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之概念理解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之概念理解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0 17:0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资料:现代文阅读之概念理解题
【学习目标】
一、把握现代文阅读Ⅰ“概念理解题——抓内涵外延,辨思考角度”的要求和题型。
二、迁移训练,提高学生完成现代文阅读Ⅰ的解题水平。
【导入学习】
对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是近年来新高考全国卷常考命题点,这里的“重要概念”指文中的重点讲述对象,理解重要概念主要考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答题时,或因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而弄错选项,或对下定义的方法知之甚少而得不到满分。二轮备考时,要特别注重概念理解题。
【自主学习】
问题导引,以题说法
一 错误理解概念内涵外延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的内容。内涵指构成概念的要素,包括事物的属性、性质、特点等;外延指概念的对象范围。考生在理解概念时,最容易在判断概念的对象范围上出错。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注重把握文中涉及的概念,把握概念的本质以及涉及的对象,从词义、句意等多个角度来理解概念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
社区体育活动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锻炼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在公共行政力量的支援下,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社区居民可以自发自愿地以各种方式自由灵活地组织在一起,充分运用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包括社区内学校设施)进行具有生活娱乐性和低竞技性的体育健身活动。社区体育是国家城市发展日趋成熟以及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伴随体育的大众化而来的就是它的社区化,即由国家统一办体育,推演到整个社会,各个社区都在兴办全民体育,提升社区体育场地的容量和质量,开展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吸引社区内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它能够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的居民社交关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实施。
(摘编自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体育发展》)
材料二:
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一,
中国正大力推广全民健身专项行动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郑宇):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数据表明,影响健康60%以上的因素是行为和生活方式。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科学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疾病,愉悦身心,促进健康。日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全国展开,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行动。
国家体育总局对全民健身活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3.9%,其中20~69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14.7%,成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为普及公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让科学运动走进公众的生活,中国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专项行动,并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郎维介绍:“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1.9平方米及以上和2.3平方米及以上。”
中国努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自2009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以后,明确了每年的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中国的许多城市建设了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城市慢跑步行绿道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让想健身的群众有适当的场所。同时,有关部门一直在大力推广普及广播操和工间操健身制度。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邱汝女士说:“力图通过这种活动,提高老百姓健身的意识,弘扬我们体育的文化、健身的文化,让老百姓养成自觉健身的意识和自觉健身的习惯。在此,我们也希望号召全国各界的朋友们,每天做两遍广播操,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近年来,在公园、体育场、马路上,随处可以见到跑步健身爱好者的身影,马拉松、徒步等运动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而手机计步、微信运动等小程序、APP也成为“网红产品”。太极、瑜伽、健身、马拉松等,已成为部分中国人生活的一种方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对预防和改善超重、肥胖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运动需要遵循科学规律,如何科学运动、适度健身,降低在健身过程中受伤的风险?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厉彦虎说:“运动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适度、柔和、均衡、循序渐进、个性化。这是科学运动的五大基本原则。健身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儿童和成年人、老年人运动方式、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包括运动频率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科学的评定,指导科学健身。”
材料三:
美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已有100余年,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美国政府推出“健康公民2020”计划,增加城市社区体育中心的数目是其主要指标,城市社区每万人修建一英里野营、自行车或健身路径,每2.5万人建一个公共游泳池,每千人建造一个4英亩的开放式休闲公园。美国国会还通过了“土地与水资源保护法”,要求政府每年投资7.8亿美元修建公共体育设施,并批准了在城市社区建设步道和自行车道的计划。可见,政府的资金投入为发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美国的很多社区中均建有公共的休闲公园,这是公共运动场和休闲公园的综合。社区里还有社区体育中心,有各种样式的体育设施,能够进行多种活动,它们可以被社区居民全天免费或低价享用。
中国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社区体育建设方面,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修建,加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不断增加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场地。以广东省为例,早在2013年,广东省就制定了《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设立了12个试点单位。到2018年,广东省已修建社区体育公园2025个。在使用与管理方面,以属地为原则,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由有资质的组织负责管理与服务。社区体育公园市政公共设施纳入当地市政公共设施养护管理体系,由财政出资,保障社区体育公园的维护和正常使用。而市民在发现社区体育公园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故障时,也应及时向政府管理部门反馈。可以说,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但使居民能够就近就便开展健身活动,而且在市民与政府之间建立了一条“相互沟通的纽带”。
(摘编自李冬等《国内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经验及启示》)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下列不属于社区体育活动的一项是(3分)(  )
A.在社区体育馆举行家庭羽毛球比赛。
B.居民到社区内私营健身房训练拉力。
C.青少年自发组织到社区学校踢足球。
D.社区老人在小区广场上练习太极拳。
[思维解构]
请补充下列横线处的空缺部分。
(1)试题共选取三则材料,主要围绕着社区体育展开。材料一侧重解读社区体育的概念及其意义,材料二侧重介绍中国正大力推广全民健身专项行动的情况,材料三侧重谈中美两国在社区体育发展成功路径上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关“社区体育活动”的内涵主要集中在材料一上,它是“区域性体育活动”,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
纠正偏差 过程展示
审题干,明方向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要求考生对“社区体育活动”这一概念进行解读,从中找出不属于本概念范畴的选项。解答这类题,要针对原文,弄清“社区体育活动”的内涵与外延。
读文本,定区间 对于“社区体育活动”这一概念的解读主要集中于材料一,要注意从中梳理关键信息,然后与四个选项进行比对。
遵原则,巧对比 A项,所涉及场地是“社区体育馆”,符合材料一中的“运用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其活动是“家庭羽毛球比赛”,符合材料一中的“娱乐性和低竞技性特征”。 B项,“私营健身房”在材料中没有涉及,且不符合“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包括社区内学校设施)”等特征,不在“公共行政力量的支援下”。C项,“自发组织”符合材料一的“自发自愿地以各种方式自由灵活地组织在一起”,“社区学校”符合材料一中的“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包括社区内学校设施)”。D项,所涉及场地是“小区广场”,符合材料一中的“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的公共性特征,其活动是“练习太极拳”,符合社区体育活动特征。
[满分答案] ________
[答案] B
【合作学习】
二 对下定义的方法缺乏了解
下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揭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针对本题,考生往往因弄不清下定义的方法而失分。答题时,要牢记“被定义概念+是+种差+的+属概念”的形式,按步骤完成下定义任务。
(原文本见“例1”)请结合材料一内容,给“社区体育”下一个简要定义。(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解构]
请补充下列横线处的空缺部分。
(1)材料一共五句话,第一句话介绍什么是社区体育活动,第二句是说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社会居民应如何做,第三句强调社区体育的重要性,第四、五句谈论体育社区化及其意义。
(2)对“社区体育”概念的分析和解读涉及材料一的前两句话,文本的基本思路是“概念+阐释”,要认真加以梳理。
纠正偏差 过程展示
确定邻近属概念 根据材料一第2句话可以看出,“社区体育”的邻近属概念应该是“体育健身活动”。
锁定概念本质属性 根据材料一前两句话可以提取出关键要素:“全体社区成员” “社区为区域范围” “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 “生活娱乐性和低竞技性的体育健身活动”。这些关键要素恰恰是概念的本质属性。
按题干要求规范作答 首先确定句子的主干成分“社区体育是……体育健身活动”,然后把提取的要素按对象、范围、设施、意义进行有效排列,组成句子的定语成分,做“体育健身活动”的定语。
[满分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社区体育是指由社区的居民在社区范围内就近组织和参加,运用公共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项目达成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低竞技性的体育健身活动。
【应用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保留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从庄严雄伟的宫殿坛庙,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从多姿多彩的民居村落,到雪域高原的辉煌寺庙。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早在《诗经》中就用“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来形容栋宇飞檐的华美之姿;又有“作庙翼翼”描绘宗庙建筑的严正巍峨。在《诗经》记录的内容中,除周代的社会生活,还有如此大量的有关建筑艺术的描绘。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优美柔和的轮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仅屋顶就有平顶、坡顶、尖顶、圆拱顶等,还可以结合平面形状把几种样式组合成更加复杂、变化多端的屋顶形式。传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尤其在园林建筑中,如亭、台、楼、阁、堂、榭、轩、舫等,不一而足,可根据需要灵活布置。古人还非常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将建筑的形体和周围的地形地貌、山水植被等进行整体的组织安排,巧妙处理每一处组群建筑的体量、尺度、造型、肌理及光影色彩,使其产生大小高低、主从虚实、远近疏密、动静阴阳等空间变化,从而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
透过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发现其中的传统技艺的特点。千百年来,经过一代代工匠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积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建筑营造技艺。中国传统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承重结构,根据地域分布分为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等。木结构采用柱、梁、檁、枋构成的构架作支撑,承载屋顶、楼面的重量,抵抗风力和地震,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因此,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天津薊州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历经多次大地震而完好保存至今。
古人还创造了“斗拱”结构部件和“材分”的模数单位,进而定型化加工和组装,从而简化了单体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使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很早就迈进了标准化、模数化和预制装配化的阶段;同时,设计与营造有了明确的分工,设计师和工匠们可以更加专注于空间的总体布局和整体的艺术效果。从清代皇家御用建筑师“样式雷”世家,到蜚声江南的“香山帮”传人,再到至今依然活跃在西北地区的河州工匠。从人文传承角度来说,正是这些传统建筑哲匠使中国建筑一直延续、传承不辍。
建筑作为一种物质环境,其背后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和观念。正如《周易系辞上》所言:“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建筑之美,既包含有形层面的营建创造,更兼有无形层面的观念意蕴,以意指导形,以形反映意。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体现的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
古人通过仰观俯察而取象天地,用阴阳五行等学说解释宇宙的基本法则和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宇宙(天)的秩序,使之与建筑、城市所体现的人间秩序相对应并求得永恒;古人又讲求通过顺应四时的变化、尊重自然的规律而与外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陵寝建筑因山就势,极为重视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园林建筑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和“步移景异”的景观变化,这些都是和谐之美的体现。
经过世代传承,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观念意蕴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如今,传统建筑以其丰富而直观的艺术形象,依然向世界传达着中国人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摘编自刘彤彤《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材料二:
当今的建筑学是在西方建筑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至今大约有一百年的历史。建筑美学就是从建筑学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新兴学科,在中国刚刚起步,它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重要分支,与建筑学不同的是,建筑美学的基础是建筑学,研究方向是美学。为何这些学科要从西方引进,不是本土产生?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对建筑的认知与西方存在概念差异。中国人认为建筑的角色是“器”,它的价值是“用”,而非艺术品。由于中国建筑是把功能放在首位,建造房子是以技能为支撑,而不是以美学为支撑(虽有个别建筑秉承了“艺”的理念,但仅仅是个别,并无过多传承可言)。所以,严格来讲,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没有西方那样的艺术建筑师,而主要依靠工匠,凭技术来完成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因此我们引进建筑美学,就是要用价值论美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研究,在对各种类型建筑的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后,用美学原理阐释建筑审美的心理过程,揭示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进而提高建筑审美能力,达到指导建筑创作实践的目的。
实际上,中国传统建筑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充满智慧,是一笔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值得我们认真探究、学习,更值得大力继承和弘扬。在弘扬过程中,文化自信不可或缺,要通过对传统建筑及文化和美学的深入研究,去加深对它的先进性的认识。如果不加以研究,就想当然地认为这种草创于原始社会,发展成熟于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的传统建筑,较之于当代的、以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为代表的建筑,一定是落后的,不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如此就永远不会发现它的先进之处,更不可能将这古老而智慧的研究纳入到当代建筑学的专业课程中。
(摘编自马炳坚《继承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
关键在搞好传统建筑教育》)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西方建筑相比,我国的传统建筑历史更为悠久,技术更为高超,在形式上与西方建筑有着明显区别。
B.作者所引用的《诗经》中以拟人手法形容建筑物的语句,意在证明从周代开始我国建筑形式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C.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既源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多样,又与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有关。
D.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的作用,传统工匠的巧手匠心、精益求精,是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绵延至今的最重要因素。
解析:A.“与西方建筑相比……”错误,无中生有,相关信息是“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B.“意在证明从周代开始我国建筑形式便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错误,强加关系,意在证明《诗经》中“有如此大量的有关建筑艺术的描绘”。D.“传统工匠的巧手匠心、精益求精,是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绵延至今的最重要因素”错误,曲解文意,原文“由于中国建筑是把功能放在首位,建造房子是以技能为支撑,而不是以美学为支撑(虽有个别建筑秉承了‘艺’的理念,但仅仅是个别,并无过多传承可言)”,可知“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并无过多传承可言”。
答案:C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西周时期的建筑特色,《诗经》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B.日本木质建筑至今仍以榫卯结构为主,抗震性优越。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对世界的影响深远。
C.按《周易》所说,道家的“形而上”,即精神意识之所在,表现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就是“意先于形”。
D.中国传统建筑中“以和为美”的观念意蕴,与当前追求和谐的价值观,以及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致的。
解析:B.“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工艺对世界的影响深远”错误,无中生有。文章中相关信息是“木结构采用柱、梁、檁、枋构成的构架作支撑,承载屋顶、楼面的重量,抵抗风力和地震,墙壁只起围蔽、隔断和稳定柱子的作用。木构架采用榫卯连接,加上木材本身的柔性,使木构架在抗震性能上表现突出”,但是体现不出“对世界的影响深远”。
答案:B
3.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传统文化传承方法的一项是(3分)(  )
A.充分认识建筑传统文化的意义。
B.主动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
C.多方式培养民族的文化自信。
D.将传统建筑学和建筑美学纳入当代建筑专业课程。
解析:A.“充分认识建筑传统文化的意义”只是在认识上重视,不属于建筑传统文化传承的方法。建筑传统文化传承方法包括学习和传承工匠精神、培养民族的文化自信、将传统建筑学和建筑美学纳入当代建筑专业课程。
答案:A
4.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建筑美学下定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建筑美学是由西方引进的以建筑学为基础来研究美学的新兴学科,②其研究旨在用价值论美学研究建筑的方法,③来阐释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揭示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提高建筑审美能力,进而指导建筑创作实践。
5.根据材料一,请简要指出中国传统建筑之美的体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形式美:屋顶形式多样、建筑类型多样,建筑与环境的安排形式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②技艺美:营造技艺富有中国特色,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突出,建筑体系标准化、模数化,工匠技艺高超且有明确分工。③意蕴美: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自然观、价值观和以“和”为美的审美理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