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I卷二轮复习资料:写作专题之文体特征鲜明
【学习目标】
一、把握写作训练“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
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文体特征鲜明”的水平。
【导入学习】
考场上写什么文体就应该像什么文体,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极重要的要求。一旦被阅卷老师判为文体不明,就如同跑题一样,得分极低。这是考场“高压线”,触不得。考生要想获得高分,还要能够突出文体特征,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自主学习】
记叙文:叙述为主,注重细节,以情感人,显出波澜
(一)写人记事,叙述为主
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从大题目中找出一个小角度,演绎成一个小故事,从一人一事、一枝一叶落笔,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掘不平凡的本质,在叙述描写中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生动形象,注重细节
要写好记叙文,必须进行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要写好细节,就要有化虚为实的意识,即用细节来代替概念化的东西。
好的环境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对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样,人物活动,情节的推进,也离不开细节。
(三)以情感人,含蓄蕴藉
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即在行文中除用好陈述性语句,交代人、事、物的有关情况外,更要用好描写性语句,运用精彩的动词、形容词和恰当的描写手段来描绘人、事、物、景的特色,使之栩栩如生,并表达出生活的情韵和理趣。同时恰当采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聚集式地对人、事、物、景的某一特征进行描摹叙写,也可以形成超凡出众的点睛之笔,使文章含蓄蕴藉。
(四)一波三折,写出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描述情感时,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
常见的记叙文的结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段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模式为:开头(引出材料)→主体(材料一、材料二)→结尾(抒情、议论)。
2.时序顺进式
选取生活中的某一片段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其模式为: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3.穿插回放式
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模式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其模式为:开头(交代物象,引出材料一)→发展(引出材料二)→高潮(引出材料三)→结尾(抒情、议论)。
4.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模式为:开头(引出材料)→正面和反面材料→结尾(抒情、议论)。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作准备。
【佳作示范】
“善”“傻”家风一脉流
一考生
我没见过太爷爷,关于太爷爷的印象全部来自爷爷与乡邻的转述。
爷爷说,太爷爷是个财主。乡邻们说,那时全村近一半的土地都是我家的。
太爷爷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善财主。爷爷这么说,乡邻们也这么说。
谁家缺粮向太爷爷张了口,从来没空手而归过;谁家借了钱没有偿还能力了,太爷爷总是说“算了”;谁家有个眼前过不去的坎儿,太爷爷一定会出现在谁家的门前……
“乡里乡亲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爷爷模仿着太爷爷的口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把他当成了太爷爷。
都说善有善报,但太爷爷没有得到善终,“文化大革命”时他戴着写有“恶霸地主”的纸帽子被批斗了三个小时,回家后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以后还要不要做好事了?”年幼时的我问了爷爷一个在今天看来很现实很有必要的问题。
“当然要做。做好事,是一个好人最基本的标志。”
爷爷也是乡邻眼中的好人。给生产队干活儿,从来就不知道惜力,他把生产队当成自己的家;爷爷是木工,谁家让爷爷做个箱子、柜子,爷爷总是挤出时间早早完活儿,从来没收过报酬。我记得,爷爷早上遛弯儿时手里总拎着铁锹,看到哪条路有坑了,总要填好踩实后才离开;有集市那几天,爷爷还把院门打开,让邻村赶集的人免费存放自行车。
有人说爷爷太傻了,自己没多少收入,为啥不借这个机会挣点儿钱花?
“举手之劳,能帮一把就帮一把。”爷爷笑着回答。
爷爷的“傻”也遗传给了爸爸,爸爸也做过不少“傻”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晚上,爸爸开着三轮车从工地回家,半路上看到一个人倒在路边,立刻停车问明情况,把那人送到了医院,还垫付了医药费。事后邻居们经常开爸爸的玩笑,说:“如果那人咬定是你碰的,怎么办?你可能一年的活儿都白干了!”
“不要把人想得那么坏。谁都可能有为难的时候,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爸爸的话我琢磨了好些天,最终才明白,爸爸身上流淌的是先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而成的精神血液,“善”和“傻”是他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不会因任何可能的“不利”而改变。
我问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办?我会继续“傻”下去吗?
不用回答,只看行动。
【模板图解】
【名师点评】 该文在写人叙事中运用了典型的线穿珍珠式结构。文章写了“太爷爷”“爷爷”“爸爸”3个人物,人物事件并没有时间、地点上的联系,也谈不上因果关系,但读来并不让人觉得散乱,就是因为都统摄在“家风”这一线索之下。文章以3代长辈对“善”这一美德的继承、发扬为脉络,叙写了3代长辈行“善”的表现及对“善”的理解,很好地突出了“善”这一美德世代传承的主题。作者从“家风”的角度解读长辈,构思巧妙;而线穿珍珠式结构,将人物与事件密切联系起来,条理清晰。文章最后写到“我”,以“不用回答,只看行动”回答“我会继续‘傻’下去吗”的问题,表明了“我”的态度,深化了文章主题。
【合作学习】
议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实,结构合理
一、论点鲜明,“观”穿全篇
写议论文的第一个关键点便是明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在行文中不断地进行扣题、现题和点题。
1.提炼简洁的陈述句表述观点
要明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与态度的方法很多,可直接以标题作为分论点的叙述主体,也可以标题的关键词作为分论点的叙述主体,还可扩展标题作为分论点。无论哪种方式,表达观点必须简明有力。如2012年湖北卷有的同学把确立的观点表述为:科技的发展使传统的书信方式逐渐减少,代之以更为简便快速的方式。这个表述既不准确,也不够简洁,若表达为“科技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的发展利弊相生,更新传统观念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等等,则更明确简洁,更能突出议论的特点。
2.注重扣题、现题、点题
(1)扣题:作文的第一自然段要注意紧扣标题展开。
(2)现题:中间段落要适时凸现标题。
(3)点题:作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要与标题呼应。
(二)论据充实,分析有力
1.善于叙例
事例的叙述(叙例)要做到以下两点:
(1)语言要简明
陈说事实应简明扼要,力避烦冗拖沓。若所用事例是人们熟知的,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若不为人熟知,也同样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2)叙述要定向
同一个事例,由于叙述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所以,应根据自己论点的需要,选择调整,进行定向叙述,以做到叙例与论点高度统一。
2.恰当议例
(1)归纳升华法
归纳升华法,即用评点性的语言对所举的具有个性特点的论据所体现的共性进行归纳。这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2)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即在列出事实论据后,就论据中事物的成因或结果进行分析:或由果索因,探求本源,揭示本质;或由因导果,进行推断,寻求结论。
(3)假设反推法
假设反推法,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之后,提出某种假设,来强调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进而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如高考一位考生的叙述和分析就很有代表性:
这社会与我有关,这关于道义与责任。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与我有关,贵州最美女孩向欣园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湖中救人;与我有关,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靠边停车确保乘客安全;与我有关,拾荒阿姨陈贤妹抱起伤势严重的小悦悦寻求救助……假如向欣园因事不关己而漠然旁观,假如吴斌因病危而放弃对客车的操控,假如陈阿姨也像那18人一样旁若无事地走过,他们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可是,真是这样的话,我们的社会道义与责任将荡然无存,我们生活的世界还有什么美好可言?
上面这段文字省略号后的文字从反面对上面列举的事例进行假设反问,引出一种可怕的后果,从而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这种反面假设方法的主要步骤是:
列举事例→反面假设→得出结论,扣合中心
(三)合理布局,“构”铸典范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其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4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
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有以下几种:
1.并列结构
并列形式(1)
并列形式(2)
2.层进结构
3.对照结构
【佳作示范】
美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一考生
在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犹如雄鹰羽翼上的金色翎毛,有了它,一个国家才能更有感召力,走得更远,飞得更高。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展开羽翼,凌空翱翔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做到美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美我之美,珍视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如是语。作为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故乡,我们要足够珍视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近期热播的文化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就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点。有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做支撑,这些节目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被誉为“电视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与此同时,破坏传统文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君不见各地为争名人故里各出奇招,君不见某些地方政府拆古迹建新楼,君不见有人号召用拼音代替汉字……这些行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影响,追根究底,是这些人不够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想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首先应当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做到美我之美,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美人之美,正视传统文化,学习优秀文化。
鲁迅曾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我们要敢于正视传统文化的不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学习外国的优秀文化,取长补短。清代,我们自恃天朝上国,闭关锁国,不学习外来文化,以致被实行了明治维新的日本赶超,被船坚炮利的西方各国觊觎,留下了一段屈辱的近代史。要想这样的历史不重演,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我们就要保持开放的胸怀,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精华。如在工业发展方面,我们就应学习瑞士、德国的工匠精神,以丰富发展中国的工匠精神。做到美人之美,可以识己之不足,丰富传统文化。
美美与共,重视文化分享,实现共同发展。
魏源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气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只顾着发展自己的文化,走到后来就会发现路越走越窄了。那么如何才能把路走宽,走成一条康庄大道呢?这就需要我们懂得文化分享,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都完美地诠释了文化分享。其实文化不怕碰撞,就怕不碰撞。民族文化如同金玉,两相碰撞才会发出金玉之声,多相碰撞则可能擦出璀璨的火花。要实现共同发展,就要做到美美与共,重视文化分享。
美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相信这美丽的3步会淬炼出传统文化中的真金,增强国家文化的软实力,使泱泱中华焕发出别样的风采。让我们迈出坚定的步伐,向着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行!
【模板图解】
【名师点评】 考生巧妙化用费孝通先生的名句提出观点——国家发展应做到“美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然后依据作文题材料中杜甫、鲁迅、魏源的诗文名句,从珍视传统文化、正视传统文化、重视文化分享3个层面论述“美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观点。3个分论点,从“珍视传统文化”到“正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学习外国优秀文化”,再到“文化分享共同发展”,逐层递进,使文意不断深化,体现出考生思维的深度。结尾重申观点,照应开头,使得全文结构清晰完整。
【应用学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袁枚《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②近日,一份“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百强高中名单”消息在网上热传,昨天下午,教育部发布声明辟谣,教育部及其相关司局没有开展过全国百强高中排行榜等类似评选和排名活动,也没有发布过此类信息。教育部认为,普通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国民素质教育,在全国13000多所普通高中学校中选出100所或几百所进行排名,不利于基础教育科学与公平发展。
③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说:“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或体会?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脱离材料含意;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第一则材料是袁枚的《苔》,苔藓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彩。“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苔花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鼓励人们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努力,不要放弃。第二则材料主要讲一份“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百强高中名单”消息在网上热传及引起的反响,基础教育应该科学与公平。第三则材料摘自是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视频贺词,强调教育机会是公平的,教育是为了提升能力等。可以选取其中一则材料分析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
参考立意:①从苔藓“开花”的角度来看,考生可以就“平凡与伟大、梦想、追求、自强、坚韧”等方面进行立意。同时苔藓的开花显示了青苔自己的行动与作为,倘若没有行动,没有实践,青苔永远不会受到他人的赞美,可以从“实践”“行动”方面立意。从苔学牡丹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学”字很重要,因为有榜样才会有方向,在榜样的激励下,青苔才有勇气开出自己的“花”来,考生可以谈“榜样的力量”“选择目标的重要性”。②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可以从教育的目的、公平、平等等方面立意。③也可以综合3则材料,从相信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让乐观自信之花盛开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等角度立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流行“到延安去”“到抗日的前线去”“到敌人的后方去”。
②20世纪50年代,青年流行“到边疆去”。
③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年流行“到农村去”“到军营去”。
④20世纪80年代,青年流行“到大学去”“到夜校去”。
⑤20世纪90年代,青年流行“到特区去”“到国外去”。
⑥到了21世纪初,青年流行“到北上广去”。
……
每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出现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审题中要对每个材料进行解读:材料①,国家民族危亡时刻,青年人拿起武器,保卫祖国。材料②中,新中国刚成立,青年人到最艰苦、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材料③中,青年人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到军营的大熔炉中,磨炼、锻造自我。材料④中,改革开放初期,青年人渴求知识,希望提升自我。材料⑤中,青年人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在经济特区创业、发展,到国外去开阔眼界、学习经验。材料⑥中,跨入新世纪,青年人希望到发达的一线城市奋斗拼搏,寻找机会,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材料的核心是:每个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每个时代青年流行的追求都带有所处时代的特点,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在论述过程中要抓住“时代”和“青年的追求和向往”这两个关键词语来谈。可以综合整个材料来谈,也可以以其中一个或几个时代的现象为主来谈。
参考立意:“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将青春相册,嵌入时代画卷”“代代追梦无穷已”“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高举理想信念大旗”“融入时代的大潮中”“扬时代风帆,担历史重任”“与时代并行,做时代新人”“和祖国一起追梦”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三风一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精神灵魂,下面是某高中“三风一训”的内容。
校风: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教风:有梦想、有激情、有品位
学风:好习惯、好思维、好品质
校训:心止于善、行止于美
在高考前夕,这所高中的高三学生举行最后一次高中升旗仪式。假如你是本次国旗下讲话的学生代表,请你写一篇演讲稿,畅谈你理想中的学校教育。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某高中的“三风一训”是背景材料,展示了培养学生的思想的导向。校训从“心”“行”两个方面做规定,强调“善”“美”,反映了学校培养学生从内到外的追求。校风从学生与教师两个主体入手,强调快乐与健康的重要性。教风和学风将对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的要求明确化、精细化。“梦想”“激情”“品位”不仅是教师的内在要求,也是带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习惯”“思维”“品质”强调学生当下应具备的素质,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总之,某校的“三风一训”其实就是理想学校教育的具体呈现。考生可从中选择一组或几组作为立意方向写作。材料中“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规定了作文的文体,考生在写作时应把握演讲稿的特点。
参考立意:①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是理想的学校教育;②理想的学校教育——教师有梦想,学生好品质;③理想的学校教育应以立德树人、培养全面的人为主旨。(如有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要求亦可)
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本题是漫画材料类作文。材料由图画和文字构成。图画中有一条在水中行进的船,船的前部进了水,前面的两人满头大汗奋力向外倒水,船后面的两人却安闲地坐着观望。文字显示,闲坐的两人说:“还好破洞在他们那边!”从图画来看,当危机到来时,有人在努力解决,有人在观望,但处于同一条船上,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否则只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审题中应抓住两者利益的相关性,肯定行动者,批判观望者,指出有难当头或面临危机时,只有互帮互助同舟共济才能共渡难关。
参考立意:①同舟共济,有难同当;②荣辱与共,命运相连;③友爱相助,助人益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