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3-04 12:4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表面的板块
科学教育(师范)101 10081102 傅馨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学完本课后,顺利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论点,并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2、?通过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领悟假说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从宏观上了解地壳运动的规律;地壳变动发生的原因
2、分析地壳变动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两本书本、贴有纸的板、糖粒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3分钟)
出示世界地图,并请同学们观察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思考它们之间有联系吗?
学生:非洲的东海岸与南美洲的西海岸能拼合。
2.讲授新知(30分钟)
一、大陆漂移学说
【介绍】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他30岁那年,有一天,他意外的从一张世界地图上面发现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是相对应的。并由此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后来经过分裂,漂移,直到现在的位置。
从此以后,魏格纳就努力地寻找证据,经过多年努力,发现了地形、化石、气候、生物等多方面的证据。
但由于魏格纳并没有对大陆漂移理论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解释,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直到近半个世纪后,一些新证据被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重视魏格纳的这一假说。
二、海底扩张说
【介绍】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海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
【读图】大西洋的扩张,描述大西洋的形成过程。
【解析】一开始,美洲和非洲大陆连在一起,后泛大陆破裂,岩浆从地幔中不断涌出,洋壳上较老的岩石被不退推向两边,导致海洋面积不断夸大,两大陆分离开来。
【局限性】“海底扩张说”不能解释喜马拉雅山的不断长高。
【过渡】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读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全球有几大板块?分别是什么?它们是被什么分割而成的?
【实验1】两书本紧挨,然后缓慢用力推,并仔细观察 !
【实验2】木板平放桌面,板上放一小物件,两同学缓慢用力拉开,仔细观察、并感受!
【归纳】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思考】据测量,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归纳总结(6分钟)
同学们,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堂练习(5分钟)
剩下的时间我们就一起来做做这几道题吧
5.布置作业(1分钟)
请同学们课后完成作业本上的相关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