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我们学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都认识了先生笔下的哪些人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寿镜吾老师
《孔乙己》
《故乡》 闰土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1874-1945)名叫藤野严九郎,1901至1916年在仙台医专任教。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1904-1906)的先生。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26日。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________________
。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等。
本文选自___________
______。作者简介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902年4月到日本,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其间,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阁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绯 红: 通常写作烂漫:绚丽多彩。 烂 熳:红色 鲜 红。 顿 挫 : 和下文的“抑扬”都是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宛 如: 好像。 不相干: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标 致: 没有关系。干,关连,涉及。 匿 名: 不具名或隐匿真名。匿,隐藏。 客 死: 死在异国他乡。 好意难却: 好的心意让人难以拒绝。 记一记诘 责:质问并责备。疑 惑: 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畸 形:生物某一部分发育不正常。瞥 见 :很快地看一下。 决 意: 拿定主意。 美其名曰: (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杳: 远的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深恶痛绝: 记一记 厌恶、痛恨到极点。 速读课文,思考: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哪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东京仙台北京相识相处离别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及到仙台求学的原因。在仙台相识相处离别在北京,怀念藤
野先生。(1---3)(4---35)(36---38) 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选材: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在 东 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爱 国去 仙 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在 仙 台爱国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在仙台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爱国在东京 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弃医从文----忧国忧民暗线 感情线索爱国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以“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请各位同学积极思考.(1)人物身份
(2)特点鲜明的肖像
(3)治学角度
(4)对待学生的角度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认真负责 治学严谨热情诚恳 循循善诱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目睹印象——耳闻亲见——治学严谨生活俭朴学者形象藤野严九郎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白描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了解裹脚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阅读32至38段,说说“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自我小结两条线索四个典型事例一次思想的转变两种真挚的感情学会整理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其实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
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正确答案应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