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3.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3.2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0 16:37:56

文档简介

第3课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
目标导航
)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 熟读课文,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 学习本篇人物通讯“以言见人”的特点; 3、学习焦裕禄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 掌握人物通讯的写法,学习焦裕禄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
(
知识精讲
)
【作者简介】
穆青(1921年3月15日-2003年10月11日),男,1921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近代新闻记者。
冯健(1925—)原名樊煦义,1925年生,河南新野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和解放前夕他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撰有通讯《英勇搏斗一百天》《管得宽》等。1949年后冯健被调新华社工作。1965年冬,他与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兰考采访焦裕禄的事迹,写出了那篇曾经感动了亿万读者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周原(1928—2011),原名乔元庆,河南省偃师县夹沟村人。1948年,周原选择了新闻工作,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与穆青等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使他闻名全国。
【文体知识】
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通讯的特点:
同消息一样,通讯所报道的内容都必须完全真实,报道时间上都讲时效性,要求迅速及时。按著名记者梁衡的说法,一条消息应具有三点基本要求:一是要有一件真实的事情;二是这事件必须是新发生的,新鲜的;三是这事件要有足够的受众,有传播价值。概括起来就是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这是构成消息的核心。在通讯中,这个核心亦然存在,只不过因为通讯比消息字数增多和表现形式多样,这个核心就包藏得更深些
【基础知识】
读准字音。
盐碱( ) 鲜血( ) 抡着( )
淤塞( ) 跋涉( ) 部署( )
颤抖( ) 噙着( ) 巍然( )
2.弄懂词义。
来龙去脉:
不辞劳苦:
白帐子猛雨:
滔滔不绝:
神情自若:
泣不成声:
重点梳理
【重点01】理清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第1—7段),介绍了兰考县的“三害”,以及焦裕禄带来的希望。
第二部分(第8—16段),焦裕禄率领的调查队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部分(第17—27段),焦裕禄处理灾情的具体工作。
第四部分(第28—36段),焦裕禄忍着病痛开会、工作,最终病情加重离开了工作岗位。
第五部分(第37—62段),焦裕禄病危、临终前对兰考县的牵挂以及他的离世。
第六部分(第63—71段),写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悼念以及兰考人民发扬焦裕禄精神,完成了焦裕禄的遗志。
【重点02】文章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利用小标题组合的方式,选取焦裕禄书记到达兰考的典型事迹,各节之间不是随意的组合而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它们共同组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县委书记的形象。
第一节: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体现了亲临一 线,身先士卒的精神。
第二节:“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第三节:“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唯独没有他自己”--------------热爱群众,无私奉献。
第四节:“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五节:“他没有死,他还活着”--------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这几个小标题是按照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按照时间为线索进行安排,每一节中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例如第一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通过焦裕禄身先士卒下乡调研,表现他忘我工作的品质。每个标题都是焦裕禄品质的一个侧面,而加起来则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焦裕禄。
【重点03】深入研读,选点读析,体会文本“以言见人”的特点
找出各部分焦裕禄典型的语言,体现其怎样的精神品质?
(一)导语部分:
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片白变成一片青!”
明确:当时是兰考县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他的语言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为兰考百姓打下一针强心剂!
(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明确:体现出焦裕禄身先士卒、敢为人先、事必躬亲的精神。
(三)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 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 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
明确:反映焦裕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表明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拥护和爱戴。通过这个故事,深化了文章的情感,突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密切的联系。
(四)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开会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住你了。”
明确:写出了焦裕禄的固执与执拗的性格,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
(五)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张自己的照片, 颤颤地交给张钦礼,然后说道:“钦礼同志,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明确:这里体现了焦裕禄心系百姓、心系民生的奉献精神,以及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六)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 “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明确:通过百姓的语言,侧面写出了焦裕禄的精神品质的高贵。
【重点04】分析本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①运用典型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真实地刻画人物形象。
如:典型的语言描写,“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明确:这几句写出了焦裕禄的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的精神。
如:典型的动作描写,“他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
明确:“踩、顶、揣、顶”这几个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他为了兰考人民而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坚持带病工作的无私精神。
②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将记叙、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内容更加的丰富,更富感染力。
如:第70段,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
明确:这一段文字使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它讴歌了焦裕禄的精神不仅改变了兰考人民的生活现状,重要的是他的精神越来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让兰考人民继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如:第71段: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
明确:这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使用第二人称,直接与人物对话,赞誉了焦裕禄的精神给后继者以极大的精神鼓舞,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属于后者,他的精神永放光芒,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值得所有共产党人学习!
(
知识拓展
)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 男,汉族, 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
分层提分
)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里,始终把36万兰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与群众一道抗风沙,治盐碱,除内涝。“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体现他为官一任、立德一方的高尚品格。( )。在焦裕禄同志身患肝病后,仍时刻不忘人民,右脚踩藤椅,右膝顶肝部,为百姓奔小康、期生存、求温饱的热望奔波。最后,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57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像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不会过时。作为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青年一代,更应学习、传承、弘扬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争做焦裕禄式青年,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谱写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青春篇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
B.他因为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
C.他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
D.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所以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4.焦裕禄和县委的同志们全力投入了生产救灾。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保证不许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的范围,由哪个大队热情招待,保证吃得饱,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5.鉴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事隔一年以后,1965年春天,兰考县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专程来到焦裕禄的坟前。贫农们一看见焦裕禄的坟墓,就仿佛看见了他们的县委书记,看见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个人。
一年前,他还在兰考,同贫下中农一起,日夜奔波在抗灾斗争的前线。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察看水
情。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
6.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分析下列语段的表达技巧、语言特色及其艺术效果。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了。
他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
7.20世纪60年代初,焦裕禄同志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为根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集思广益,推广栽种泡桐树,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因积劳成疾,刚进中年的他不幸患了肝癌,于1964年病逝于兰考。下面是焦裕禄陵园徽标,请介绍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不超过80字。
该徽标下方有黑体“焦裕禄陵园”五字,其上______________。
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林则徐虎门销烟,毁烟挫敌救祖国,体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感。
材料:
人际关系 传统美德 职业精神
让人三尺睦邻里 许人应诺讲信用 封沙治水为人民
张英 季布 焦裕禄 一诺千金 兰考治沙 六尺巷子
9.(2021·深州长江中学高二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21·北京通州区·高三一模)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动人心弦,涌现出无数优秀人物,如
李大钊、焦裕禄、南仁东、张桂梅……请从中选取一个人物,为他(她)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2021·辽宁朝阳市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典型传播是媒体通过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去反映、倡导某种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样式。在以往,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在榜样示范、政策宣传、凝聚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历史功绩不可抹煞;如今,发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无疑仍然需要极具感召力、代表时代精神内核的精神楷模,而典型传播在现时的社会整合功能恰好能契合这种需要。
一方面,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现时社会还是一个同质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典型的认识与实践功能仍然是有效的”。从另一方面来讲,社会问题越多,结构越是复杂,转型速度越快,越是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来引导,典型人物报道可以用新闻的手法在某一社会层面提供多种不同的典型形象,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乃至情感诉求的渠道。
(摘编自麦尚文《中国典型人物报道创新研究》)
材料二
媒介形象的建构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从历史发展来看,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曾先后以报纸、电影、电视剧为载体,而在不同时期,不同媒介形式对于焦裕禄形象建构的侧重点有所差异。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大众媒介再现历史、建构历史的过程,而在信息社会中,大众媒介对历史的再现无疑是建构人们集体记忆的一种重要机制。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不同的媒介形象事实上在建构着不同的集体记
忆。因此,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实际上涉及到媒介建构和集体记忆两个方面。
一方面,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生产性活动。我们知道,大众媒介在进行媒介生产活动的同时,总会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媒体作为政党和政府的喉舌,首先就承载着政治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中国的焦裕禄是共产党员干部的模范代表,对焦裕禄这一模范人物形象的建构事实上正是中国政府宣传工作的一部分,因而,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必然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集体记忆是经由文化的、社会的因素联结起来的“想象的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记忆,它虽然是关于过去的概念,但并不仅仅只指涉过去,它是连接现在与过去的桥梁。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总是受到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心态的影响,在每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对焦裕禄集体记忆的建构,事实上也是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来回应当下的一种表现。
回到不同时期的具体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语境对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制约作用。首先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典型报道。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方面整个社会的阶级意识、革命色彩还很浓厚;另一方面,严重的自然灾害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县委书记的榜样一焦裕禄》以典型报道的形式将焦裕禄突出建构为“困境中的英雄”和“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者”。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电影《焦裕禄》上映,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已步入正轨,社会建设也已取得了一定的业绩。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却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疏离。因此,电影着重建构了焦裕禄严于律已、廉洁奉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正是意在通过这一集体记忆来重新拉近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那么,现在的电视剧《焦裕禄》所建构的焦裕禄形象及相应的集体记忆又是如何与当下的现实语境相契合的呢?细细究之,也不难发现其内在关联。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的浪潮如今正势不可挡地涌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领地却多有荒芜。电视剧《焦裕禄》将另一种人生哲学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剧中,焦裕禄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着朴素的衣裳,奔波于泥土地中。可以说,他对信仰的坚持和对理想的执着正是当下物欲社会所最缺乏的一种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当时官与民之间关系疏离的现状却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电视剧《焦裕禄》通过诸多细节讲述了作为党员干部的焦裕禄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他在寒冷的冬夜给偏远的公社送去棉衣,他亲力亲为给老百姓解决买煤的问题……通过对历史细节进行影像还原,焦裕禄形象的核心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在剧中得以凸显,而这种精神无疑是对当下党员干部的一次心灵洗礼。
综上所述,从新闻报道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表征的不仅仅是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变化,抑或是传播形式的创新,在本质上它还是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一种镜像折射。透过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我们所观照的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脉络。就当下而言,和谐社会的建设迫切需要这方面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期盼,通过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建构,能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以集体记忆的形式转化为现实社会中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蔡琪、曹慧丹《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与发展》)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有关“典型传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作为一种媒体传播样式,典型传播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
B.目前,我国社会同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转型速度快,因此,典型传播的存在是很必要的。
C.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过程,就是一次不断变化的典型传播,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迁。
D.这种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塑造,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下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力量的支撑。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而这种大众媒介又始终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
B.集体记忆既指涉过去,把过去和现在相连接,它的建构一定会与当时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
C.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这成为电影《焦裕禄》重构焦裕禄形象的重要原因。
D.电视剧《焦裕禄》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抑制的是消费主义的无节制的物欲追求。
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媒体塑造典型形象除了能够借以倡导主流价值,同时也为人们的情感诉求提供了渠道。
B.焦裕禄这一媒体形象的集体记忆关联着文化的、社会的因素,并将现在与过去相联结。
C.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如果始终以某一种媒介为载体进行建构,就不会出现侧重点的差异。
D.在新的时代,如果重拍以焦裕禄为主角的电影,他的媒介形象应该还会有新变化。
14.电影《焦裕禄》和电视剧《焦裕禄》都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题,但两部作品这一主题的内涵并不一样。请结合材料二进行简析。
15.如果将来再拍有关焦裕禄的影视作品,来重塑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应从哪方面加以借鉴?请结合材料进行归纳。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一)
新华北京3月17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春暖花开时节,中原大地充满生机。习近平17日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一下车,他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2009年4月,习近平曾来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
参观过程中,总书记认真听取讲解。在焦裕禄半身铜像、“十条工作方法”电子屏、“干部十不准”图示、办公桌和旧藤椅等展品前,他仔细察看。遇到前来参观学习的河南省中牟县的党员、干部,总书记说:“我们来是同一个目的,我也是来学习的。”
总书记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
(二)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第3课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
目标导航
)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 熟读课文,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 学习本篇人物通讯“以言见人”的特点; 3、学习焦裕禄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 掌握人物通讯的写法,学习焦裕禄精神品质的现实意义。
(
知识精讲
)
【作者简介】
穆青(1921年3月15日-2003年10月11日),男,1921年出生于河南周口,曾任新华通讯社社长、近代新闻记者。
冯健(1925—)原名樊煦义,1925年生,河南新野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和解放前夕他主要从事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撰有通讯《英勇搏斗一百天》《管得宽》等。1949年后冯健被调新华社工作。1965年冬,他与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兰考采访焦裕禄的事迹,写出了那篇曾经感动了亿万读者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周原(1928—2011),原名乔元庆,河南省偃师县夹沟村人。1948年,周原选择了新闻工作,调入新华社任记者、高级记者、国内部机动采访室主任,写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特色的报告文学,其作品曾多次获奖。与穆青等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使他闻名全国。
【文体知识】
通讯的种类:
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通讯的特点:
同消息一样,通讯所报道的内容都必须完全真实,报道时间上都讲时效性,要求迅速及时。按著名记者梁衡的说法,一条消息应具有三点基本要求:一是要有一件真实的事情;二是这事件必须是新发生的,新鲜的;三是这事件要有足够的受众,有传播价值。概括起来就是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这是构成消息的核心。在通讯中,这个核心亦然存在,只不过因为通讯比消息字数增多和表现形式多样,这个核心就包藏得更深些
【基础知识】
读准字音。
盐碱(jiǎn) 鲜血(xuè) 抡着(lūn)
淤塞(yū sè) 跋涉(bá shè) 部署(shǔ)
颤抖(chàn) 噙着(qín) 巍然(wēi)
2.弄懂词义。
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不辞劳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白帐子猛雨:雨下得又密又猛,好像天地间挂了白色的帐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神情自若:指神情态度十分自然,神情态度仍和原来一样。
泣不成声: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重点梳理
【重点01】理清思路
明确:第一部分(第1—7段),介绍了兰考县的“三害”,以及焦裕禄带来的希望。
第二部分(第8—16段),焦裕禄率领的调查队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部分(第17—27段),焦裕禄处理灾情的具体工作。
第四部分(第28—36段),焦裕禄忍着病痛开会、工作,最终病情加重离开了工作岗位。
第五部分(第37—62段),焦裕禄病危、临终前对兰考县的牵挂以及他的离世。
第六部分(第63—71段),写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悼念以及兰考人民发扬焦裕禄精神,完成了焦裕禄的遗志。
【重点02】文章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利用小标题组合的方式,选取焦裕禄书记到达兰考的典型事迹,各节之间不是随意的组合而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它们共同组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县委书记的形象。
第一节: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体现了亲临一 线,身先士卒的精神。
第二节:“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心系群众,忘我工作。
第三节:“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唯独没有他自己”--------------热爱群众,无私奉献。
第四节:“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五节:“他没有死,他还活着”--------肉体虽死,精神永存。
这几个小标题是按照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按照时间为线索进行安排,每一节中都有一个核心的主题,例如第一节“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通过焦裕禄身先士卒下乡调研,表现他忘我工作的品质。每个标题都是焦裕禄品质的一个侧面,而加起来则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焦裕禄。
【重点03】深入研读,选点读析,体会文本“以言见人”的特点
找出各部分焦裕禄典型的语言,体现其怎样的精神品质?
(一)导语部分:
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片白变成一片青!”
明确:当时是兰考县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他的语言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为兰考百姓打下一针强心剂!
(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许多同志担心他在大风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参加,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志们的劝告,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明确:体现出焦裕禄身先士卒、敢为人先、事必躬亲的精神。
(三)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这里住的是一双无依无靠的老人。 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 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
明确:反映焦裕禄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宝贵品质。同时也表明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拥护和爱戴。通过这个故事,深化了文章的情感,突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密切的联系。
(四)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说:“开会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没有住。……他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他,他就不欺住你了。”
明确:写出了焦裕禄的固执与执拗的性格,表现了他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
(五)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隔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张自己的照片, 颤颤地交给张钦礼,然后说道:“钦礼同志,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明确:这里体现了焦裕禄心系百姓、心系民生的奉献精神,以及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
(六)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人们一个个含着泪站在他的坟前,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说出了36万兰考人的心声: “我们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人民,硬给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贫农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
明确:通过百姓的语言,侧面写出了焦裕禄的精神品质的高贵。
【重点04】分析本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①运用典型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真实地刻画人物形象。
如:典型的语言描写,“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明确:这几句写出了焦裕禄的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的精神。
如:典型的动作描写,“他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
明确:“踩、顶、揣、顶”这几个动作的描写表现出他为了兰考人民而忘记了自己的病痛,坚持带病工作的无私精神。
②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将记叙、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内容更加的丰富,更富感染力。
如:第70段,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他带给兰考人民的毛泽东思想的红灯,愈来愈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成为全县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
明确:这一段文字使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它讴歌了焦裕禄的精神不仅改变了兰考人民的生活现状,重要的是他的精神越来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让兰考人民继续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如:第71段:焦裕禄同志,你没有辜负党的希望,你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你的任务,兰考人民将永远忘不了你。
明确:这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使用第二人称,直接与人物对话,赞誉了焦裕禄的精神给后继者以极大的精神鼓舞,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属于后者,他的精神永放光芒,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值得所有共产党人学习!
(
知识拓展
)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 男,汉族, 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
分层提分
)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里,始终把36万兰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与群众一道抗风沙,治盐碱,除内涝。“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体现他为官一任、立德一方的高尚品格。( )。在焦裕禄同志身患肝病后,仍时刻不忘人民,右脚踩藤椅,右膝顶肝部,为百姓奔小康、期生存、求温饱的热望奔波。最后,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57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像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不会过时。作为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青年一代,更应学习、传承、弘扬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争做焦裕禄式青年,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谱写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青春篇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
B.他因为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
C.他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
D.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所以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答案】
1.C
2.B
3.①“在焦裕禄同志身患肝病后”去掉“在”;
②“奔小康、期生存、求温饱”改为“期生存、求温饱、奔小康”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的原因是“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D项因果倒置,排除D项;
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造成中途易辙,排除B项;
A和C相比,C项将结果提到前面,加上“之所以,根本原因是”,起到了突出强调作用,比A效果好。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像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是比喻句,把“崇高精神”比作“丰碑”。
A.“野马”比喻山林中的雾气,是比喻;
B.“怒”是拟人手法;
C.“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写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是比喻;
D. 把洁白的浪花比喻成“雪”,是比喻。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在焦裕禄同志身患肝病后,仍时刻不忘人民”介词开头淹没主语,去掉“在”;
“奔小康、期生存、求温饱”语序不当,改为“期生存、求温饱、奔小康”。
4.焦裕禄和县委的同志们全力投入了生产救灾。
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过了会儿,他又走回来,对办公室的同志们严肃地说:“在这大风大雪里,贫下中农住得咋样?牲口咋样?”接着他要求县委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几件雪天工作。他说:“我说,你们记记:第一,所有农村干部必须深入到户,访贫问苦,安置无屋居住的人,发现断炊户,立即解决。第二,所有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深入牛屋检查,照顾老弱病畜,保证不许冻坏一头牲口。第三,安排好室内副业生产。第四,对于参加运输的人畜,凡是被风雪隔在途中的,在哪个大队的范围,由哪个大队热情招待,保证吃得饱,住得暖。第五,教育全党,在大雪封门的时候,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最后一条,把检查执行的情况迅速报告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记下他的话,立即用电话向各公社发出了通知。
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案】“北风越刮越紧,雷越下越大”,但焦裕禄心系人民,想着各项生产救灾工作安排,表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如:(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为自然环境描写,正是因为这样恶劣的天气,才有后文焦裕禄担心贫下中农的生活和生产,布置各项生产救灾工作的情节,从而体现焦裕禄心系人民,表现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5.鉴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事隔一年以后,1965年春天,兰考县几十个贫农代表和干部,专程来到焦裕禄的坟前。贫农们一看见焦裕禄的坟墓,就仿佛看见了他们的县委书记,看见了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那个人。
一年前,他还在兰考,同贫下中农一起,日夜奔波在抗灾斗争的前线。人们怎么会忘记,在那大雪封门的日子,他带着党的温暖走进了贫农的柴门;在那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察看水情。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
【答案】“是他……;是他……;是他……;是他……”,运用排比句式,表现了焦裕禄在兰考做出的贡献,是回顾也是怀念,是铭记也是讴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回顾鉴赏句子的角度,如修辞角度、描写方式角度、遣词造句角度等等,然后分析句子所写的内容,把握句子使用这些手法达到的效果。“是他高举着毛泽东思想的红灯,照亮了兰考人民自力更生的道路;是他带领兰考人民扭转了兰考的局势,激发了人们的革命精神;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号召;是他发现了贫下中农革命的‘硬骨头’精神,使之在全县发扬光大”,句中的“他”是指焦裕禄,这段文字连用四句“是他……是他……是他……是他”的结构一致的句子,这是使用排比的手法,句式非常整齐,很有气势,表现焦裕禄对兰考的影响,给兰考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表现出对焦裕禄的怀念、讴歌。
6.阅读《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分析下列语段的表达技巧、语言特色及其艺术效果。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焦裕禄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了。
他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去了。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去了。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
【答案】三个“见到……他说……”领起的排比句,一是表现了焦裕禄重视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二是写焦裕禄用白描化的语言,阐明因地制宜的治理思路,通俗易懂,易于百姓接受,表现了焦裕禄贴近群众的工作作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找到需要赏析的句子,从描写手法、语言形式、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段描写从语言特点上来说,没有采用华丽的语言与过多的技巧,而是主要以白描方式,叙述了焦裕禄下乡查看公社与大队灾情,“他到贫下中农的草屋里,到饲养棚里,到田边地头,去了解情况,观察灾情”“他从这个大队到那个大队,他一路走,一路和同行的干部谈论”,尽管没有煽情与歌颂的语言,却更加通俗直接地展现出焦裕禄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他深入人民群众,了解第一手资料,据此作出符合实际的安排,可见他一切从实际出发,贴近群众。
“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这三个排比句式,充分体现出焦裕禄重视调查工作的特点,且他根据地形的不同,进行了不同的规划,反映他制定政策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作风。
7.20世纪60年代初,焦裕禄同志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为根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集思广益,推广栽种泡桐树,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因积劳成疾,刚进中年的他不幸患了肝癌,于1964年病逝于兰考。下面是焦裕禄陵园徽标,请介绍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不超过80字。
该徽标下方有黑体“焦裕禄陵园”五字,其上______________。
【答案】采用“焦裕禄”三字汉语拼音首写字母“JYL”进行图形创意。“Y”和上面的四片叶子为泡桐树形,寓意焦裕禄种树,后人乘凉;“Y”上部像书形,寓意其精神永载史册。
【解析】注意“拼音字母”和“树型”“书”的形状的含义分析。
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林则徐虎门销烟,毁烟挫敌救祖国,体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感。
材料:
人际关系 传统美德 职业精神
让人三尺睦邻里 许人应诺讲信用 封沙治水为人民
张英 季布 焦裕禄 一诺千金 兰考治沙 六尺巷子
【答案】焦裕禄兰考治沙,封沙治水为人民,体现了他高尚的职业精神。季布一诺千金,许人应诺讲信用,体现了他优良的传统美德。张英六尺巷子,让人三尺睦邻里,体现了他良好的人际关系。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与应用中的仿写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2)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3)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4)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5)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仿照句子续写,要兼顾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首先分析所给例句,可分为四部分,包括人物、所做事件、事件影响、体现的价值或精神。然后分析所给材料,首先要根据储备知识对应好所给词语,人物“焦裕禄”,所做事件为“兰考治沙”,事件的影响“封沙治水为人民”,体现的价值为“职业精神”,然后连缀成句即可。人物“张英”,涉及事件为“六尺巷子”,事件的影响“让人三尺睦邻里”,体现的价值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处理,然后连缀成句即可。人物“季布”,所做事件为“一诺千金”,事件的影响“许人应诺讲信用”,体现的价值为“传统美德”,然后连缀成句即可。
9.(2021·深州长江中学高二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应分析题目要求,并根据所给句子分析中心意思、修辞特点和句式要求,并进行仔细分析要求。本题要求散句变整句的句式转换,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一般是先确立其中的一个句子为句式基准句,然后把其它的句子按照此句的句式形式进行改写,最后,有必要的话还要进行合理排序。本题可以选择“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基准句,而把其他的
10.(2021·北京通州区·高三一模)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动人心弦,涌现出无数优秀人物,如李大钊、焦裕禄、南仁东、张桂梅……请从中选取一个人物,为他(她)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小诗不超过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答案】参考范文
致敬张桂梅
你,没有豪言壮语
也没,高大上的包装
朴实的表情下
你只有一份信仰
坚定地写在心里
你,没有高学历
但你却用默默的行动
证明了,你的思想
可与日月同辉
你,只有一颗
拯救愚昧和贫穷的心
它却能与天地永存
你凭一份真挚的情感
把那些苟利偷生的人
击打得灰飞烟灭
你,这位把信仰
写在心上的人
值得我们
永远去尊敬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根据题目中“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动人心弦,涌现出无数优秀人物”的提示,可知题目中的这些人物都是优秀的党员代表。答题时先从这些人物中选择一个自己比较了解的人物,然后根据人物突出事迹确定作品内容。比如写李大钊可写他在乱世中建立中国共产党。写焦裕禄可写他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写南仁东可写他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推进工作,提出的索支撑反射面设想最终发展为FAST主动反射面设计方案;组织攻关,发明了500MPa耐疲劳拉索,突破了高效握拔力锚固技术、大跨度索安装和精度控制等难题;提出通过“水环”和运动配重扩大焦舱的运动空间同时增加系统阻尼的设计;高强度参与FAST接收机国际联合设计;提出的多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议被地学领域同行采纳。写张桂梅可写她建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所中学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645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根据“为他(她)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确定写诗还是写抒情文字。写作时注意题目中的字数要求。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2021·辽宁朝阳市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典型传播是媒体通过人物典型形象的塑造去反映、倡导某种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样式。在以往,传统
的典型人物报道在榜样示范、政策宣传、凝聚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历史功绩不可抹煞;如今,发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无疑仍然需要极具感召力、代表时代精神内核的精神楷模,而典型传播在现时的社会整合功能恰好能契合这种需要。
一方面,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现时社会还是一个同质化程度相当高的社会,“典型的认识与实践功能仍然是有效的”。从另一方面来讲,社会问题越多,结构越是复杂,转型速度越快,越是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来引导,典型人物报道可以用新闻的手法在某一社会层面提供多种不同的典型形象,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乃至情感诉求的渠道。
(摘编自麦尚文《中国典型人物报道创新研究》)
材料二
媒介形象的建构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从历史发展来看,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曾先后以报纸、电影、电视剧为载体,而在不同时期,不同媒介形式对于焦裕禄形象建构的侧重点有所差异。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大众媒介再现历史、建构历史的过程,而在信息社会中,大众媒介对历史的再现无疑是建构人们集体记忆的一种重要机制。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不同的媒介形象事实上在建构着不同的集体记忆。因此,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实际上涉及到媒介建构和集体记忆两个方面。
一方面,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生产性活动。我们知道,大众媒介在进行媒介生产活动的同时,总会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媒体作为政党和政府的喉舌,首先就承载着政治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中国的焦裕禄是共产党员干部的模范代表,对焦裕禄这一模范人物形象的建构事实上正是中国政府宣传工作的一部分,因而,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必然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集体记忆是经由文化的、社会的因素联结起来的“想象的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记忆,它虽然是关于过去的概念,但并不仅仅只指涉过去,它是连接现在与过去的桥梁。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总是受到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心态的影响,在每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对焦裕禄集体记忆的建构,事实上也是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来回应当下的一种表现。
回到不同时期的具体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语境对焦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制约作用。首先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典型报道。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方面整个社会的阶级意识、革命色彩还很浓厚;另一方面,严重的自然灾害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县委书
记的榜样一焦裕禄》以典型报道的形式将焦裕禄突出建构为“困境中的英雄”和“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者”。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电影《焦裕禄》上映,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已步入正轨,社会建设也已取得了一定的业绩。然而,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却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疏离。因此,电影着重建构了焦裕禄严于律已、廉洁奉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正是意在通过这一集体记忆来重新拉近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那么,现在的电视剧《焦裕禄》所建构的焦裕禄形象及相应的集体记忆又是如何与当下的现实语境相契合的呢?细细究之,也不难发现其内在关联。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的浪潮如今正势不可挡地涌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领地却多有荒芜。电视剧《焦裕禄》将另一种人生哲学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剧中,焦裕禄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着朴素的衣裳,奔波于泥土地中。可以说,他对信仰的坚持和对理想的执着正是当下物欲社会所最缺乏的一种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当时官与民之间关系疏离的现状却并未得到有效的改善。电视剧《焦裕禄》通过诸多细节讲述了作为党员干部的焦裕禄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他在寒冷的冬夜给偏远的公社送去棉衣,他亲力亲为给老百姓解决买煤的问题……通过对历史细节进行影像还原,焦裕禄形象的核心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在剧中得以凸显,而这种精神无疑是对当下党员干部的一次心灵洗礼。
综上所述,从新闻报道到电影再到电视剧,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表征的不仅仅是时间流逝所带来的变化,抑或是传播形式的创新,在本质上它还是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一种镜像折射。透过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我们所观照的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脉络。就当下而言,和谐社会的建设迫切需要这方面精神力量的支撑,我们期盼,通过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建构,能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以集体记忆的形式转化为现实社会中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蔡琪、曹慧丹《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与发展》)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有关“典型传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作为一种媒体传播样式,典型传播都产生了巨大的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
B.目前,我国社会同质化程度高,结构复杂,转型速度快,因此,典型传播的存在是很必要的。
C.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过程,就是一次不断变化的典型传播,体现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迁。
D.这种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塑造,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下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精神力量的支撑。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而这种大众媒介又始终受制于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力量。
B.集体记忆既指涉过去,把过去和现在相连接,它的建构一定会与当时的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
C.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这成为电影《焦裕禄》重构焦裕禄形象的重要原因。
D.电视剧《焦裕禄》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抑制的是消费主义的无节制的物欲追求。
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媒体塑造典型形象除了能够借以倡导主流价值,同时也为人们的情感诉求提供了渠道。
B.焦裕禄这一媒体形象的集体记忆关联着文化的、社会的因素,并将现在与过去相联结。
C.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如果始终以某一种媒介为载体进行建构,就不会出现侧重点的差异。
D.在新的时代,如果重拍以焦裕禄为主角的电影,他的媒介形象应该还会有新变化。
14.电影《焦裕禄》和电视剧《焦裕禄》都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题,但两部作品这一主题的内涵并不一样。请结合材料二进行简析。
15.如果将来再拍有关焦裕禄的影视作品,来重塑焦裕禄的媒介形象,应从哪方面加以借鉴?请结合材料进行归纳。
【答案】
11.A
12.B
13.C
14.①前者立足于“为官”,侧重在焦裕禄作为官员的严于律己和廉洁奉公,警醒的是当时的官僚和腐败现象。②后者立足于“为人”,侧重在他作为普通人的人生哲学:节俭、朴素、任劳任怨、心系百姓,警醒的是一些人无节制的物质享受。
15.①要传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和情感诉求的渠道。②要有一个鲜明的精神主题,并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③要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人物过去的事件为解决当下问题做出回应。
【分析】
1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项,“都产生了”错误,把未然当已然,原文中“如今……典型传播……恰好能契合这种需要”,不能表明其已经产生巨大功绩。
故选A。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项,“这种大众媒介又始终受制于……经济力量”错,原文是“大众媒介在进行媒介生产活动的同时,总会受制于……”,它的受制于某某是有条件限制的;
C项,“必然会滋生”错,于文无据。原文为“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却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没有说“必然会滋生”。
D项,“抑制的是消费主义的无节制的物欲追求”错误。这里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对应的是官与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故选B。
13.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就不会出现侧重点的差异”错。结合“回到不同时期的具体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社会语境对焦
裕禄媒介形象建构的制约作用”“从新闻报道到电影再到电视剧……抑或是传播形式的创新,在本质上它还是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一种镜像折射。透过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变迁,我们所观照的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脉络”等分析,媒介载体的变化只是表象,焦裕禄的媒介形象,是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一种折射,随着时代的发展,侧重点肯定会出现差异的。
故选C。
14.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结合“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却是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疏离”“电影着重建构了焦裕禄严于律已、廉洁奉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正是意在通过这一集体记忆来重新拉近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分析,侧重表现焦裕禄的作为官员的严于律己和廉洁奉公,这是从为官方面来表现的,针对当时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现象,意在警醒当时的官僚和腐败现象。
结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的浪潮如今正势不可挡地涌入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领地却多有荒芜”“剧中,焦裕禄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着朴素的衣裳,奔波于泥土地中。可以说,他对信仰的坚持和对理想的执着正是当下物欲社会所最缺乏的一种精神力量”“焦裕禄形象的核心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在剧中得以凸显,而这种精神无疑是对当下党员干部的一次心灵洗礼”等分析,通过“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着朴素的衣裳,奔波于泥土地中”表现人物的节俭、朴素、任劳任怨等。电视剧《焦裕禄》立足于“为人”,结合当时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分析,意在警醒的是一些人无节制的物质享受。
15.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社会问题越多,结构越是复杂,转型速度越快,越是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来引导,典型人物报道可以用新闻的手法在某一社会层面提供多种不同的典型形象,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乃至情感诉求的渠道”分析,从思想方面来分析,如果将来再拍有关焦裕禄的影视作品,来重塑焦裕禄的媒介形象,主要传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与价值观念,为人们提供一种行为参照和情感诉求的渠道。
结合“一方面,媒介形象建构是由大众媒介来主导的生产性活动量”“焦裕禄媒介形象的建构必然要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在每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
呼应”等分析,结合时代的需要,需要有一个鲜明的精神主题,并与主流意识形态紧密结合。
结合“在每个时代,集体记忆的建构必然与当时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呼应。对焦裕禄集体记忆的建构,事实上也是从现实社会语境出发,通过提炼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来回应当下的一种表现”分析,从时代出发,结合当前的现实社会特点,提炼过去的人物和事件来回应当下。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一)
新华北京3月17日电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春暖花开时节,中原大地充满生机。习近平17日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兰考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一下车,他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2009年4月,习近平曾来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
参观过程中,总书记认真听取讲解。在焦裕禄半身铜像、“十条工作方法”电子屏、“干部十不准”图示、办公桌和旧藤椅等展品前,他仔细察看。遇到前来参观学习的河南省中牟县的党员、干部,总书记说:“我们来是同一个目的,我也是来学习的。”
总书记说,虽然焦裕禄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这种精神就要传递下去。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学习焦裕禄精神。
(二)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①。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②。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注)①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②焦裕禄临终前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16.两段文字,所写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从体裁和表达方式看,有何不同?
17.结合两段文字,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评论。(150字左右)
【答案】
16.共同话题是学习焦裕禄。前者为消息,后者为词;前者是实用文体(新闻文体),后者是文学体裁;前者重记叙,后者重抒情(直抒胸臆)。
17.一、优秀的民族产生优秀的民族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培育永恒的民族精神。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经产生与出现,就超越时空,为全人类所吸收,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而同时,世界也会向她送出感激的目光,并报以深情的微笑。
无疑,焦裕禄这个人,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民族记忆。焦裕禄精神,也成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自立、坚忍不拔的精神符号,在人民心中巍然屹立起永恒不倒的民族精神长城。
二、习总书记《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的词从艺术特色上讲做到了以情胜、以意胜、以气胜。
发自肺腑,饱含深情。是对焦裕禄的深情怀念,默默地表达了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中国共产党人坦荡无私的家国情怀,赤子之情,可谓跃然纸上。
意境开阔,通体透明。立意点全在国家、民族和执政党。作者和盘托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心境。这样的胸襟与心境足可以温暖人心、温暖社会,引起读者的心灵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