自《百年孤独》)
10.“处在这种半睡半醒的古怪状态中,他们不仅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而且看到别人梦中的形象。”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11.“星期一天亮以后,全城的人已经不睡觉了。起初谁也不担心,许多人甚至高兴,因为当时马贡多百业待兴,时间不够。”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12.马贡多的“失眠健忘症”有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3.这段似是而非的描写纯属虚构,作家为什么要编织一个如此荒诞可笑的情节?
14.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__。
10.提示:从所给的文段来看,应该是运用了一种象征的手法。所以,要从梦的比喻和象征意义上去思考。
参考答案:马贡多人浑浑噩噩犹如生活在梦境之中,他们把生活当成梦。
11.提示:从这句话的下文“现在早晨三点就双臂交叉地坐着,计算自鸣钟的华尔兹舞曲有多少段曲调”看,“百业待兴,时间不够”就另有意思了,说明马贡多人实际上是麻木的。
参考答案:由于马贡多人将生活当成梦,所以对任何事都没有大的利害之感,麻木地活着,可以没有经验,也可以没有教训。
12.答案:集体性 传染性
13.提示:《百年孤独》的时间观念是轮回的,“百年”是一个周期,“孤独”意味着贫穷、落后和封闭。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贫困、落后、愚昧,永远在原地徘徊。[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作者归结为“健忘”,他们缺乏对历史的总结,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作者用艺术概括和艺术夸张的方法加以表现,成了马贡多式的失眠健忘症。
14.答案:象征主义
二、语言运用
15.下面的一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辞格和联想、想象结合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寓言”的特点与功能。请仿照这种写法,再写一个说明寓言特点和功能的句子。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21世纪教育网
提示:题目提供的情景是一个通过想象和联想来编写的比喻句。作者把寓言想象为“魔袋”,而“魔袋”又是比喻句的喻体,两者合一。“袋子小”“取出许多东西”是由“袋子”联想到的效果,又是喻体,也是两者合一。可见,解比喻情景题、答构思比喻句时,需要丰富、独特的联想和想象。
答案示例: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三、写作训练
16.在下面一段话后续写。
要求:①先用一句话拟写出一种你自己不认同的看法;②然后写出自己的看法和充分的理由;③不超过100字。
据报道,著名科学家、曾任教于清华大学的黄昆院士于2005年7月去世后,包括一些清华大学的学生在内的许多人并不知道黄昆是“何许人”。因此,引发了科学家是否应该成为公众都熟悉的“名人”的问题。
提示:①自己的看法与自己不认同的看法必须不同;
②申述自己看法,理由充分,有说服力。
续写的内容与给定的开头要衔接,语句要通顺。
答案:(略)
回顾·展望
(经典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认识自我
纪伯伦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21世纪教育网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二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颈脖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石破天惊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开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了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7.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
18.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19.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20.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17.提示: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从文章开头能得出“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这个结论。从文章中“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能够得出“在与名人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这个结论。从文章结尾“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可以得出“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这个结论。
参考答案: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
18.(1)提示:此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本题可从原文第四段“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而我那粗胖的颈脖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较轻松地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外貌特征:身材矮小、前额不宽、天庭欠圆、秃顶、鹰鼻弯长、双眼凹陷、嘴唇肥厚、脖子粗胖。
(2)提示:此题是对文章表达技巧方面的考查。如果能够看出第一问,这一问是不难回答的。
参考答案: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
19.提示:此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的理解能力。只答出寓庄于谐的基本内涵或只举出实例却没有对寓庄于谐进行阐释的都不全面,应联系文中实例对寓庄于谐作具体赏析。
参考答案:作者以漫画式、喜剧式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的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提示: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感知能力。答这类问题的技巧必须抓住两方面:一是人物形象是怎样的,二是这样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定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本质。)
②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