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课后培优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0 16:47:18

文档简介

姓名: 班级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本课重点 (1)理清本课新闻评论中事实和观点的关系,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本课难点 (2)仔细品读这篇新闻评论中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学会拒绝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
多维达标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链接高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
(2020·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秉贵老人曾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劳模之所以赢得大家的尊重,最难能可贵的不仅仅是奉献精神,更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古朴词汇,今年它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________。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个拥有工匠精神、________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________,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企业家们认为,在________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形成了一种对贪大求全生产规模的崇拜。没有人坚守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都在想方设法实现利益最大化。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焕然一新 推崇 投机倒把 开放式
B.耳目一新 推崇 投机取巧 粗放式
C.耳目一新 崇拜 投机倒把 粗放式
D.焕然一新 崇拜 投机取巧 开放式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
B.
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C.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抬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
B.这一“短板”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
C.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的“短板”
D.这一全社会的“短板”是必须补齐的
4.近日,杭州将每年的9月26日定为“工匠日”,下面是“杭州工匠日”的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5.(2021·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给“工匠精神”下定义,不超过55个字。
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在手工业时代达到顶峰的一种精神文化,并不止于制造业,更不止于工匠。从狭义上来看,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持之以恒;从广义上来讲,则是人们对任何事都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从浅层来看,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一次革命。深究其里,重点却不仅在“工匠”,更在于“精神”。这种精神不能止于“工匠”,而应当深植于各行各业,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时代,倡导“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说互联思维表现为开放、创造、创新,“工匠精神”表现为严谨、精致、专注,那么,二者的融合所产生的就不是一种简单相加的物理效应,①____________。“工匠精神”以最开放的姿态来吸收最前沿的技术,从而创造出最新的成果。倡导“工匠精神”,②____________,恰恰相反,是用创新神经突破固有,对产品精雕细琢,大跨步迈向最大的价值,追求最好的结果。即便是做互联产品,③__________,也不会产生创新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1·湖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B.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
C.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
D.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
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钟芳蓉2020年高考中获取佳绩,不顾非议选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B.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C.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学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
D.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1毫米。
10.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有什么现实紧迫性?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11.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021·浙江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理解“工匠精神”
材料一: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
“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匠人们的娴熟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数十年如一日的职业坚守固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专注坚守的同时,更应将娴熟的技能传承下去。在当今社会,许多民间独门手艺亟待挖掘和继承,如斗色剪纸、木板水印、推光漆器、宣城制笔等传统手艺已濒临失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守正创新的精神永不过时,我们呼唤更多的“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涌现出来,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摘编自孙纲《“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
材料三:
中国企业培育工匠精神,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议题。而如何进行培育,首先是作为教育机构要转换教育思维。当前的各类学校,重视书本理论,忽视动手实践是一大通病。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
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其次是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在一些企业,工程师和管理者、市场营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优于工匠和技术工人,这无疑是在挫伤工匠群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工匠的辛苦付出进行奖励,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全社会对工匠应予人文关怀。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工匠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只有全社会理解了工匠群体存在的意义,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陈华文《喧嚣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12.下列对材料一中“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工巧匠将技艺掌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这种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就是工匠精神。
B.工匠们发自肺腑、专心如一地热爱职业,甚至到达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就是工匠精神。
C.工匠精神中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D.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
1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B.工匠精神培育应该从教育抓起,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应该大力加强动手实践教育。
C.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激励机制,优待政策应该向一线工匠和技术工人倾斜。
D.工匠虽然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但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有着创造性和开拓性,全社会要有人文关怀,才可能在这喧嚣的时代中呼唤回工匠精神。
14.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现代社会还要坚守传统社会孕育出来的工匠精神。
三、链接高考
15.(2019·天津高考)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
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成上
蒲公英的种子成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姓名: 班级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本课重点 (1)理清本课新闻评论中事实和观点的关系,学习文章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观点并合理阐述的写法,体会其有的放矢、直面现实的新闻品格。
本课难点 (2)仔细品读这篇新闻评论中有关“工匠精神”的论述,学会拒绝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
多维达标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链接高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
(2020·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秉贵老人曾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劳模之所以赢得大家的尊重,最难能可贵的不仅仅是奉献精神,更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古朴词汇,今年它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________。所谓“工匠精神”,指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一个拥有工匠精神、________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________,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企业家们认为,在________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形成了一种对贪大求全生产规模的崇拜。没有人坚守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都在想方设法实现利益最大化。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焕然一新 推崇 投机倒把 开放式
B.耳目一新 推崇 投机取巧 粗放式
C.耳目一新 崇拜 投机倒把 粗放式
D.焕然一新 崇拜 投机取巧 开放式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
B.
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C.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抬升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
B.这一“短板”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
C.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的“短板”
D.这一全社会的“短板”是必须补齐的
【答案】
1.B
2.C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成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本题中“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本语境强调是工匠精神让人感到很新鲜。故选“耳目一新”。“推崇”指尊崇,推重崇敬。“崇拜”搭配的对象是人,本语境中搭配对象是“工匠精神”此处不合适。故选“推崇”;“投机倒把”指以买空卖空、囤积居奇、套购转卖等手段牟取暴利。“投机取巧”指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也指不愿意下苦功夫,凭小聪明侥幸取得成功。与“脚踏实地”对应,应选“投机取巧”。“粗放式”是一个专用名词,指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拉动的,有的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中画线句“主要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保留其一。排除AD,“丢失‘工匠精神’”搭配不当,排除B,故选C。
3.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句子顺序是否合理,话题是否一致,前后是否照应,格式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等。括号前讲的是“工匠精神”,它理应成为主语,因此可首先排除B、D两项,C项“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语序不当,故选A。
4.近日,杭州将每年的9月26日定为“工匠日”,下面是“杭州工匠日”的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答案】构图要素:整体构图是印章篆刻“工匠日”字,下方有“9·26”的形体又有“工匠日”的字形。
寓意:突出了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力争极致的品质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所给的是“杭州工匠日”的图标,要求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有字数限制。
“杭州工匠日”的图标以“工匠日”三个字体为原型,整体以印章篆刻效果为主,阐述了杭州工匠精神历史文化的传承与积淀。印章中隐含字母H,表示“杭”字的首写字母,代表魅力之城杭州。图形中既有“9·26”的形体又有“工匠日”的字形,突出了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力争极致的品质精神。
5.(2021·惠州市华罗庚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给“工匠精神”下定义,不超过55个字。
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在手工业时代达到顶峰的一种精神文化,并不止于制造业,更不止于工匠。从狭义上来看,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持之以恒;从广义上来讲,则是人们对任何事都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从浅层来看,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一次革命。深究其里,重点却不仅在“工匠”,更在于“精神”。这种精神不能止于“工匠”,而应当深植于各行各业,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答案】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持之以恒,对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一种精神。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是:阅读下面的材料,给“工匠精神”下定义,不超过55个字。作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所下定义的主干句,即“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文化”。其次要分析工匠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文化,或者说这种精神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分析材料可知,工匠精神的本质特点是对产品精雕细琢、持之以恒,对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最后将这些本质特点作为定语成分添加到句子主干中即可。注意句子表述要通顺,不超过要求的字数。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互联+”时代,倡导“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如果说互联思维表现为开放、创造、创新,“工匠精神”表现为严谨、精致、专注,那么,二者的融合所产生的就不是一种简单相加的物理效应,①____________。“工匠精神”以最开放的姿态来吸收最前沿的技术,从而创造出最新的成果。倡导“工匠精神”,②____________,恰恰相反,是用创新神经突破固有,对产品精雕细琢,大跨步迈向最大的价值,追求最好的结果。即便是做互联产品,③__________,也不会产生创新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答案】①而是一种你中有我的化学反应 ②不是恪守传统而裹足不前(止步不前) ③如果没有“工匠精神”作为基础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要求语意连贯,句式整齐。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段落的整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句,要与对应句子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符合事理理逻辑。①处,根据前文“二者的融合”“不是一种简单相加的物理效应”,可推知应填写“而是一种你中有我的化学反应”。②处,根据后文“恰恰相反,是……大跨步迈向最太的价值,追求最好的结果”,可推知应填写“不是恪守传统而裹足不前(止步不前)”。③处,根据后文“也不会产生创新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可知应填写否定假设句,强调“工匠精神”的基础作用。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1·湖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到“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B.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
C.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
D.
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
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钟芳蓉2020年高考中获取佳绩,不顾非议选取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B.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C.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学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
D.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1毫米。
10.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有什么现实紧迫性?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11.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
7.C
8.B
9.A
10.①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②我国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不多,与我国的地位很不相称。③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
11.①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②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③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④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越古。⑤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⑥有信念,要技进乎道,超然达观。⑦重实践。格物致知,脚踏实地。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正是由于”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离不开”;“工艺……的水平”范围扩大,材料中是说“一些工艺水平”。
B.“不仅需要‘匠气’”错误,材料一第三段是说“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
D.“主要力量”错误,材料二第一段是说“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
B.“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错误,“220多种”强调的是产量,而工匠精神强调的是质量、创新精神。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
B、C、D三项都能体现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而A项体现的是钟芳蓉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的专业,这和和工匠精神无关。
故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概括“弘扬工匠精神有什么现实紧迫性”,已经明确“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由“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可知,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由“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可知,我国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不多,与我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由“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可知,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筛选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落脚点在“个人”。
由“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可知,要敬业,把提高技艺水平当作头等大事。
由“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可知,要热爱,应发自肺腑热爱,专心如一;肯付出,废寝忘食,尽心竭力。
“没有臻于至善、超今越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可知,要精益求精,臻于至善,超今越古。
由“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可知,要专注,冰心一片,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由“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可知,要有信念,要技进乎道,超然达观;重实践,格物致知,脚踏实地。
(2021·浙江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理解“工匠精神”
材料一: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
“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匠人们的娴熟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数十年如一日的职业坚守固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专注坚守的同时,更应将娴熟的技能传承下去。在当今社会,许多民间独门手艺亟待挖掘和继承,如斗色剪纸、木板水印、推光漆器、宣城制笔等传统手艺已濒临失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守正创新的精神永不过时,我们呼唤更多的“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涌现出来,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
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摘编自孙纲《“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
材料三:
中国企业培育工匠精神,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议题。而如何进行培育,首先是作为教育机构要转换教育思维。当前的各类学校,重视书本理论,忽视动手实践是一大通病。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其次是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在一些企业,工程师和管理者、市场营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优于工匠和技术工人,这无疑是在挫伤工匠群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工匠的辛苦付出进行奖励,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全社会对工匠应予人文关怀。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工匠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只有全社会理解了工匠群体存在的意义,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摘编自陈华文《喧嚣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12.下列对材料一中“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工巧匠将技艺掌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这种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就是工匠精神。
B.工匠们发自肺腑、专心如一地热爱职业,甚至到达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就是工匠精神。
C.工匠精神中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D.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
1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B.工匠精神培育应该从教育抓起,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应该大力加强动手实践教育。
C.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激励机制,优待政策应该向一线工匠和技术工人倾斜。
D.工匠虽然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但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有着创造性和开拓性,全社会要有人文关怀,才可能在这喧嚣的时代中呼唤回工匠精神。
14.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现代社会还要坚守传统社会孕育出来的工匠精神。
【答案】
12.D
13.D
14.①工匠精神可以雕琢时代品质,是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起到重要的作用。②许多传统手艺已濒临失传,“工匠精神”贵在坚守和传承,能将娴熟的技能传承下去。③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甚至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④在各类企业竞争白热化的现实面前,企业需要重拾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来提升竞争力。⑤只有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分析】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错误,这是对工匠精神意义的分析,而并非“工匠精神”的内涵,所以不合题干要求。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工匠虽然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理解错误。原文是“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所以D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为什么现代社会还要坚守传统社会孕育出来的工匠精神”,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立足原文,锁定区域,概括作答。
材料一由“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一句可知,工匠精神可以雕琢时代品质,可以疗治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可以探寻美好器物和超凡品质,意义重大。据此可以概括出第一点。
材料二中指出,“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在当今社会,许多民间独门手艺亟待挖掘和继承,如斗色剪纸、木板水印、推光漆器、宣城制笔等传统手艺已濒临失传,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中”。由此可知,“工匠精神”可以将一些技能传承下去。据此可以概括出第二点。
材料二中还提到“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由此可知,“工匠精神”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大意义。据此可以概括出第五点。
材料二中“工匠精神”是匠人们数十年如一日练就的娴熟技艺,是安身之本;同时又是“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守正创新”时代品质的写照;再结合材料三中“工匠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可得出结论:“工匠精神”在艺人自身、企业发展、国家形象等方面意义重大。据此可以概括出第三点。
材料三中还提到“中国企业培育工匠精神,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议题”“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工匠的辛苦付出进行奖励,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工匠精神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据此可以概括出第四点。
三、链接高考
15.(2019·天津高考)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
戴畅
瀑布的水逆流成上
蒲公英的种子成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答案】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
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
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
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注意细节,比如字数限制等。本题要求说明《你还在我身旁》这首诗的获奖理由。可从诗歌的整体构思、内容、艺术手法、诗歌的书写布局等角度分析。“瀑布的水逆流而上”到“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表达内心的渴望;“饭菜的香”“卷子签好名字”“帮我把书包背上”,精心选择日常生活中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真挚的感情,亲切感人;结尾“你还在我身旁”单独成行,与上文的层层铺垫形成呼应,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诗句的摆放来看,错落有致,形成视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