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0 22:3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单元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宋朝形成“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局面,反映( )
A.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2.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位于北方与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是( )
A.西夏 B.金 C.辽 D.蒙古
3.根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判断下列四个选项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核心素养 内漏
唯物史观 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
时空史观 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 要依靠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
历史解释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
家国情怀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
A.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
C.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D.《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
4.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南宋手工业进步
C.南宋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5.下图为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政权并立或统一的情况示意图。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北魏 南宋元 B.北周陈 西晋 C.北宋 南宋 元 D.北宋 东晋 元
6.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草原“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蒙古草原这一局面的历史人物是
A. B.
C. D.
7.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对广袤的疆土实施有效统治,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宣政院 B.尚书省 C.北庭都元帅府 D.澎湖巡检司
8.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隋朝、元朝的相同点是
①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全国 ②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
③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沿用 ④都城建在长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9.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10.元朝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关汉卿创作《窦娥冤》 ③回族形成 ④灭亡西夏 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1.下列三幅图片中的内容
泥活字版 水罗盘(模型 ) 宋代火器模型
A.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B.都经过蒙古人西征传到欧洲
C.都促进航海技术发展 D.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12.下列科技成就,按发明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二、填空题
13.________________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________________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14.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崛起:女真族居住在____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______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金朝建立:1115年,______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____,他就是_______。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______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15.①于1260年继承汗位,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并于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②(今北京)。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③(今杭州),南宋灭亡。④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全国大业,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16.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_______________、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综合题
17.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在冲突中交融,在互补中共进,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追根溯源共筑家国】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冲突交融多元一体】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史上与材料二所述三种“发展模式”对应的历史时期或者朝代各一例,三种模式下民族关系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什么?
【各族携手经济发展】
材料三 汉末北方流民进入江南,与南方土著和山越人一起,在孙吴统治时期已使江南得到初步开发。西晋末至南朝初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使得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四 辽宋之间的和好关系延续了近120年……宋辽榷场贸易亦随南北通好而发展……宋方输出的商品有香、药、茶、瓷器、漆器、缯帛、麻布……辽方输出的商品有盐、布、羊、马、驼、北珠、玉器等。
——摘编自田相林《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和好的范例》
(3)据材料三,归纳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据材料四指出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18.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碰撞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二 "本朝签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其不溃散。”
——《朱子语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统治者奉行一种什么政策?材料中“靖康之役”指什么?
材料三: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3)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对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D
4.D
5.C
6.C
7.D
8.C
9.D
10.C
11.D
12.C
13. 618 960
14. 黑龙江 阿骨打 阿骨打 大金 金太祖 军政
15. 忽必烈 大都 临安 1279
16.立冬
17.(1)由多民族相互交流融合而形成
(2)第一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或五代十国时期);第二种:辽宋夏金时期(或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金与南宋对峙时期);第三种:唐朝(或元朝、明朝、清朝、)。
共同趋势: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出基本意思即可)
(3)北民南迁
(4)事件:澶渊之盟。影响:保持和平局面,促进了经济交流。
18.(1)澶渊之盟。宋辽之间保持了相对和平局面,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2)重文轻武1127年,金灭北宋
(3)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和平交融的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符合题意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